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柏毓

陳柏毓2001年10月2日),台灣男子職業棒球員,場上位置為投手[1]。他的父親陳炳男於1997年至2000年間為中華職業棒球聯盟選手[註 1],退役後成為棒球教練,因此他在父親影響下,踏上了棒球之路。高中時就讀於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附屬桃園農工高級中等學校,高二便代表台灣以中華台北隊之名,先後出賽2018年U-18亞洲青棒錦標賽2019年U-18世界盃棒球賽,同年上調成人隊競逐亞洲棒球錦標賽。高中畢業後,於2020年考取國立體育大學球類運動學系,同年10月以簽約金125萬美元加盟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匹茲堡海盜隊。

陳柏毓
匹茲堡海盜(小聯盟)
投手
出生: (2001-10-02) 2001年10月2日
臺灣桃園市
打擊: 投球:
首秀
年月日
球队

生平

陳柏毓的母親林麗玲是籃球選手[2],父親陳炳男則在1997年至2000年間先後效力於中華職業棒球聯盟味全龍隊及興農牛隊,退役後則成為棒球教練[3]。陳柏毓幼時,其父一度以艱困為由,不希望他從事棒球運動,不過經過陳柏毓自己的爭取與柏毓祖父的勸說下,父親成了他的啟蒙教練[4][5]

學生時期

陳柏毓在少年棒球時期,先後加入社團性質的桃園東門與華勛國小[註 2],並於102學年國小聯賽硬式組決賽代表華勛國小,以投手上陣,贏得冠軍[8]。國中時就讀的桃園市立青溪國民中學,學校所屬青少年棒球隊亦非傳統強隊,而國中時期的陳柏毓在2016年華南金控盃全國青少棒錦標賽獲得最有價值球員,亦入選U-15中華台北代表隊[9][10]。國中畢業前夕,有一所日本高中的校長與該校棒球隊教練親赴台灣延攬陳柏毓,提出了由校方付擔學費、機票及家人探望時費用,另外還補助營養金的條件,經思量後陳柏毓選擇就讀並效力父親執教的北科附工[11]

陳柏毓在高中二年級時,入選了2018年U-18亞洲青棒錦標賽中華台北代表隊,接著出賽2019年U-18世界盃棒球賽,世青盃上他獲得兩勝一救援的成績,包括冠軍賽對陣美國隊,最後兩局救援成功,贏得勝利[12]。到了高三他上調成人隊出賽亞洲棒球錦標賽[13],預賽對陣斯里蘭卡,以先發投手出賽,共投三局無失分,被敲一安打,奪五次三振[14][15]。當時同為U-18代表隊的隊友中,王彥呈於賽後不久即和日本職棒東北樂天金鷲隊簽約,余謙於翌年的2020年中華職棒年中選秀中被中信兄弟第四順位第一指名的高選位之姿與兄弟簽約。

職業生涯

陳柏毓在2020年高中畢業後,原先計畫旅外挑戰職業棒球,惟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他選擇先考取國立體育大學球類運動學系[16],以等待旅外時機[17]。同年10月,以125萬美元簽約金加盟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匹茲堡海盜隊,其簽約金額與郭泓志[註 3]並列台灣旅美球員史上第六高;若以大聯盟限制簽約金後計算則為第一高[18],同時海盜隊球探報告評估他擁有「身體素質、運動能力、揮臂速度及控球能力」等特質,預測如若陳柏毓投入大聯盟選秀,第二輪便會獲得挑選[19]

註釋

  1. 該聯盟於2003年合併台灣職業棒球大聯盟後,改名為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
  2. 在台灣,所謂社團球隊,即相對於針對專項體育訓練的學生所組成的隊伍[6][7]
  3. 台灣前職棒選手,2005年至2011年效力洛杉磯道奇隊,有著道奇隊年度新人獎的榮譽,亦於2010年入選美國職棒大聯盟全明星賽,在大聯盟締造了多項「台灣棒球史上第一」的紀錄。

參考資料

  1. 楊舒帆. . ETtoday. 2018-09-02 [2020-10-09].
  2. 葉姵妤. . 聯合報. 2019-12-13 [2020-10-09] 聯合新聞網.
  3. 藍宗標. . 聯合報. 2020-05-21 [2020-10-09] 聯合新聞網.
  4. 王覺一. . 蘋果日報. 2013-12-16 [2020-10-09].
  5. 歐建智. . ETtoday. 2020-10-08 [2020-10-09].
  6. 陳楷. . 中國廣播公司. 2013-12-16 [2020-10-09] 中國時報.
  7. 施博瀚; 翁如儀; 馬嘉妤. . 關鍵評論. 2019-01-13 [2020-10-09].
  8. 黃麗華. . 聯合報. 2020-02-01 [2020-10-09] 聯合新聞網.
  9. 許德霖. . TSNA. 2017-05-31 [2020-10-09].
  10. 林宥辰. . 自由時報. 2017-12-17 [2020-10-09].
  11. 羅志朋. . 自由時報. 2020-10-08 [2020-10-09].
  12. 體育中心/綜合報導. . 自由時報. 2020-10-08 [2020-10-09].
  13. 羅志朋. . 自由時報. 2020-10-09 [2020-10-09].
  14. 蘇志畬. . 聯合報. 2019-10-17 [2020-10-09] 聯合新聞網.
  15. 蘇志畬. . 聯合報. 2019-10-26 [2020-10-09] 聯合新聞網.
  16. . 國立體育大學-球類運動技術學系. [2020-10-09].
  17. . 蘋果日報. 2020-10-08 [2020-10-09].
  18. 蘇志畬. . 聯合報. 2020-10-08 [2020-10-09] 聯合新聞網.
  19. 鄧心瑜. . 中國時報. 2020-10-09 [2020-10-10].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