蓝乃才

蓝乃才英語:1951年9月18日),香港電影导演摄影師及编剧,未任導演前是邵氏電影公司的摄影師[7]。代表作有《原振侠与卫斯理》、《卫斯理之老猫》、《孔雀王子[8]、《阿修罗》、《聊斋艳谭[9]以及《力王》。現時已沒有導演新作品。藍乃才「老鼠仔」的外號由片場同事所改;幕後人員見他像老鼠般靈活地於片場內鑽來鑽去工作,遂給他取了此花名[10]

藍乃才
导演
罗马拼音Nam Nai Choi
英文名Troy
昵称老鼠仔[1]
出生 (1951-09-18) 1951年9月18日[註 1]
职业導演、編劇
教育程度中學
母校
配偶陳秀玲(Sindy)(1974年結婚)[4]
儿女兒子:Kenneth
(1975-07-20) 1975年7月20日)[4][5]
父母父:藍河清[6]
母:劉煥棠[6]
出道日期1981年
活跃年代1981年至1992年

生平

藍乃才在五歲時隨家人從市區搬到西貢大埔仔居住[11],曾就讀廣培學校和香港航海學校。小學時期被選為香港小童群益會少年流動圖書車管理員[12][13]。他十五歲時應在片場工作的朋友邀請加入邵氏電影公司任職學徒,負責搬運機器[14][15]。後來由摄影師助理擢升為摄影師[15]。藍曾师从日本摄影师西本正一個月[7][16],后随孙仲[15]张曾泽楚原[15]、華山[17]井上梅次[14]胡金铨李翰祥等人學習摄影技術。直至1981年,邵氏公司計劃發掘有潛質的導演人才,於是起用了李修賢、藍乃才等人[18]。而藍的首部作品是與李修賢一同執導的《單程路》[19][20]。當年電影公司有意找藍擔任新開設的特技組攝影師,但最後因為無暇分身處理,加上處理特技場口的經驗少和已有自己的幕後拍攝班底,便向時任製片經理蔡瀾推卻了任命[21]。同期與李修賢及王鍾組成「群雄影業」公司[22]。成為導演初年已在台北憑電影《暗渠》獲得第二十八屆亞太影展「最佳剪接獎」[23]

及後於1986年,他執導的《原振俠與衛斯理》成了東京澀谷「國際科幻電影展」香港區的參展作品[24]。1988年與林正英合組「大路電影製作」,由嘉禾電影出資成立[25]。拆伙後又與蔡瀾合作製作邪典片及三級色情片[25]。亦拍攝了一些由日本漫畫改篇而成的香港電影[25]。其電影特點以強調電影特效為主。由於1989年《孔雀王子》在日本的票房理想,富士電視台特意派人來到香港[26],邀請藍乃才合作拍攝《帝都大戰》。然而自從1992年執導《力王》後,藍再沒有新作品推出,並淡出電影界,轉當旅遊攝影家,旅居美國三藩市[27][28]。2008至2009間,他在粵北山區的孤兒院做當義工[29],其中一個參與的項目是中國山區助學扶貧計劃[30](以香港航海學校校友組織「區劍雄愛心會」執行委員身份參與)。至今仍然在世界各地遊歷。

個人生活

藍乃才於1974年與任職文藝工作者的妻子結婚[31],婚後育有一名兒子。其妻陳秀玲是一名業餘作者,2007年與丈夫藍氏合著《克羅地亞的冬去春來》一書。

作品列表

导演
  • 1981年:單程路
  • 1982年:城寨出來者
  • 1983年:暗渠
  • 1984年:癲鳳狂龍
  • 1986年:原振俠與衛斯理
  • 1986年:俾鬼捉
  • 1987年:不夜天
  • 1988年:血玫瑰
  • 1989年:阿修羅
  • 1989年:孔雀王子
  • 1989年:帝都大戰[32]
  • 1990年:聊齋艷譚
  • 1992年:力王
  • 1992年:衛斯理之老貓
編劇作品
著作
  • 2007年:《克羅地亞的冬去春來》(與陳秀玲合著、明報出版社、ISBN:9789628958597)[33]

相關條目

注釋

  1. 根據藍乃才於2017年8月18日在其新浪微博內發出的貼文中提到,他向蔡瀾表示自己生於農曆八月十八日[2]。另外又在2016年10月19日發出的貼文中明確指出自己比蔡瀾年輕十歲[3]。蔡氏曾在其著作中公開其出生年份為1941年。若結合兩項資料所得,藍乃才即是生於1951年。而翻查萬年曆後便可得知藍氏的新曆生日為9月18日(丁酉月辛酉日)。所以,藍乃才的完整出生日期為1951年9月18日,並非坊間流傳的1950年、1952年和1953年。

參考資料

  1. . 工商晚報. 1980-11-20: 5 [2020-07-11].
  2. . 藍乃才導演 @新浪微博. 2017-8-18 [2020-07-09].
  3. . 藍乃才導演 @新浪微博. 2016-10-19 [2020-07-09].
  4. . 華僑日報. 1984-11-12: 16 [2020-07-11].
  5. . 藍乃才導演 @新浪微博. 2013-7-20 [2020-07-11].
  6. . 藍乃才導演 @新浪微博. [2020-07-09].
  7. 邱淑婷. . 香港大學出版社. 2012: 27.
  8. . 華僑日報. 1989-2-22: 24 [2020-07-11].
  9. . 華僑日報. 1990-5-25: 25 [2020-07-11].
  10. . 華僑日報. 1987-12-5: 28 [2020-07-11].
  11. . 藍乃才導演 @新浪微博. 2020-6-21 [2020-07-09].
  12. . 藍乃才導演 @新浪微博. 2019-7-30 [2020-07-09].
  13. . 藍乃才新浪博客(筆者為藍妻). 2006-7-14 [2020-07-11].
  14. . 工商晚報. 1983-3-10: 5 [2020-07-11].
  15. . 香港工商日報. 1983-10-13: 9 [2020-07-11].
  16. . 香港工商日報. 1983-10-4: 9 [2020-07-11].
  17. . 華僑日報. 1987-5-7: 21 [2020-07-11].
  18. . 香港工商日報. 1981-7-24: 9 [2020-07-11].
  19. . 香港工商日報. 1982-7-18: 9 [2020-07-11].
  20. . 華僑日報. 1981-1-11: 15 [2020-07-11].
  21. . 工商晚報. 1981-7-28: 4 [2020-07-11].
  22. . 工商晚報. 1983-6-13: 5 [2020-07-11].
  23. . 華僑日報. 1983-11-21: 22 [2020-07-11].
  24. . 華僑日報. 1986-10-16: 24 [2020-07-11].
  25. 魏君子. .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9: 381.
  26. . 華僑日報. 1989-2-3: 22 [2020-07-11].
  27. . 藍乃才新浪博客(筆者為藍妻). 2005-12-21 [2020-07-11].
  28. . 藍乃才新浪博客(筆者為藍妻). 2005-12-21 [2020-07-11].
  29. . 藍乃才導演 @新浪微博. 2012-11-5 [2020-07-09].
  30. . 香港01. 2017-8-18 [2020-07-09].
  31. . 香港工商日報. 1983-4-30: 9 [2020-07-11].
  32. . 華僑日報. 1989-4-6: 24 [2020-07-11].
  33. . 香港書城. [2020-07-11].

外部鏈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