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爾木茲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语:波斯語)是連接波斯灣印度洋的海峽,亦是唯一一個進入波斯湾的水道。海峽的北岸是伊朗,有阿巴斯港。海峽的南岸是阿曼飞地穆桑代姆省,其南面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海峽中間偏近伊朗的一邊有一個大島叫做格什姆島,隸屬於伊朗。現時霍爾木茲海峽是全球最繁忙的水道之一。[1]

荷莫茲海峽

衛星圖
荷莫茲海峽
位置波斯灣阿曼灣
26°34′N 56°15′E
类型海峽
流经国家阿曼伊朗阿聯酋
最小宽度21海里(39)
岛屿荷姆茲島
格什姆岛
定居点阿巴斯港
海塞卜
霍爾木茲海峽地圖
霍爾木茲海峽的衛星圖片
霍爾木茲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的位置

世界上三分之一的液化天然氣和近20%的全球石油消耗量通過海峽,使其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戰略位置。[2][3]

名字的由來

霍爾木茲海峽這個名字的由來,據說有4個說法:

一说霍爾木茲波斯語阿胡拉马兹达的变体,即琐罗亚斯德教的最高神「光明之神」。

1世紀水手指南Erythraean Sea的Periplus中描述了波斯灣的開口,但未給出名稱:

地理

為降低碰撞風險,穿越海峽的船舶遵循交通分離計劃(TSS):入灣船舶使用一條航道,另一條車道使用出灣航道,每條航道寬度為兩英里。這些車道被兩英里寬的“中線”隔開。[4]

為了穿越海峽,船隻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過境通道規定穿越伊朗和阿曼的領海。儘管並非所有國家都批准了該公約,但包括美國[5] 在內的大多數國家接受了《公約》中已編纂的這些習慣航行規則。[6]

1959年4月,伊朗改變了海峽的法律地位,將其領海擴大到12海裡(22公里),並宣布只承認無害通過新擴張地區的過境。[7]1972年7月,阿曼還通過法令將領海擴大到12海裡(22公里)。[8]因此,到1972年中,霍爾木茲海峽被伊朗和阿曼的合併領海完全“封閉”。在1970年代,伊朗和阿曼都沒有試圖阻止軍艦通過海峽,但是在1980年代,兩國斷言與習慣法(舊)不同的主張。批准《海洋法公約》後1989年8月,阿曼提交了聲明,確認了其1981年的皇家法令,即僅允許無害通過其領海。聲明進一步斷言,外國軍艦必須先獲得許可,才能通過阿曼領海。[7]1982年12月簽署該公約後,伊朗發表了一項聲明,指出“只有《海洋法公約》締約國才有權享受其中所訂立的合同權利”,其中包括“通過國際海峽的過境權”。導航”。1993年5月,伊朗頒布了關於海洋領域的全面法律,其中一些規定與《海洋法公約》的規定相抵觸,其中包括要求軍艦,潛艇和核動力船在無害通過伊朗領水之前必須獲得許可。不承認阿曼和伊朗的任何主張,並且已經對它們中的每一個進行了辯論。

歷史

霍爾木茲海峽既然是連接波斯灣和印度洋的唯一水道,故此與古時波斯地區貿易往來起了重要的關係。威尼斯共和国大旅遊家馬可孛羅在其遊記上記載過该地,而在15世紀時鄭和亦曾多次到訪過一個名為“忽魯謨斯”的岛国,而「忽魯謨斯」可能是「霍爾木茲」的古音譯。忽魯謨斯是當時使用波斯語強大的蒙古帖木耳帝國的一部份,當時帖木耳帝國可說是僅次於大明帝國的世界強國,雖然帖木耳帝國鼎盛時期很短,統治波斯只有三十多年的時間。故明朝初年與帖木耳帝國的交往是意義重大的,尤其永樂皇帝北征時。

戰略價值

霍爾木茲海峽可以說是中東地區的「油庫總閥門/咽喉」。自從中東地區發現石油後,這裡每天有數以百計的運油船經過,以水路將石油運出中東。每年有7.5億噸以上運往世界各地的中東石油須經過霍爾木茲海峽,佔海灣地區石油總出口量的90%、全球石油產量的五分之一及出口貿易量的三分之一。故此這個海峽的海上安全,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和發展極為重要。[9]

石油貿易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2007年的一份報告還指出,每天有1700萬桶從波斯灣流出,但是流經海峽的石油約佔世界貿易石油總量的40%。[10]

按照2011年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報告,每天平均14艘油輪進出波斯灣,通過海峽攜帶1700萬(270萬立方米)原油。據說這佔世界海運石油出口量的35%,佔全球石油交易量的20%。該報告指出,這些原油出口中有85%以上來自亞洲市場,其中日本、印度、韓國和中國是最大的目的地。[6]

