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日記

街頭日記》(英語:)是一部2007年由派拉蒙電影公司發行,李察·拉葛凡尼斯Richard LaGravenese)執導,根據1999年出版的教育勵志書籍《街頭日記》(The Freedom writers diary)原著改編。

街頭日記
Freedom Writers
基本资料
导演李察·拉葛凡尼斯Richard LaGravenese
编剧李察·拉葛凡尼斯
原著艾琳.古薇爾 與150位自由寫手
主演希拉蕊·史旺
派屈克·丹普西
史考特葛倫
伊梅達史丹頓
April L. Hernandez
制片商派拉蒙
片长122 分鐘
产地 美國
语言英語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2007年1月5日

劇情

本片描述一名菜鳥老師,艾琳·古薇爾(Erin Gruwell,希拉蕊·史旺飾演),抱著滿腔的教育熱忱,來到加州威爾森高中,第一個面臨的挑戰就是,接手學校被迫成立的種族融合實驗班,一群年紀輕輕的高中生,卻因為生長環境、家庭因素等等,成為被社會遺棄的幫派犧牲者,沒有人認為他們可以順利畢業,甚至他們心中最堅定的信念是活到明天,最大的願望是活過18歲。

來自中上階層白人社區的古薇爾老師,不願流於校方的一貫態度:只把教育當作一份可以領薪水的工作。於是主動瞭解學生每天面對的是幫派、毒品、性、暴力充斥的街頭戰場,這群大家口中的「問題學生」不是不想讀書,而是沒有人給他們機會,古薇爾老師鼓勵他們閱讀並寫下日記,傾聽他們想說的,儘管校方不支持她的計劃,她自行兼差籌募經費,買書給學生閱讀,最後學生們一個一個的從黑暗的街頭走回教室。

203教室的奇蹟正在悄悄的上演,老師的用心與無侮付出挽救了這些邊緣的孩子,更進一步幫自己正名為自由寫手

因原著集結了150位自由寫手的真實人生故事,2小時的電影無法將全部內容搬上大螢幕,閱讀原著可以更深一層窺探,劇中學生、老師所面臨的現實成長歷程。

電影的其他事實

電影尾聲,古薇爾要150位學生將兩年來的日記,集結成書並打成電腦檔案的劇情中,提到的商人杜約翰(John Tu),或港譯成杜尊,事實上,這位商人是台灣移民美國的台裔杜紀川,也就是金士頓科技創辦人之一,是當時古薇爾老師丈夫的老闆,這位高中轉了3間學校的白手起家老闆,因為地緣關係(公司總部在加州)協助了這項計劃,在初期捐出了35部電腦,有的文章指出後來也協助了街頭日記的出版,這件事也受到了美國媒體的讚揚。

另外本真實故事是發生在美國加州的高中,學制較不一樣。加州的高中是9~12年級,所以基本上一入學是14、15歲,等同於初中三年級的年紀,所以加州的高一等於初三,所以古薇爾老師教了他們高一、高二,而因年資不足,所以產生了高三(junior)、高四(senior),可能要與學生分開的問題,正常加州高中畢業是在高四,等同於大中華地區高中高三年紀。

書籍

出版日期書名作者譯者出版社ISBN
2008年《街頭日記》艾琳.古薇爾洪慧芳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ISBN 9789866582332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