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古墳

西陵古墳日语: Saryōkofun),又稱西二山在古墳,是位於日本大阪府泉南郡岬町淡輪的一座前方後圓墳,為日本國史跡,屬於淡輪古墳群,亦是古墳群中規模最大的古墳,日本全國來說則排第28位[1],推測建於古墳時代中期(約5世紀前半)。

西陵古墳

右邊是前方部分,左邊盡頭是後圓部分
所屬淡輪古墳群
所在地日本大阪府泉南郡岬町淡輪
形状前方後圓墳
規模墳丘長210米
高15米
建造
時期
古墳時代中期(約5世紀前半)
墓室
形態
豎穴式石室(內為長持形石棺
入葬者紀小弓
出土
文物
圓筒埴輪和器材埴輪等
史跡
指定
日本國史跡

概要

古墳是一座位於大阪府最南端,面臨大阪灣台地上建成的巨大前方後圓墳,其約800米以東是傳五十瓊敷入彥命墓的淡輪御陵古墳,兩者之間是已不存在的圓墳西小山古墳,這批古墳形成了淡輪古墳群。

古墳是一座建於丘陵尾端的前方後圓墳,前方部分朝東北[2]。墳丘由3層組成,長約210米[2],西側的中間細部建有方形的造出,墳丘表面鋪上了葺石,亦有圓筒埴輪朝顏形埴輪、蓋形、盾形、短甲形、屋形埴輪等形象埴輪。墳丘周圍由闊15-35米的周濠所包圍,其原本的形狀則不明[2],其外圍有3座陪葬墓,其中一座已不存在[3]

雖然墓室實際形態不明,但是推斷建有內裡為凝灰岩長持形石棺豎穴式石室[3]。原本後圓部分的墳頂可以看見曝露在外的石棺蓋石,在指定為日本國史跡時被埋掉[3]

從出土埴輪推測,古墳建於420年至440年左右[2],是在淡輪古墳群中最早建成的一座,這批古墳的圓筒埴輪與別不同,而相同的有和歌山平野的木之本古墳群(和歌山市木之本),由此可見淡輪古墳群是在紀伊勢力[4]

1922年,古墳域與兩座陪葬墓獲指定為日本國史跡[5]

規模

西陵古墳的立體航拍圖

古墳規模如下[3]

  • 墳丘長:約210米
  • 後圓部分,3層。
    • 直徑:約115米
    • 高:約18米
  • 前方部分,3層。
    • 闊:約100米
    • 高:約14米
  • 造出
    • 西側中間細部:23米×13米

入葬者

雖然入葬者不明,但是單憑岬町當地的財力的話,興建兩座大型前方後圓墳並不容易,因此相信古墳與紀伊勢力(紀氏)有關[6],尤其是《日本書紀雄略天皇9年3月條和5月條記載了「葬於田身輪邑()」,因此也有說法認為此古墳是5世紀中後期武人紀小弓的墓[7]。 另外,《和泉志》也視古墳為紀小弓的墓,《泉州志》則認為古墳與西陵古墓其中一處是紀小弓的墓,另一處則是紀船守的墓,但是紀船守是8世紀的人物,與古墳建造時期並不吻合[8]

陪葬墓

古墳北面建有稱為第一古墳和第二古墳的圓墳陪葬墓[3]。以前還有另一座陪葬墓,但是在線路鋪設時遭到破壞,當時出土了提瓶2個、高杯1個、壺2個、平瓶1個、刀身斷片和鐵鏃2件。

文物

日本國史跡

  • 西陵古墳 第一、第二古墳 - 1922年3月8日指定[5]

參考資料

  1. . 堺市. [2016-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7).
  2. 岬町の歴史 & 1995年, pp. 45-47.
  3. 西陵古墳(平凡社) & 1986年.
  4. 岬町の歴史 & 1995年, pp. 51-52.
  5. - 日本國指定文化財等數據庫(文化廳(日語)
  6. 岬町の歴史 & 1995年, pp. 67-68.
  7. 2014年度の発掘調査に関する各ニュースサイト記事。
  8. 岬町の歴史 & 1995年, pp. 69-70.

參考文獻

  • 『大阪府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調査報告 第三輯』 大阪府、1932年。
  • . . 角川書店. 1983. ISBN 978-4040012704.
  • . 平凡社. 1986. ISBN 978-4582490282.
    • 「泉南郡」「西陵古墳」
  • . 岬町. 1995.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西陵古墳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