相關事件

兩伊戰爭

兩伊戰爭的油輪戰爭階段始於1984年初伊拉克襲擊伊朗喀爾格島的油碼頭和油輪。[11]當時伊拉克政府襲擊伊朗航運的目的除其他事件外,是挑釁伊朗人。為了採取報復行動,伊朗關閉霍爾木茲海峽,禁止所有海上運輸,從而帶來美國的干預。[11]

伊朗

2008年7月29日,伊朗革命衛隊司令員穆罕默德·阿里·賈法裡(Mohammad Ali Jafari)表示,如果以色列或美國襲擊伊朗,它將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對石油市場造成嚴重破壞。美國第5艦隊司令凱文·科斯格里夫(Kevin Cosgriff)副將軍從伊朗駐紮在橫跨波斯灣的巴林,他警告說,這種伊朗行動將被視為戰爭行為,美國也不允許伊朗將人質扣押在世界近三分之一的人質中供油。[12][13]

2019年對油輪的襲擊

在2019年6月13日早晨,兩艘過境阿曼灣的油輪在荷姆茲海峽附近遭遇襲擊,而與同年五月共兩次郵輪襲擊,除了造成能源安全疑慮外,也造成政治緊張。國務卿邁克·蓬佩奧發表聲明,指責伊朗發動襲擊事件。伊朗隨後否認了這一指控,稱該事件為假旗襲擊[14]

2019年美國伊朗關係的緊張

油輪事件發生不久後,伊朗軍隊在其荷姆茲甘省上空擊落一架美軍RQ-4全球鹰無人偵察機,痛批美方此舉是「入侵空域」。根據美聯社消息,美國中央司令部發言人海軍上校鄂班(Bill Urban)拒絕評論此事,事後僅提到「沒有無人機飛越伊朗上空」,随后美国军方也证实了伊朗击落了一架全球鹰[15],紐約時報報導川普總統一度授權打擊伊朗,但在攻擊前夕反悔取消。[16]

2019年7月,一艘在英國國旗下航行的Stena散裝油輪Stena Impero被伊朗部隊登上並「扣船」。據透露,這是為了報復幾天前在直布羅陀開往敘利亞的伊朗油輪格雷斯1號的扣船。[17]同年8月15日,直布罗陀当局决定释放被扣押的伊朗郵輪[18]。美國曾要求他們延長扣押但被英國駁回。

伊朗影響力

2002年千禧挑戰賽是美國軍隊在2002年進行的一次重大戰爭遊戲演習。根據《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2012年的一篇文章,它模擬了伊朗企圖封閉海峽的企圖。假設和結果是有爭議的。

替代航線

2012年6月,沙特阿拉伯通過沙特阿拉伯(IPSA)重新開放了伊拉克管道,該管道於2001年從伊拉克收回,並從伊拉克穿越沙特阿拉伯到達紅海港口。它的日運送量為165萬桶。

另見

註解

  1. Viktor Katona. . Oilprice.com. [2018-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1).
  2. .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4 January 2012 [11 Septem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1).
  3. . Vox. 13 June 2019.
  4. (PDF).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July 25, 2017 [June 13, 2019].
  5. U.S. President Ronald Reagan. (PDF).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10 March 1983 [21 January 2008].
  6. Alejandra Roman & Administration. . The Encyclopedia of Earth. [2015-06-02].
  7. Groves, Steven. .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2011-08-24 [2017-04-09].
  8. . Division for Ocean Affairs and the Law of the Sea. UN. [2019-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4).
  9. Kirkpatrick, David D.; Pérez-Peña, Richard; Reed, Stanley. . The New York Times. 2019-06-13 [2019-06-14].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4) (美国英语).
  10. Anthony H. Cordesman. (PDF).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26 March 2007 [2019-08-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3-19).
  11. Karsh, Efraim. . Osprey Publishing. 25 April 2002: 1–8, 12–16, 19–82. ISBN 978-1-84176-371-2.
  12. . Fox News. 2 July 2008 [2 Decem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 October 2012).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13. . Yahoo News. 8 Jul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July 2008).
  14. Kirkpatrick, David D.; Pérez-Peña, Richard; Reed, Stanley. . The New York Times. 2019-06-13 [2019-06-14].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4) (美国英语).
  15. Joshua Berlinger, Mohammed Tawfeeq, Barbara Starr, Shirzad Bozorgmehr and Frederik Pleitgen. . cnn. 2005-04-29 (英语).
  16. 央視官方頻道-美伊一度開戰邊緣
  17. 霍尔木兹海峡风云突变 伊朗扣押英国油轮
  18. 海外网评:“突然”释放伊朗油轮,英国态度为何反转?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霍爾木茲海峽
影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