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石斑魚

泥斑
摄於日本长崎企鹅水族馆
保护状况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目: 鲈形目 Perciformes
科: 鮨科 Serranidae
属: 石斑魚屬 Epinephelus
种: 泥斑 E. bruneus
二名法
Epinephelus bruneus
Bloch, 1793[1]
異名
  • Cephalopholis moara
    Temminck & Schlegel, 1842
  • Epinephelus brunneus
    Bloch, 1793
  • Epinephelus moara
    Temminck & Schlegel, 1842
  • Serranus moara
    Temminck & Schlegel, 1842

褐石斑魚学名:),又稱泥斑雙牙仔雲紋石斑魚福石斑鱼,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的其中一

特徵

成魚深灰褐色,身體佈滿淡灰色小點並匯聚成橫紋,構成斑駁的圖案。幼魚的身體淡黃褐色,有六條不規則的深褐色斜紋,背鰭硬棘11枚;背鰭軟條13-15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8枚,體長可達128公分。

棲息環境

生活在水深20-200公尺的岩礁及泥底海域。幼魚出沒於淺水區,屬肉食性。

分佈

中國台灣香港日本韓國菲律賓以及越南海域。

經濟利用

可作為食用魚、觀賞魚及遊釣魚。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