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

郯城-廬江斷層帶(簡稱郯廬斷層帶)是中國是東部的一條大型斷層帶,因最初發現時認為其北起山東郯城,南至安徽廬江而得名。實際上,郯廬斷層帶北段一直沿北北東方向经渤海、中國東北延伸至鄂霍次克海,在中國境內的長度達2400多千米。在地史上,其南段也一度伸達今廬山

形成时期

郯廬斷層帶的南段(郯城以南)在三疊纪末期形成,當時是揚子板塊中朝板塊之間的秦嶺-大別碰撞帶以東的一條走滑斷層。在中生代燕山期,因太平洋板塊向西俯衝到歐亞板塊(廣義)之下,而使郯廬斷層帶向北大幅度延伸,並轉化為逆衝斷層。以後,郯廬斷層帶雖然一度恢復為走滑斷層,但在多數時間內仍以逆衝運動為主。

新構造期,郯廬斷層帶為左行走滑-逆衝斷層。歷史上沿這一斷層帶發生了許多大地震,如1668年郯城大地震、1975年海城地震等。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