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諾會

門諾會Mennonite)是由門諾·西門創立的基督新教宗教團體。2006年時,該教會於全球有150萬名信徒[1]。發源於歐洲,但現時絕大部分的教徒在美加等地。

Ulrich Zwingli

興起

重浸派在16世紀後半期以前,有一些激進份子太過於狂熱,而使的重浸派的聲譽大大的受到了影響。此時,有一位荷蘭宗教改革家門諾·西門起身帶領著重浸派以溫和的方式,在16世紀後半期興起。[2]

簡介

門諾會的精神繼承門諾西門、也是門諾會創始人而來。他與馬丁路德、約翰加爾文,是同時代的宗教改革者。原是一位平凡的天主教神父,為了'誠實追求真理,並建立上帝所喜悅的教會',因而建立了門諾會,他不喜歡教會掛上他的名字,門諾會是別人提名,而後來改用的。具其所說,改革者門諾西門的信仰不是由深奧的神學考驗而來,乃是信仰生活實踐時實行出來的。宗教改革前,無論本身信仰,都需強制接受嬰兒受洗、青少年堅信禮,在此背景下,門諾西門因主張「信徒的教會」而受迫害。

起源

神父门诺·西蒙斯在歐洲荷蘭北部的菲力斯藍靠海岸的地方,一個名叫韋特馬森(Witmarsum)的小村莊擔任神父。

1536年1月的一個禮拜天,神父門諾西門響應宗教改革,宣布要辭去神父的職位。根據門諾會所傳,門諾就職天主教神父的第一年,他便對天主教彌撒中的「聖別」產生了懷疑,質疑或許神蹟從來沒有發生過。此種想法一再的增強,為了解惑,他轉而查考聖經。門諾讀經的時候發現,聖經有記載類似彌撒的事。譬如,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前夜,與門徒一起吃晚餐(最後的晚餐),耶穌拿餅與杯分給門徒,並命令在他死後與復活時,也是這樣來行。這個命令使門徒能紀念耶穌基督的死,表白對耶穌基督的信仰。耶穌也讓門徒知道,聚會舉行聖餐的時候,耶穌的靈要與門徒同在。但是,在彌撒的儀式中,餅與酒會變為耶穌基督的肉與血的神蹟,聖經上都沒有記載。而後,門諾受到宗教改革領導者馬丁路德的影響,轉而相信以聖經為本位的想法。並且當他發現,作為天主教的神父,所行的儀式和聖經的教訓不一致時,他開始熱中研讀聖經。之後投身於改革工作,並創辦教派。

台灣的門諾會

「基督教門諾會」,全名台灣基督教門諾會聯會,為臺灣的基督教會中的一個小宗派。重視社會關顧行動。管理基督教門諾會醫院、關顧智能有問題者的黎明教養、還有孤兒院,並關懷盲人孤兒。現今的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所提供的兒童福利照顧,最初即是在一九五0年夏天,由門諾會宣教士高甘霖(Rev.Glen D.Graber)接受基督教兒童福利基金會(Christian Children's Fund,簡稱CCF)委託,在台展開的。

1947年,前台灣神學院院長孫雅各宣教士到上海邀請門諾會中央委員會(前稱門諾會互助促進社,簡稱MCC,總會設在Akron.Pennsylvania. USA)派醫療隊來台灣服務東部的原住民,MCC遂於隔年差派數位醫生、護士和志願工作人員組成的門諾會山地巡迴醫療團,來台與孫理蓮等人共同展開山地醫療和救濟台灣原住民的工作[3]。1952年,高甘霖擔任MCC台灣區的負責人,除了持續東部山地醫療的工作,也在西部山區開辦第二支巡迴醫療團,成員包含呂春長牧師及謝緯醫師等人[4]。及至薄柔纜醫師來台,乃於1955年正式在花蓮設立基督教門諾醫院,進一步從事醫療傳道工作。

由於醫療傳道工作的進展,MCC乃請門諾會海外宣道會(Commission on Overseas Mission.簡稱COM,總會在Newton. Kansas. USA)考慮在台灣繼續擴展宣教事工。經COM派員來台考察研究後,肯定在台開設新宣教區的需要,遂於1955年差派第一位宣教師宋大衛牧師來台從事宣道事工;當年,第一間門諾教會「台中林森路教會」成立。以後,門諾教會陸續在台中、台北和花蓮設立,至2014年共22間。

教務概況

台灣基督教門諾會聯會現有教會22間,分別是台北10間、台中9間、花蓮3間。教會活動的成人會員約一千餘人。門諾會教會自一九五五年在台灣設立,美國總會海外宣道會一直差派有宣教師在台灣協助教會,醫護人員在花蓮基督教門諾會醫院總人數最多時曾達三十人,目前已完全撤離台灣。經濟方面,初期曾受到北美總會、信徒多方支援;一九八六年至九○年,因台灣經濟發展舉世共睹,總會又有其他更貧窮國家待協助,宣佈這五年內逐年減少補助五分之一,至一九九一年全部停止。經濟財務的關係雖終止,但早期來台設教會諸位宣教師愛主愛台灣人的精神仍將留在此地,並鼓舞許多人來接近教會。

社會福利措施

花蓮基督教門諾會醫院:自1955年在花蓮美崙設立,至今已近65年,「以基督的愛心,關心醫治東台灣的同胞」。胼手胝足,且非以營利為目的,門諾醫院的財務並非富裕,且建物設備多老舊,近年透過媒體呼籲,蒙社會大眾多所捐助,硬體方面已煥然一新。

花蓮黎明教養院:設立於1980年花蓮美崙教會,本中心收中重度智能不足者,施予特殊教育。

花蓮善牧中心:在花蓮原住民社區舉辦各類社團活動,幫助原住民獲得謀生技能,特別保護少女,使不致淪落人口販子之手。成立中途之家收容救援歸來的原住民少女,使恢復正常生活。

註釋

  1. Ferne Burkhardt. . Mennonite Weekly Review. 2006年11月27日 [2007-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10月13日).
  2. 祁伯爾,《歷史的軌跡--兩千年教會史》,李林靜芝譯,(台北:校園書房出版社,203)
  3. 李貞德,《從師母到女宣─ ─ 孫理蓮在戰後臺灣的醫療傳道經驗》 Archive.is存檔,存档日期2017-03-26,新史學十六卷二期,2005.6,頁113。
  4. 周恬弘,〈全方位的福音及社會服務事工開拓者─高甘霖牧師〉,新使者雜誌第41期,1997.8.10。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