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倬雲

許倬雲英語:1930年7月10日),生於中國大陸福建廈門,祖籍江蘇無錫歷史學家,擁有美國國籍,現為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学系荣休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許倬雲
 中華民國歷史學家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 (1930-07-10) 1930年7月10日
 中華民國福建省廈門市
籍贯江蘇省無錫市
国籍 中華民國
 美國

簡介

許倬雲曾先后执教于台湾、美国和香港的多所大学,善于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治史,研究领域主要在中国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和中国上古史,其代表著作包括《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西周史》、《万古江河》等。此外,他还积极介入台灣公共政治,对台湾社会的民主政治转型颇有贡献。他將中國歷史上的文官制度,以管理學的觀念,分析解釋,開了中國管理學研究的另一途徑。

學術觀點

守護人間的眾神

[1]:第7章

民間崇拜之特殊人物,許先生認為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已經約定成俗,成為神明的一些神祇;一類為地方性之歷史人物,被平民百姓紀念,且供奉於道教系統下之寺觀。已經約定成俗,成為神明的一些神祇者,最著名的是東嶽廟,供奉泰山主神東嶽大帝,又如延壽司殿供奉主管人壽命南斗星君之麾下神職。許先生曾居住於重慶時,寄居無錫同鄉會,為無錫旅渝鐵匠之會所。具鐵匠所告知,冶工及鐵匠在故鄉之會所就在延壽司殿。地方性之歷史人物,被平民百姓紀念,且供奉於道教系統下之寺觀者,最著名為張元庵,供奉祠山大帝(張勃),據說乃是一位漢朝之地方官員,曾治理廣德地區之水道,將散漫之河流和沼澤分別納入長江系統和錢塘江系統。[1]:186

許先生居住台灣多年,依據許先生之觀察,台灣之眾神,以城鎮中之寺廟而論,有若干項目:文廟(孔子廟)、武廟(關帝廟)、城隍廟、文昌祠、龍王祠、天后宮、火神廟、先農壇及烈女節婦祠。台灣之神明,則有神農大帝、太子爺(中壇元帥)、齊天大聖、孚佑帝君(呂洞賓)、濟公活佛、虎爺及猴將軍等,以及大樹公、有應公、萬姓公媽、大眾爺、大墓公、萬姓爺、水流公、普度公、義勇爺、義民爺及十八王公等,以上之神明,多半和大陸各處相同。[1]:189

另有一些神明,則是開拓台灣各地移民,追念自己家鄉之保護神,將家鄉之神明帶至台灣奉祀,作為團結同鄉之精神中心。泉州人供奉清水祖師、廣澤尊王、靈安尊王、保生大帝(名醫吳夲)及保儀尊王;漳州人供奉開漳聖王(唐朝開拓漳洲地區之陳元放)、輔信將軍(馬公爺)、德天大帝(俗名林放,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所有林姓家族,尊其為祖先);客家人供奉之三山國王,乃是潮州城外三座山之名稱,象徵故鄉之記憶。於台灣之歷史中,族群械鬥乃為常有之事,泉漳間之衝突,福建和廣東(客家人)間之衝突,是開拓過程中之歷史。械鬥中之亡者,被祀奉為義民爺或大眾爺。開拓台灣之悲痛歷史,隨著族群保護神之奉祀留在人心。[1]:190

小說傳達的境界

[1]:第10章

演義小說之作者,他們的教育背景和社會地位,是較為普羅大眾之層級,居於常民(尋常百姓)和菁英階層之間。演義小說之影響可以跨越常民和菁英階層,且滲透於常民文化,成為常民文化之一重要部分。[1]:256如足本《水滸傳》(非金聖歎七十回本),水滸傳之作者施耐庵為受過一定教育,卻未進入菁英階層之人物。水滸傳所要表達的乃是,社會底層人物生活的艱難。[1]:258常民的日子不容易過,許多人為了謀生,所作所為往往在正邪之間。既然是合法與不合法之間,所以當時社會風俗要求之忠誠、禮節等,無法完全求之於這些社會底層之人物。這些社會底層人物憧憬之境界,乃有一天可以擺脫底層身分,接受官府招安,進而建功立業,以求安身立命。[1]:259然而,世事無常,水滸傳最終之結局,招安只是一場夢,梁山人物分道揚鑣,常存的只有朋友曾經相處間的義氣。梁山好漢之義氣,自《水滸傳》問世以來,深入民間文化,成為尋常百姓仿效之楷模。工匠之公會與商幫之結合,甚至於黑社會,皆以義字為原則。[1]:259這種對於後世社會文化之影響,已超過演義小說之範圍。[1]:260

