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銘杰

謝銘(Wilson Hsieh,1980年2月3日) ,為台灣目前市佔率第一名的活動公關公司創辦人兼董事長,有「尾牙大王」之稱號。[1]

謝銘
英文名
出生 (1980-02-03) 1980年2月3日
臺灣新竹市
国籍 中華民國
语言國語、台灣閩南語、英語
教育程度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亞太EMBA商學碩士
职业尾牙大王
活跃时期2000年至今
配偶米可白(2014年結婚,2019年離婚)

生平

出身於單親家庭的謝銘杰,從小到大的成長及求學過程並不順遂,進入社會後,曾經發過傳單、當過服務生,做過許多基層工作。後來因為家裡從事燈光音響工程,謝銘杰接觸到新竹科學園區的企業員工活動市場,2003年他靠著向銀行貸款的50萬元,白手起家,自行創業。[2]。歷經2008年金融海嘯,謝銘杰憑著不屈不饒的毅力,以及勇於突破創新、堅持將每個細節做到最好的精神,終於在台灣企業活動市場打出一片天,如今年營收超過億元,台灣許多知名的大型企業都找他辦活動, 讓他贏得了「尾牙大王」的稱號。[3]。 2014年5月謝銘杰與藝人米可白結婚,羨煞許多人。2015年繼吳寶春之後,謝銘杰也獲得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破格錄取,攻讀EMBA學位。2017年更獲選為菁英校友 。 [4]。 然而婚姻之路並不如經商一帆風順,兩人於2020年8月7日在社群網站上宣布早已離婚的消息,並強調"永遠都是家人"。 [5]

創業初期心路歷程

年輕時的謝銘杰工作勤奮,生活節儉。因為公司樓下餐廳最便宜的就是素炒飯和炒麵,創業前8年吃素。每天也幾乎沒有換什麼衣服,一天工作14個小時以上,沒有看過電影、沒有任何娛樂生活,一年也只放了4天假,如此拼命,終於出現轉機。

謝銘杰熬過吃無數閉門羹的日子,竹科看得到的公司一家一家跑,一開始什麼事都親力親為,到活動現場也會親自檢視所有設備都沒有問題。謝銘杰說,他成功關鍵心態很重要,想要過怎樣的人生,就要付出怎樣的努力。還有「快樂做」也很重要,要成為一個正向積極的人,因為有正能量,不管遇到多少危機,都可能變成正向的結果。 [6]

業界成就

謝在22歲創立飛虹以後,連續17年沒有虧損過。從初期屢吃閉門羹、只能分杯羹接小公司小案子,到現在除了老客戶是小公司之外,已能挑案子並篩選大公司客戶出擊,近5年來,每年業績年增10%到20%,呈現穩健營運態勢。飛虹一年辦幾百場的運動會、家庭日與尾牙活動,在台灣活動公關界擁有7成以上的市佔率,穩居龍頭地位。台灣第一大市值公司台積電從2012年開始委托飛虹公司辦理運動會,已經三度承辦。[7]。 在2020全球籠罩在COVID-19的陰影中,台灣的活動產業規模縮小、市場萎縮,許多企業因防疫考量不舉辦大型活動,活動業業績受到衝擊,因此謝銘杰積極培訓員工啟動職能轉換,用線上尾牙的模式開啟新的市場型態,也成功止血連續7個月0業績的狀況,未來疫情的考驗也會讓他持續進化[8]

2019年美中貿易影響

美中貿易戰引發台商回台投資熱潮,受惠於台商回流,該年尾牙活動較往年旺。廠商不僅規模擴大,預算也增加,估計平均至少增十%,廠商舉辦尾牙的場地則以台北南港展覽館最熱門。[9]

對流浪狗的付出

謝銘杰是保姆照顧長大的,童年的「玩伴」是一隻流浪狗,那隻流浪狗陪伴他13年時間,所以,他對狗有比較深的情感,這幾年來,照顧流浪狗變成他感恩回饋社會的主要公益行動之一。此外在新竹郊區的香山一帶,他更租百餘坪土地蓋狗舍,收養30隻流浪狗,僱請兩個專人照顧,加上醫療、飼料費用,謝銘杰估每月開銷約20到30萬之間,他每個月會去看1次。此外,他們每年也會捐款大筆數額給流浪動物協會,為流浪狗盡心盡力。[10]

39歲年收4億

包辦大企業尾牙、家庭日等活動的謝銘杰,坐穩台灣活動整合行銷市占率第一的寶座外,更不斷橫向發展、整合資源,朝上市櫃邁進。 還不到四十歲時,謝靠著辦尾牙等活動,經營出含關係企業員工數超過百人的公司。飛虹年營收逾四億元、獲利約五千萬元。謝銘杰希望把飛虹做大、做強。他在二零一二年率領公司開始橫向跨領域發展,目前關係企業包括演藝經紀、硬體、休閒管理。他還希望幫忙台積電、聯發科等客戶管理健身房和運動空間。 由於台商回流,飛虹業績跟著成長。謝銘杰表示,二零一九年各大廠商桌數與預算均有增加,但業績僅會反映在近期一、兩年,眼光要放長遠。坐穩台灣尾牙王寶座後,謝銘杰還想再擴大飛虹的營業領域,包括為消費者媒合節目表演工作者、婚禮主持人的線上B2C新平台,都是未來可能的選項。最終希望公司將來能上市或上櫃。 [11]

參考文獻

  1. 彭蕙珍; 康仲誠(攝影). . 蘋果日報. 2015年2月9日 [2017年10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0月5日).
  2. 曾千倚. . 商週.com. 2015年8月12日 [2017年10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1月7日).
  3. 梁惠明. . NOWnews. 2015年8月6日 [2017年9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2月7日).
  4. 彭蕙珍. . 蘋果日報. 2017年7月31日 [2017年10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0月25日).
  5. 綜合報導. . 民視新聞. 2020年8月7日 [2020年8月7日].
  6. 郭奕均. . NOWnews. 2018年12月5日 [2020年4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9日).
  7. 洪友芳. . 自由財經. 2019年11月29日 [2019年12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2月11日).
  8. 楊絲貽. . 商周. 2021年2月3日 [2020年2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2月3日).
  9. 洪友芳. . 自由財經. 2019年11月30日 [2019年12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2月11日).
  10. 洪友芳. . 自由財經. 2019年11月9日 [2019年12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2月11日).
  11. 張玉鉉. . 今周刊. 2020年1月2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