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影業

陳氏影業英語:)是一家位於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的電影製作公司,由陳坤耀、陳坤顯兄弟在1929年9月1日創辦,並於同年製作第一部電影《达西玛姨娘》,自此共計製作了15部電影,目標觀眾以土著為主。這家公司在1942年日本佔領東印度群島之後解散,陳氏兄弟直至1948年才能夠重返電影事業。

陳氏影業

公司類型私營
公司結局解散
後繼機構陳氏與王氏兄弟電影公司
成立1929年9月1日 (1929-09-01)
結束1942年 (1942)
代表人物
  • 陳坤耀(東主)
  • 陳坤顯(東主)
總部 荷屬東印度巴達維亞
業務範圍 荷屬東印度
产业電影
產品電影

歷史

第一次運作

陳氏影業第一部電影《达西玛姨娘》(1929年)的廣告

陳氏影業由陳坤耀(Tan Khoen Yauw)、陳坤顯(Tan Khoen Hian)兄弟創辦,在1929年9月1日成立[1][2]。在1929年,東印度群島新開設了3家製片廠,陳氏影業就是其中之一,另外還包括南興電影公司(Nansing Film Corporation)和另一家華資製片廠[3][4]。陳氏影業在范登博世防線(,今朋古勿剎大道)興建了一座大型製片廠[5],這家廠房設有服裝部、拍攝部、制景部等多個部門[6]

陳氏兄弟在巴達維亞桂當(今屬雅加達中區老巴剎鎮)成長,自小就跟土著有密切的交往,他們製作的電影也把出身低下階層的人士(當中大多數是土著)定為目標受眾[1][5]。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們把馬來語話劇(tonil)改編成電影,這個做法是成功的[5]。陳氏影業並不是第一家為這群受眾製作電影的製片廠,之前G·克魯格爾斯旗下的克魯格爾斯影業曾經在1927年發行電影《安斯·阿琪》,嘗試吸引土著觀眾觀看[7]

陳氏影業在1929年11月推出的第一部作品《达西玛姨娘》是一部默片,改編自G·法蘭西斯(G. Francis)在1896年發表,後來改編成話劇的小說《达西玛姨娘的故事》(Story of Njai Dasima[8]。這部電影大收旺場,印尼電影歷史學家米斯巴赫·尤薩·比蘭甚至還說,電影院只要放映這部電影一次,就可以填補幾天以來的虧損[9]。陳氏兄弟在1930年發行的片目包括兩部改編自話劇的電影作品——動作片隆達》和愛情片阿甘的茉莉花[10][11],《达西玛姨娘》的同名續集,以及《达西玛姨娘》的續作《南希報仇[11][12]。以收入而言,《达西玛姨娘》系列的續作和《阿甘的茉莉花》都是成功的電影[4]

由於製作成本上漲的關係,陳氏兄弟在1932年以有聲電影的形式重拍《达西玛姨娘》之後,就關閉了製片廠[1]。有聲版《达西玛姨娘》由巴赫迪亞·埃芬迪執導,由克魯格爾斯拍攝。克魯格爾斯耗盡資金後,陳氏兄弟還為他發行了一部題為《被迫結婚》的電影[5][13]

第二次運作

陳氏影業最後一部電影《深埋的寶藏》(1941年)的雜誌廣告。

陳坤顯在1938年聯同在美國出生的華裔電影導演約書亞·王、奧斯尼爾·王重建陳氏影業[2],陳坤顯負責提供資金,王氏兄弟則負責製片廠的日常運作。陳氏影業恢復運作後發行的第一部電影《法蒂玛》在1938年上映,這部電影緊接着不久前由全荷屬東印度影片公司()推出,大受歡迎的電影《月光曲》上映,兩者之間的共通點很多,起用的編劇、配樂師和演員都是同一群人[14]。陳氏影業能夠掏出比全荷屬東印度影片公司多一倍的價錢,以每個月150的片酬聘請《月光曲》的女主角魯姬亞參演《法蒂玛》,另外還把一筆50盾的款項發放給她的丈夫卡托羅[15]。《法蒂玛》耗資7,000盾製作,結果以20萬盾的票房收入大獲成功[14]。陳氏影業在1939年推出電影《黑烏鴉》,故事改編自《月光曲》的一部份情節,主角稱為「黑烏鴉」,是一個類似於蘇洛的人物[16][15]。他們又在一年後的4月推出另一部電影《西蒂·阿克巴麗》,故事內容同樣受到《月光曲》的影響。雖然這兩部電影追不上《法蒂玛》的成績,不過還算成功[17]