水滸傳之內容,真正官逼民反之例子其實不多。林沖受高衙內的迫害,以致家庭破碎,自己則被充軍。他是第一個上梁山之人物,初入梁山,他並沒有得到公平之待遇,不得不在幾個能力、本領都不如他之人物手下辦事。因此,於林沖之經驗中,不公平之待遇不僅在外部之社會,也存在於內部之組織(梁山)。[1]:261林沖之待遇,要在宋江上山後,才得到提高。

劫富濟貧之部分,於水滸傳中,並沒有梁山人物劫奪之財富,分配給一般平民百姓之現象。下山征討之情節,常明白交代,山寨之糧食不足,需劫奪州縣以取得糧草。而於梁山上,義字之體現在於,無論人物地位高低,都能各自依據功勞分得一份報酬。在「聚義廳」上之分金,此節目具體體現義字之展現。[1]:261

許多梁山人物,如朱仝、楊志、秦明、呼延灼、盧俊義和李應,皆是被設計上梁山。[1]:261梁山一百零八人雖號稱兄弟完全平等,如三十六天罡,一部分為本領高強,一部分如宋江自江州帶來之老兄弟,解珍、解寶之地痞流氓,依然列入三十六天罡,並非兄弟間完全平等。[1]:262

水滸傳故事,時時透露宋江之心機,明明要做老大,卻常常禮賢下士,納頭下拜讓大位於人。每遇如此情形,宋江於江州招攬之李逵,便會出頭叫嚷。晁蓋作為領袖之時,宋江不讓他帶隊下山立功,以免宋江自己光輝被奪。晁蓋最後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率領梁山弟兄,攻打曾頭市,受傷而死,臨終遺言為,誰能活捉使他致死之仇家史文恭,誰就能繼承首領。之後,盧俊義活捉史文恭,於梁山兄弟討論誰該擔任首領時,江州兄弟尤其李逵,主張由宋江擔任首領。江州兄弟之作為,都能體現出宋江之假仁假義。[1]:262

許先生認為,水滸傳作者向讀者透露,起義之梁山好漢,作為並不符合其光明正大之口號,自古以來,改朝換代之人物,革命起義之人物,皆有此種現象。[1]:263梁山人物之下場,死的死,傷的傷,剩下二十七將各自得到封賞,在地方為官。領頭之人物盧俊義及宋江皆中毒而亡,宋江之親信李逵、吳用及花榮,為宋江殉死。武松伺候斷臂之林沖及魯智深,魯智深坐化圓寂,林及武二人病逝,最後之故事皆發生於杭州。盧俊義之親信燕青,在班師途中不告而別。李俊、童威及童猛,則駕船出海另闢一片天地。[1]:264許先生認為,施耐庵之本意並非歌頌江湖義氣,也非盼望梁山歸正,而是指出世間友情之種種作為,猶如梁山上之五年,其中有虛假、苦惱及失望,最後是一場空。[1]:265

