鉚釘女工

鉚釘女工(Rosie the Riveter)是二次大戰的文化符號之一,其形象是戰時六百萬進入製造業工廠工作的女性的代表(這些工作傳統上是由男性作的)[1],後來更成為女性主義以及女性經濟力量的象徵。美國社會對女性著褲裝的廣泛接受也歸功於鉚釘女工。

正在裝配A-31 Vengeance轟炸機的女工,納士維田納西州1943

鉚釘女工最有名的形象是一張由J·霍華德·米勒(J. Howard Miller)於1943年設計的海報,標題是:「我们能做到!

諾曼·洛克威爾也在1943年5月29日發表過一張類似的插圖。諾曼·洛克威爾是否有看過米勒的海報則不清楚。洛克威尔的“鉚釘女工”由《周六晚报》租借给美国财政部来作为推销战争债券的宣传海报。战争结束后,这幅画由于受版权保护而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洛克威尔去世后,他所有的画作遗产都受到了积极的保护。这种保护也令其作品的收藏价值上涨,2002年,这幅画以5百万美元的价格售出[2]。“我们能做到!”则与之相反,缺乏保护正是其之后得以重生的原因之一[3][4]

圖片

我們能做到!

J·霍華德·米勒所設計的《我們能做到!》海報

1942年,匹茲堡藝術家J·霍華德·米勒受西屋電氣公司雇用,為公司設計以「戰時投入」為主題的一系列海報。《我們能做到!》是這系列海報中最出名的一張,該海報描繪出鉚釘女工的經典形象(雖然當時「鉚釘女工」這個名詞還尚未出現)。

廣為流傳的說法之一是,米勒是根據1942年的一張黑白照片製作了「我們能做到!」,該照片的主角是17歲女工傑拉爾丁·多爾(她當時名叫傑拉爾丁·霍夫),但這個說法後來被證實是錯的[5][6][7][8]。照片中的女人實際上是另一位女工娜歐蜜·帕克·弗雷利[9][10][11][12]

參見

參考文獻

  1. Rosie's proud of her band of siste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y Kevin Cullen, Seattle Times, May 30, 2004
  2. Weatherford, Doris. . Taylor & Francis. 2009: 399 [2013-06-23]. ISBN 0-415-99475-6.
  3. Harvey, Sheridan. . Journeys & Crossings. Library of Congress. 2010-07-20 [2013-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7).
  4. . Labor's Heritage (George Meany Memorial Archives). 2002, 11 (4): 49.
  5. McLellan, Dennis. . Los Angeles Times. 2010-12-31 [2013-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0).
  6. Williams, Timothy. . The New York Times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2010-12-29 [2013-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3).
  7. Memmot, Mark. . NPR. 2010-12-31 [2013-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5).
  8. . Lansing State Journal. [2016-03-01].
  9. Fox, Margalit. . The New York Times. January 22, 2018 [January 22,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2).
  10. . www.gettyimages.com. [2018-01-23].
  11. . museum.nps.gov. [2016-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12. . www.naomiparkerfraley.com. [2016-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鉚釘女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