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夫曼氏反射

霍夫曼氏反射霍夫曼氏徵象英語:、)是以德国神经学家Johann Hoffmann(1857年生于莱茵黑森,1919年死于海德堡[1]命名的一种反射试验,以验证錐體束是否有损伤或病变。他也被称作手指屈肌反射。也被常用于作为體能鍛煉的一种脊髓反射方式[2]

测试时轻弹中指或无名指的指骨。阳性反应者拇指会内收。

与Babinski征的关系

Hoffmann反射经常被错误地称为“Babinski征上肢反射”。然而,这两个反射有很大的不同,不应该彼此看作等同。

Babinski征阳性被认为是一种上运动神经元疾病的病理征(婴儿除外)。然而,Hoffmann征阳性可以出现在一个完全正常的病人。Hoffmann征阳性在正常人中,尤其是那些反应快的人(例如3+反射)中较为多见。Hoffmann征阳性也可以见于疾病过程,它的存在可能提醒着身体某处产生病变。

Hoffmann反射及Babinski征的另一个显着区别是他们的反射机制。Hoffmann反射是一种在Rexed第九层的脊髓单突触的深部肌腱反射通路。而Babinski征不是深部腱反射,其途径是较为复杂,迄今也没有完全得以理解。[3]

参见

参考文献

  1. synd/1560 - Who Named It?
  2. Zehr EP. .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2002, 86 (6): 455–468. PMID 11944092. doi:10.1007/s00421-002-0577-5. doi:10.1007/s00421-002-0577-5.
  3. Walker, Kenneth. . Boston: Butterworths. 1990: Ch 73: The Plantar Reflex.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