經歷

著作

  • 《心路歷程》(臺北:文星書店,1964;臺北:傳記文學社,1979)。
  • 許倬雲主編,《中國上古史論文選輯》(臺北:國風出版社,1965;臺北:臺聯國風出版社,1966、1975)。
  • 《歷史學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
  • 《傳統與更新》(臺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80)。
  • 《求古編》(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
  • 《關心集》(臺北:時報文化公司,1982)。
  • 許倬雲、毛漢光、劉翠溶主編,《第二屆中國社會經濟史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1983)。
  • 《西周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北京:三聯書店,1994;修訂三版,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
  • 許倬雲與他人合著,《知識與民主》(臺北:幼獅文化,1986)。
  • 許倬雲與他人合著,《勞貞一先生八秩榮慶論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 許倬雲、丘宏達主編,《抗戰勝利的代價:抗戰勝利四十週年學術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
  • 錢穆、余英時、許倬雲等著,《中國何處去?》(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
  • 《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
  • 《挑戰與更新:許倬雲文集》(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公司,1988)。
  • 《剎那與永恆:許倬雲文集》(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公司,1988)。
  • 許倬雲與他人合著,《中華民國文化發展之評估與展望》(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0)。
  • 《推動歷史的因素》(臺北:社會大學文教基金會,1990)。
  • 許倬雲與他人共著,《站在歷史的轉捩點上──李登輝先生政策理念之探析》(臺北:正中書局,1990)。
  • 《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
  • 《風雨江山:許倬雲的天下事》(臺北:天下文化出版社,1991)。
  • 《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2)。
  • 《從歷史看領導》(臺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1992;北京:三聯書局,1994)。
  • 許倬雲與他人共著,《尋找90年代的人生價值》(臺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1994)。
  • 《現代倫理寓言──東游記》(臺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1995;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 《現代社會的職業倫理》(臺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1995)。
  • 《尋路集 (River Edge)》(美國紐澤西州:八方文化企業公司,1996)。
  • 《現代社會的公平與正義》(臺北:洪健全教育文化基金會,1996)。
  • 許倬雲. . 臺北: 洪建全敎育文化基金會. 1997.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 許倬雲著,程農、張鳴譯,《漢代農業:早期中國農業經濟的形成 (Han Agriculture: The Formation of Early Chinese Agrarian Economy, 206 B.C. - A.D. 220)》(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
  • 《歷史分光鏡》(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
  • 《九六文錄:中國人文探索》(臺北:臺灣書店,1998)。
  • 許倬雲、張忠培主編,《中國考古學的跨世紀反思》(香港:商務印書館,1999)。
  • 許倬雲、陳天機、關子尹主編,《系統視野與宇宙人生》(香港:商務印書館,1999)。
  • 張忠培、許倬雲主編,《中國考古學跨世紀的回顧與前瞻:1999年西陵國際學術研討會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 《從歷史看時代轉移》(臺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2000;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 《許倬云自選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 《倚杖聽江聲》(臺北:三民書局,2003)。
  • 《江心現明月》(臺北:三民書局,2004)。 https://www.linkingbooks.com.tw/LNB/book/%5B%5D
  • 《江渚候潮汐》(臺北:三民書局,2004)。
  • 《從歷史看人物 (Portraits of Chinese historical figures)》(臺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2005;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 《漢代農業:中國農業經濟的起源及特性》(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 許倬雲著,鄒水杰譯,《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流動》(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 《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在臺灣清華大學的系列演講等》(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 許倬雲、張忠培主編,《新世紀的考古學:文化、區位、生態的多元互動》(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6)。
  • 許倬雲. . 臺北: 英文漢聲. 2006.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6
  • 《史海巡航:歷史問學週記》(臺北:三民書局,2007)。
  • 許倬雲主講,《傅鐘回響:許倬雲先生臺大講學集》(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8)。
  • 《江口望海潮》(臺北:三民書局,2008)。
  • 《許倬雲問學記》(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 《許倬雲觀世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 《我者與他者:中國歷史上的內外分際》(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
  • 《歷史大脈絡》(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 李懷宇. . 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0. ISBN 978-7563393-07-7.
  • 许倬云. . 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2. ISBN 978-7-80740-828-4.
  • 《说中国》(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 《中國人的精神生活》(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
  • 《美國六十年滄桑:一個華人的見聞》(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9)。

學術榮譽

  • 中央研究院院士(1980,第13屆)
  • Phi Beta Kappa榮譽會士
  • 錢穆講座(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
  • 傅斯年講座(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 李國鼎講座(中央大學)
  • 余英時講座(香港中文大學)
  •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榮譽博士
  •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榮譽博士
  • 美國亞洲研究學會亞洲研究傑出貢獻獎
  • 國立政治大學榮譽文學博士
  • 顧立雅講座(芝加哥大學)
  • 南強講座(廈門大學)
  • 大夏講座(華東師範大學)
  • 光華講座(北京大學)
  • 長江講座(長江管理學院,北京)
  • Sinological Lectureship (瑞士日內瓦大學)
  • Sinological Lectureship (捷克查理大学)

爭議與司法事件

李敖毀謗官司

2010年,許倬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口述訪談《許倬雲談話錄》,称李敖說謊、偷書變賣、背叛朋友等。2012年,李敖稱许倬云造谣,而在台灣對許倬雲提起民事刑事訴訟

2013年12月2日,台北地院一審宣判,民事部份,許倬雲敗訴需賠償李敖200萬元,並須在台灣《蘋果日報》及中國大陸《人民日報》等六媒體刊登道歉啟事。[2][3]

參考文獻

  1. 許倬雲. .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4月. ISBN 978-957-08-5035-2.
  2. . ETtoday. 2013年12月4日.
  3. . 中國時報. 2013年12月2日.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