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药茶科

本科植物为常绿小乔木灌木,单互生,常簇生于枝顶,革质,无托叶;小,组成花序也簇生于枝顶,花瓣5数;果实核果,果肉薄。

钩药茶科
科学分类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类植物 Asterids
目: 茶茱萸目 Icacinales
科: 钩药茶科 Oncothecaceae
Kobuski ex Airy Shaw, 1964

钩药茶属Oncotheca

钩药茶科[1]又名五蕊茶科,只有12,都是生长在新喀里多尼亚岛上的特有种。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列在山茶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将其列在丝缨花目中, 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认为无法将其列在任何一个中,直接放到I类真菊分支之下[2]。2016年的APG IV 分类法将本科与茶茱萸科一并置于茶茱萸目之下。[3]


参考文献

  1. 刘冰, 叶建飞, 刘夙, 汪远, 杨永, 赖阳均, 曾刚, 林秦文. . 生物多样性. 2016, 23 (2): 225–231. doi:10.17520/biods.201505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5).
  2.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03, 141 (4): 399–436. doi:10.1046/j.1095-8339.2003.t01-1-00158.x.
  3.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16, 181 (1): 1–20. doi:10.1111/boj.12385.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