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坡摩崖造像

觀音坡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大足区北山觀音坡[1],又名观音岩,在佛湾以西一公里,造像岩面长34米,高6米,坐北朝南,龛窟呈东西排列,共42龛,主要镌造于前蜀、后蜀及宋代,主要有地藏菩萨与引路王菩萨、如意轮观音、千手观音等。现存有四则宋代铭文以及雕刻工匠名字[2]。1961年3月4日作為北山摩崖造像的附屬項目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000年9月7日列為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4]

北山摩崖造像(包括佛灣、觀音坡、佛耳峰營盤山
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點四川省大足縣
時代唐、宋
編號45
登錄1961年3月4日
北山摩崖造像(包括佛灣、觀音坡、佛耳崖營盤坡多寶塔以及南山石篆山摩崖造像
第一批重慶市(直轄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点大足縣龍崗鎮龍崗村(北山)、城東鄉群力村(南山)、石桌鄉佛會村(石篆山)
時代唐代至宋代
編號76
登錄2000年9月7日

代表龛窟

观音坡摩崖造像代表龛主要有三[5]

  • 第1号龛,平顶,高1.5米,宽1.0米,深0.7米,正壁左刻地藏,右刻引路王菩萨。风化严重。
  • 第25号释迦佛龛,平顶,宋代,高1.8米,宽2.0米,深0.6米,正壁释迦佛趺坐莲座上,两旁侍立2僧、2弟子。
  • 第40号释迦佛龛,平顶,宋代,高1.6米,宽1.6米,深0.6米,正壁刻释迦佛坐像,两旁各坐一菩萨。

註釋

  1. . www.dzshike.com. [2018-09-07].
  2. . www.txdzw.com. [2018-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7).
  3. 『國務院關於公佈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國文習字40號,1961年3月4日
  4.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渝府發[2000]83號,2000年9月7日
  5. 大足县县志编修委员会. 《大足县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6年12月. ISBN 7-80122-160-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