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業貿易場

金銀業貿易場The Chinese Gold and Silver Exchange Society)是香港現時唯一進行實貨黃金、白銀買賣的金銀交易所(根據香港法例第82章第3(d)條,本場獲得豁免權經營交易所)。

位於上環金銀業貿易場
金銀業貿易場內貌
1976年的奠基石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金銀業貿易場

金銀業貿易場的交易大堂設於香港上環孖沙街12-18號金銀商業大廈地下。貿易場目前有會員171家,可以獨資、合夥或有限公司形式經營,當中30家為金集團成員,現任理事長為張德熙博士。


「本地香港銀」現貨合約交易平台剛在2013年5月初啟動,該平台除了現貨白銀交易外,還具備結算機制、現貨交收和國際流通現金交割,為亞洲區首個結合4個功能的現貨白銀交易平台。


交易方式維持傳統,以Open Outcry型式,由行員或出市代表於交易大堂內以粵語公開叫價,輔以手號進行買賣。交易時間為一周六天,星期一至五分為早、午市,時間為上午9:00至中午12:30;午市則為下午2:30至5:00;星期六則只有早市,時間為上午9:30至中午12:00。截至2019年數字,貿易場每日成交合約金額一般介乎600億至800億元港元成交。

歷史

香港金銀業貿易場(以下簡稱本場)成立於1910年,當時稱為〔金銀業行〕,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1918年)才正式定名〔金銀業貿易場〕及登記立案。金銀業貿易場是一個將現貨及期貨結合為一的市場,既有現貨交收,但又可通過支付倉費,延期交收,因而產生期貨的功能。

1910年代,香港流行碎金碎銀買賣,其後發展為錢銀檯,再演進為銀號以至現代的銀行。除金、銀交易外,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金銀業貿易場還有〔八九〕大金、銀元大洋交易,二次大戰後則有美鈔日元西貢紙、菲律賓披索墨西哥金仔等買賣,與金條買賣同時於交易場內進行。1960年代,由於美鈔現貨交收困難,交易量大幅減少,除金銀交易外之各類交易,於1962年停止。1974年1月1日香港政府撤銷所有對黃金進出口的限制。

金銀業貿易場的創辦者,皆為當時找換店銀號之東主或主事人,曾出任領導人者多為香港各銀行創辦人,包括何善衡何添伍絜宜梁季彝董仲偉馬錦燦等。70-80年代的領導人物有香港金王之稱的胡漢輝,當時由他提倡全球二十四小時黃金買賣。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