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祥

蔡永祥
英文名
性别
出生1948(现合并入长临河镇)大蔡村
 中華民國安徽省肥东县湖滨乡大蔡村
(今安徽省肥东县长临河镇大蔡村
逝世1966年10月10日(1966歲-10歲-10)(17–18歲)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六和塔附近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语言汉语
政党 中国共产党
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亲属
  • 父亲:蔡寶余
  • 母亲:
  • 小学
  • 浙江省军区三支队三连战士
  • 保卫铁路桥一等功
  • 共产党员

蔡永祥,(1948年-1966年10月10日),安徽肥东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战士。

1966年2月,蔡永祥参军,守衛錢塘江大橋。1966年为保护钱塘江过桥列车安全而殉职。

生平

蔡永祥出生于貧农家庭,8岁入小学读书,学习用功。1966年2月,蔡永祥参军入伍,来到钱塘江大桥,当了一名守卫钱塘江大桥的哨兵。

1966年10月10日凌晨,蔡永祥在钱塘江大桥上放哨。2时34分,由南昌开往北京764次列车驶向大桥。蔡永祥突然发现离他哨站40多米的铁轨上,横着一根大圓木头。為避免車翻人亡的事故發生,蔡永祥沖向火車,推掉了橫在鐵軌上的木頭。乘客、列車和錢塘江大橋未受损伤,但蔡永祥卻音系殉职。

事件发生后,南京軍區为表彰其事跡,决定追认蔡永祥为中共正式党员,并追记一等功。蔡永祥殉职后,其事迹传遍中国,被视为继雷锋王杰之后又一学习模范。[1]

宣传争议

在'文革'的'大破大立'宣传中,军报连续推出许多'英雄人物',作为'正面典型'来反复宣传,并通过对他们的宣传、评价,往里注入渗进自己正要鼓吹提倡的东西,为此他们不惜将某些一般言行加工拔高和利用改造,借题发挥,或索性制造、编造出一套又一套'英雄行为'、'先进思想'和'时代语言'。

1966年10月31日,军报又从一版到二版发表了一篇本报记者、通讯员采写的重大报道,说是在杭州钱塘江大桥守桥连队出现了一个'文革'的'忠诚保卫者'蔡永祥,'一心为公舍身抢救红卫兵列车'。报道说,当年10月10日凌晨2时34分,一列载有大批大串连红卫兵的列车就要开到时,正在桥头警卫的蔡永祥,忽然发现桥南铁路上横著一根大木头,他马上意识到'这是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怀有刻骨仇恨的阶级敌人在搞破坏活动!'就在列车已经驶近时,他奋勇上前全力抱起了那根大木头,使列车顺利通过,'红卫兵保住了,钱塘江大桥保住了!'只是蔡永祥也'壮烈地牺牲了!'同天报上发表了军报为蔡永祥写的第一篇社论:《一心为公的共产主义战士》,此后整个11月、12月都是对蔡永祥的先进事迹和向他学习的活动的连续报道。当时照例又选发了蔡永祥的日记及其手迹,那日记手迹当然是挑了又挑精选出来的片断,至于已更有军报对他的宣传评价。不过我去时这个纪念馆早已封闭了。有人悄悄向我透露,蔡永祥的英雄事迹宣传了不久,就偃旗息鼓甚至不好再提了。原来当时那个对'文革'运动'怀有刻骨仇恨',居然在铁路轨道上放上大木头的'阶级敌人'一直没有找到,连那个'大木头'也不知哪儿去了。事件发生时正是凌晨,在场的只有蔡永祥一个值勤战士,他怎么知道即将开到的火车上坐的都是红卫兵、那火车后来又按时'顺利通过'?蔡永祥的英雄行为到底是谁又是怎样发现和被确认的?他当时推断的'阶级敌人在搞破坏活动',别人又是怎么知道的?几乎一切都是无从查究的'无头案',所以不得不停止宣扬和不再提起这个'文革'的'忠诚保卫者'的'英雄事迹'了。

身后

蔡永祥舍身取義的英雄事迹很快传遍大江南北。一个学习英雄蔡永祥的活动迅速在全军、全国广泛展开。1966年10月30日,南京軍區作出「關于宣傳和學習蔡永祥同志的決定」,追認其為中共正式黨員,記一等功。隨後,總政治部發出通知,號召全軍和廣大民兵向蔡永祥學習。同年11月18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號召全國人民向蔡永祥學習。《解放軍報》從11月17日起到該年底止,先後發表了3篇向英雄蔡永祥學習的評論員文章[2]

1966年,国家拨款在蔡永祥的家乡建立“蔡永祥纪念馆”,占地285平方碼,门前有一座蔡永祥半身塑像[3]

注释

  1. 蔡永祥:守桥战士视死如归.新华网
  2. 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北京:方志出版社. 1999.08: 313. ISBN 7-80122-381-0.
  3. 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浙江现代革命历史文化研究基地编. .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4.02: 334–335. ISBN 978-7-5098-2496-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