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丕燊

陳丕燊1950年7月5日[1]),台灣理論粒子物理學宇宙學家,現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任梁次震宇宙學講座教授一職,並擔任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研究中心主任。他於2017年與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热拉尔·穆鲁(Gérard Mourou)教授共同提出加速電漿飛翔鏡做為類比黑洞(Analog Black Hole Evaporation via Lasers,簡稱 AnaBHEL,音同安娜貝爾),來研究霍京蒸發(Hawking evaporation)及信息遺失悖論(information loss paradox)的概念,並因此項貢獻而於2018年榮獲國際著名的法國巴斯卡講座(Blaise Pascal Chair)。

學術經歷

陳丕燊獲得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學士以後,於1983年在櫻井純的指導下獲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理論粒子物理學博士,之後曾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任職,2007年返回台灣後在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任教至今,並擔任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研究中心主任[2]

研究領域

宇宙學理論、粒子天文物理學理論及觀測、極高能宇宙微中子探測、電槳物理及粒子束物理。

陳丕燊以國際合作方式參與在南極進行宇宙微中子研究的天壇陣列南極脈衝瞬態天線計畫,是首位在南極洲進行相關實驗的台灣人[3]

個人生活

陳丕燊喜愛繪畫,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時曾與同學奚淞李賢文李乾朗李雙澤等人一起外出寫生,並曾開過畫展。就讀國立臺灣大學期間與廣達電腦其中一位共同創辦人梁次震一起自製台灣第一部口徑8英吋的望遠鏡,並成立國立臺灣大學天文社[4]

參考資料

  1. . [2015-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3).
  2.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介紹陳丕燊 存檔,存档日期2015-01-03.
  3. . [2015-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5).
  4. . [2015-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3).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