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昌

贺昌1906年1月19日-1935年3月10日),原名贺颖,又名贺其颖,字伯聪山西省离石县柳林镇(今属柳林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国工农红军将领。[1][2]

生平

1906年1月19日,贺昌生于柳林镇一个士绅家庭。1913年到1918年,贺昌就读于柳林镇小学。1918年,他考入离石县立高级小学(今贺昌中学前身)。1920年春,他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在校期间結識了高君宇王振翼等人。1921年5月1日,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王振翼任負責人,贺昌加入。1921年底,贺昌接替王振翼任该团组织的负责人。1922年9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17岁的贺昌当选为该委员会书记。 1922年9月初,他在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发起了驱逐校长魏日靖的斗争,半年后魏日靖被免职。1923年7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将他调到上海工作。[1][2]

此后,他历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宣传部长、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中共顺直省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政委、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理主任。其间,他参加或领导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1][2]

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21岁的贺昌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他也是中共党史上最年轻的中央委员。在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期间,他帮助邓小平调到总政治部当秘书长,这对正在反“江西罗明路线”斗争中受到批判的邓小平是温暖的支持。[1][2]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他奉命留在中央苏区,和项英陈毅等人组成了中共中央分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办事处,并任中央分局委员、中央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务。1935年2月中旬,留守中央苏区的红军陷入国民党军队包围,决定分头突围。3月3日,他率军突围,渡会昌河到达天门嶂,遭到国军王生明率部包围包围。[1][2]

1935年3月10日,贺昌在作战中战死。[1][2]

1935年4月,冲出包围的陈毅写下了《哭阮啸仙、贺昌同志》一诗:“环顾同志中,阮贺足称贤。阮誉传岭表,贺名播幽燕,审计呕心血,主政见威严。哀哉同突围,独我得生全。[1][2]

参考文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