陳氏影業在1940年已經成為東印度群島六大製片商之一,《法蒂瑪》的成功也成為鼓勵商人在東印度群島開設製片廠的因素之一,這股浪潮直至1941年才告一段落[18]。由於來自同行(特別是爪哇工業電影公司)的競爭日益激烈,所以陳氏影業出品的票房成績開始走下坡路。約書亞·王開始為東方影業工作[17],《法蒂玛》大獲成功之後公司最重要的男演員拉登·莫赫達爾因為一次薪資糾紛而決定離巢[19],編劇沙倫也在1940年離開公司[20]。結果陳氏影業製作電影的速度大幅放緩,他們在一年內只能夠推出兩部電影[19]

陳氏影業在1940年推出的兩部作品《魯姬哈蒂》和《七重天》以收入而言都是成功的作品,之後他們耗費鉅資,搭建了一座龐大的宮殿場景,用以拍攝電影《飛馬》和《阿拉丁與燈神》(Aladin dengan Lampu Wasiat,1941年製作)。《飛馬》在1941年面世,同年陳氏影業發行的片目還有《深埋的寶藏》。1942年初日本佔領東印度群島,陳氏影業也隨之關閉,直至日佔時期結束後,陳氏兄弟和王氏兄弟才在1948年合作創辦另一家名為「陳氏與王氏兄弟」(Tan & Wong Bros.)的電影公司[21]獨立戰爭結束後,《阿拉丁與燈神》也在1950年登上大銀幕。[19][22]

片目

根據比蘭在2009年的記載,陳氏影業兩次運作期間發行的片目包括 [23]

  • 达西玛姨娘》(1929年/1930年)
  • 南希報仇》(1930年)
  • 阿甘的茉莉花》(1930年)
  • 隆達》(1930年)
  • 被迫結婚》(1931年)
  • 达西玛姨娘》(1932年)
  • 法蒂玛》(1938年)
  • 黑烏鴉》(1939年)
  • 西蒂·阿克巴麗》(1940年)
  • 七重天》(1940年)
  • 魯姬哈蒂》(1940年)
  • 飛馬》(1941年)
  • 深埋的寶藏》(1941年)
  • 《阿拉丁與燈神》(Aladin dengan Lampu Wasiat;1941年)

脚注

  1. Pemprov DKI Jakarta, Tan's Film.
  2. Biran 2009, p. 174.
  3. Biran 2009, p. 86.
  4. Prayogo 2009, p. 12–13.
  5. Biran 2009, p. 98.
  6. Biran 2009, p. 99.
  7. Biran 2009, p. 97.
  8. Biran 2009, p. 99-100.
  9. Biran 2009, p. 24.
  10. Biran 2009, p. 99–100.
  11. Heider 1991, p. 15.
  12. Biran 2009, p. 105–106.
  13. Biran 2009, p. 111.
  14. Biran 2009, p. 175.
  15. Imanjaya 2006, p. 111.
  16. Biran 2009, p. 176.
  17. Biran 2009, p. 212.
  18. Biran 2009, p. 205.
  19. Biran 2009, p. 214.
  20. Biran 2009, p. 249.
  21. Biran 2009, p. 367.
  22. Biran 2009, p. 250.
  23. Biran 2009, p. 379–387.

參考資料

  • Biran, Misbach Yusa. . Komunitas Bamboo working with the Jakarta Art Council. 2009. ISBN 978-979-3731-58-2 (印度尼西亚语).
  • Heider, Karl G. .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1 [2018-11-28]. ISBN 978-0-8248-136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7).
  • Imanjaya, Ekky. . Bandung: Mizan. 2006. ISBN 978-979-752-367-1 (印度尼西亚语).
  • Prayogo, Wisnu Agung. . (Bachelour's of History Thesis). University of Indonesia. 2009 (印度尼西亚语).
  • . Ensiklopedi Jakarta. Dinas Komunikasi, Informatika dan Kehumasan, Pemerintah Provinsi DKI Jakarta. [2012-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9) (印度尼西亚语).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