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会战

鄂西會戰發生於1943年5月至6月,是日軍為打通長江上游航線並摧破重慶門戶而向湖北西部國民革命軍守軍進攻的戰役。

鄂西會戰
中國抗日戰爭的一部分
日期1943年5月12日 - 6月3日
地点
 中國湖北西部
结果 宜昌失守,但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死守住石牌,導致最後日軍不得不退回駐地,中華民國勝利
参战方
 中华民国 日本帝國
指挥官与领导者

陳誠
胡璉

王耀武
王甲本
彭善
宋肯堂
橫山勇
兵力
國民革命軍第六戰區部隊
第18,32,44,73,79,87軍
第10集團軍之新23師、55師、98師、121師各一部
第三、第五、第十三、第三十四、第三十九、第四十師團全部或一部[1]:14
伤亡与损失
23,550死亡
18,295受伤
7,270失踪
25,830伤亡
40架飞机被摧毁
122艘海军舰艇损坏或沉没

經過

日军先以约3个师团近5万人兵力攻击第二十六集团军2个军的4万人,尔后以约6万人攻击第十集团军2个军,最后再以7万人攻击长江上游江防军2个军,将早已掳掠到的船只沿江运到汉口

日軍第13師團兩萬餘眾,於5月12日夜,從江南守軍空隙的沙市等處偷渡長江,於次日清晨從西北面攻擊駐防公安的國軍第87軍;同時,已佔領安鄉地區的日軍第3師團等部,也西進向東南方攻擊第87軍襲,兩路日軍形成鉗形攻勢;迄28日,渡過清江的日軍,已逼近國軍守衛石牌要塞的第一道防線─南林坡陣地。國軍的陳誠決定在清江沿岸和石牌要塞一線與敵決戰,決戰日期預定在31日至6月1日之間。另一方面,日軍第13師團主力渡過清江後,受到國軍第121師的阻擊,不得不冒險翻越長陽中部的天柱山。途中馬匹輜重損失甚多。國軍第5師在天柱山要道設伏,擊斃日軍數百人後撤退。5月30日,第13師團在付出重大傷亡後,突破石牌附近的戰略要地木橋溪,進攻太史橋。國軍第5師主力利用太史橋的險要地勢設伏,當日軍進入伏擊圈時,國軍以密集的火力向日軍猛烈射擊,接著進行白刃戰。國軍憑藉地勢險要,連續擊退日軍10多次進攻,日軍第13師團主力受阻於太史橋、木橋溪一帶,為後來石牌包圍戰奠定勝基[2]

結果

日军未能达到重创第六战区野战军的目的,没有打通從長江進攻重慶必經的石牌要塞,使得日軍在戰役後反而更顯被動。

傷亡

國軍聲稱造成日軍死傷約2萬5千餘人,擊毀日機40餘架,擊沉、擊傷日軍舟艇122艘[2]。國軍23,550人陣亡,18,295人負傷,7,270人失蹤[3]:137

日军主要损失在进攻石牌要塞和会战结束回转驻地时。國軍由於各線友軍挫敗,日軍逐漸逼近石牌[1]:15

由於各線國軍失利轉進,日軍逐漸逼近石牌,第十一師處於孤軍奮戰境地,浴血苦戰,從5月26日起,一直到打到5月31日[1]:4。 國軍增援抵達後,日军后卫部队旋即被包圍,國軍主力经过战斗後成功解救被围部队。日軍屍滿山谷,乃於5月31日夜間,曳尾而退[1]:4。日军独立17旅团、第13师团第104联队、日军长野部队(日军第34师团第217联队及其附属部队,约4,000人)等均遭国军重创,其中長野部隊還在5月26日時電告作好焚燒軍旗全體玉碎的準備,在其他日軍單位救援下才幸免於難[4]。国军包括第十八军在内的3个精锐野战军基本完好无损。因此,石牌战役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5]

參考

  1. 王禹廷. .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87-06-15.
  2. . 全民國防教育辦公室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 2015-06-07 [2020-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7).
  3. 陳敬堂. . 香港: 中華書局(香港). 2014-07-15. ISBN 978-988-8290-82-6.
  4. . [2016-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4).
  5. . 中国网. 2013-07-02 [2015-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