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式平

邵式平1900年1月-1965年3月24日[1],字守一,男,江西弋阳人,中国政治人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江西省首任省长

邵式平近照
邵式平在弋阳龟峰的题刻

生平

革命岁月

邵式平是江西弋阳曹溪镇邵家畈村人。1916年就读弋阳县立高等小学,与同学方志敏结为挚友。

1922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史地系。1925年在北师大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8年1月与方志敏、黄道等领导弋横暴动,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1930年7月,任红十军政委。

1931年11月后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闽赣省苏维埃主席、闽赣省委书记、闽赣军区代政委等职。1931年、1934年两度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长征中曾担任纵队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到达陕北后,任陕北公学教育长、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副校长、晋察冀边区政府粮食局局长等职。

抗日战争胜利后到东北,历任中共辽吉省委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嫩江省委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西满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东北财经委员会、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主政江西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历任中共华东局委员,中共江西省委第二书记,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席、江西省人民委员会省长。在中共八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邵式平的成绩首先体现在南昌的城市建设上。担任省长期间,兼任南昌市城市建设委员会首席主任委员。1951年,南昌市规划城市建设,他在城东废城墙基础上,开辟八一大道。邵式平本想把八一大道建成81米宽、井冈山大道建成60米宽的“快速公路”,战时可作临时飞机场,但当时有人认为没有必要修那样宽的大道,甚至一些省级领导也不同意,最终双方只能妥协,八一大道只有60多米宽,井冈山大道只有40多米宽。即使这样,八一大道建成时也仅次于北京的长安街。而八一广场建成时仅次于天安门广场。现在八一大道依然担当着南昌城市主干道的重要角色,当时在其两侧建成的江西宾馆江西饭店南昌百货大楼江西艺术剧院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至今仍是南昌市标志性建筑。

邵式平还指出:“南昌的发展要建一江两岸,学武汉三镇。南昌市如果向江北发展,空间非常大,也少占良田,一定要搞昌北科学城……1954年八一大桥木头桥改建水泥桥时应是四车道,人车分行,或上下立体,而苏联专家设计的两车道人车混行是错误的……南昌原水面只能扩大不能缩小,南湖、北湖、东湖、贤士湖青山湖,要湖湖相通,路边、湖周边多栽樟树。南昌湖水相连、绿树成阴了,四大火炉的帽子也就摘掉了。”[2]这些设想在当时无疑是超前的。现在,老八一大桥已于1990年代拆除重建,南昌也在大力发展赣江西岸红谷滩,而城内各湖,虽面积稍有缩小,但大体还是遵循当时设想。

邵式平另一举措是大力开发山区。1950年代,江西人口快速增长,邵式平考虑到本省特点山多田少,动员全省五万干部上山下乡,号召大家向荒山野岭、闲置湖泊开战、创业,并建立多个垦殖场。接着,他又创办“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分校遍布全省各地,这一创举后来蔓延到全国。这些举措保证当时江西粮食供应,在1950年代末,江西不但没有饥荒,而且还是粮食输出大省。当时周边数省有大量人口流入江西,大多由垦殖场和共大安置、接纳。[3]但这些举措也同时破坏环境,直接后果是水土加重流失,鄱阳湖水面日益减少,1990年代末的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正是对其的纠正。

1965年3月24日,因心脏病在南昌逝世,終年65歲[4]

参考文献

  1. 出生年份亦有作1899年,当属阴阳历换算的问题,见. [2007-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27).
  2. . [2007-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13).
  3. 八一大道的联想----江西省首任省长邵式平二、三事 存檔,存档日期2007-10-17.
  4. . 人民日报. 1965年3月25日: 第4版.

外部链接

前任:
江西省人民委员会省长 繼任:
方志純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