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飛輪

陀飛輪法語:)(飛盤的一種)是由瑞士著名鐘錶大師亞伯拉罕·寶璣於1795年發明,是機械鐘錶機芯中的一個裝置。陀飛輪裝置的設計本身是用於懷錶之上,因為懷錶垂直的放在口袋中,或掛在頸上時,地心引力會影響擺輪搖擺速度,引致出現誤差。

寶璣陀飛輪手錶

陀飛輪的原理基本上是把游絲、叉式槓桿和擒縱系統設計在同一軸上運作,陀飛輪在運行時會不斷旋轉,以減少地心引力所做成的影響。

但隨著二十世紀手錶的興起,由於手錶並非長時間垂直放置,因此陀飛輪裝置對手錶的作用已經沒有懷錶那麼大,但陀飛輪裝置極其複雜,而且由於製作成本及工藝的要求相當高,因此陀飛輪便成了高級手錶的代名詞[1]

一枚配置陀飛輪的積家腕錶

德國製錶大師Alfred Helwig,1927年發明了第二代的陀飛輪錶,將飛輪固定支架去除,稱為「飛行陀飛輪」()。[2][3]

香港製錶大師矯大羽,1991年在香港的天儀軒發明了第三代的陀飛輪錶,1993年獲得專利。他不僅去除了飛輪固定支架,連飛輪旋轉框架也去除了,並改造了擺輪夾板,使陀飛輪重量大減,增強穩定性,且更具藝術美。他的陀飛輪錶稱為「矯氏神奇陀飛輪」(),又稱「中國陀飛輪」()。[2][3]

近年,中國大陆多間鐘錶廠如海鸥手表及上海手表等,成功研制出陀飛輪機芯,使得亚洲陀飛輪手錶出現。

陀飛輪錶以極度精準見稱,陀飛輪錶在石英錶以及電子錶面世前,號稱運行幾十年只誤差一秒,是鐘錶的極致[4]

資料來源

  1. . 自由電子報. 2008-07-04 [2011-02-18].
  2. . Dr. C.K. Yeung. [2015-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5).
  3. . 王永昌古董鐘錶. [2015-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6).
  4. 蕭若元,"購得新玩意:陀飛輪錶〈蕭若元:退休蕭析〉2017-08-11", MemeHK,2017/08/1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