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广播电视台

马来西亚广播电视台馬來語,简称RTM),正式名称为马来西亚广播局(馬來語[2],是马来西亚通讯及多媒体部辖下的国营广播机构,总部位于吉隆坡,现时拥有33个广播频率和5个电视频道,口号为「RTM不断向前」(RTM Tetap Unggul)。

马来西亞广播电视台
類型公共广播
品牌RTM
開播日期1946年4月1日(广播)
1963年12月28日(电视)
國家 马来西亚
創立日期1946年4月1日 (1946-04-01)
口號RTM Tetap Unggul(RTM不断向前)[1]
擁有者马来西亚通讯及多媒体部
旗下數位頻道TV1TV2TV Okey、RTM Sports、RTM新闻频道
官方網站http://www.rtm.gov.my

历史

马来西亚广播电视台的前身是“马来亚广播电台”,总部位于新加坡,在1946年4月1日开始播放电台节目。马来亚在1957年8月31日独立后,“马来亚广播电台”在1959年1月1日把总部迁往吉隆坡,原有的新加坡播音室则由新加坡广播电台接管。1963年马来亚、新加坡、沙巴、砂拉越合组马来西亚后,“马来亚广播电台”改称为“马来西亚广播电台”。

马来西亚在1963年12月28日引入电视广播,当时正值圣诞元旦假期,马来西亚电视台首次转播了雪兰莪州巴生谷举行的庆祝活动。新加坡亦于同年12月28日引入电视广播,起初新加坡电视台是马来西亚电视台在新加坡州的分部,服务新加坡的观众,直至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后,才脱离马来西亚电视台[3]

吉隆坡广播大厦是马来西亚广播电视的总部。

1968年,马来西亚电台和马来西亚电视迁至現时位于吉隆坡广播大厦的总部。马来西亚电视在次年(1969年)因为第二頻道的启播被一分为二。同时原来的「马来西亚电视」頻道易名為第一頻道。马来西亚电视也在那一年和马来西亚电台合併,易名为马来西亚广播电视[3]

后来“马来西亚电台”于1971年1月1日改称“全国频道”,成为马国第一条全日广播的电台。在1972年,马来西亚电视又与当地教育部联手设立教育电视[3]

1978年12月28日,RTM开始播放彩色电视节目,同时第一頻道改称马来西亚电视一台。1979年5月7日,第二頻道改称为马来西亚电视二台。當時只有西马来西亚地区的民众才可以收看彩色电视。同年该台使用新台标,两个电视頻道也有它们的口号[3]

在1980年8月31日,沙巴砂拉越引入彩色电视,电视台在那一天还直播在吉隆坡独立广场进行的国庆日巡游。马来西亚广播电视是这次巡游唯一一间转播的电视台(同时也是官方的转播电视台)[3]

从1980年代开始,马来西亚广播电视的节目素质渐渐有所改进。1987年两个电视频道都引入了自己的二级台标。与此同时,电视台的口號也改为「」(馬來語,意謂「你的忠心朋友」);2000年代被「」(马来语,意谓「RTM不断向前」)取代[4]

引入数码电视

马来西亚新闻部在2005年宣布将在马来西亚引入数码电视服务。2006年9月1日-12月31日期间,巴生谷流域地区的1,000户家庭先行测试了数码信号。当时出任马来西亚新闻部副部长的谢宽泰表示,这次试验得到了“很正面”的回馈,例如超过6成参与试验的民众满意数码电视讯号的素质,逾百分之88的民众表示电视影像的素质得到改善,同时有7成民众表示声音素质有改善。

马来西亚广播电视将设立三个数码频道——RTMi、Muzik AktifArena,另外两条原有频道也会在数码信号同步播出。[5]按照重组计划,马来西亚广播电视还计划准许州属和联邦直辖区设立自家的电视频道,播放本地制作的节目。前任马来西亚新闻部部长拿督阿末沙比里表示,该台计划于2012年向全马来西亚推出数码地面电视服务。不过马来西亚各家电视台之间存在着创意上的差异、马来西亚的宽带基建有待改进,和納吉·阿都拉薩开始担任马来西亚首相,造成了三个令这个计划陷于停滞状态的因素。

2011年3月,马来西亚广播电视宣布未来采用的数码电视制式可能转为DVB-T2[6]马来西亚新闻、通讯与文化部部长萊士雅丁在2011年3月31日表示,马来西亚的电视将於2015年终止类比电视广播,到时马来西亚的电视台只会提供数码电视信号的节目,为观众带来素质更好的广播;而专为东马来西亚国民而设的TVi(即是前文提到的RTMi)则于同年4月10日在Astro第180频道启播,主要播放沙巴和砂拉越的新闻[7]

马来西亚全境已于2019年10月31日全面终止类比电视信号[8]

2020年1月1日起,RTM各節新聞改版,並同時更換各節新聞的片頭動畫、新聞鏡面、片頭音樂(僅更換於TV2播出的新聞)、虛擬攝影棚;下午5點播出的《N5》更名為《Berita Wilayah》,《Nasional 8》更名為《Berita Perdana》,原於《N5》內播出的《沙巴新聞》、《砂拉越新聞》改為07:30(沙巴)、07:45(砂拉越)播出。

2020年6月25日19點45分,RTM新闻频道(Saluran Berita RTM)開播。

电台频道

马来西亚广播电视共设有6条在马来西亚全国播出的电台频率,分别为马来语频道Radio Klasik FMNasional FM,英语频道TraXX FM、华语频道爱FM、淡米尔语频道Minnal FM、以及土著语言频道Asyik FM

马来西亚13个州、首都吉隆坡纳闽均设有自己的电台。另外马来西亚部分城镇和离岛设有地区性的电台频道。

电视频道

马来西亚广播电视台擁有五個地面電視頻道和一個網上電視頻道。地面電視頻道包括TV1(马来语頻道,播放新闻、体育、劇集、访谈类节目和记录片)、TV2(少数族裔頻道,播放华语、英语、淡米尔語節目,節目內容包括新闻、兒童節目、娱乐、剧集和电影)、TV Okey(服务对象为沙巴、砂拉越居民,面向全國播出[9])、RTM新闻频道RTM体育频道[10]。上述频道均採用數碼制式,在myFreeview播放。TV1、TV2和TV Okey也在Astro播出。網上電視頻道為RTM国会频道,在其自設的MyKlik网站播放。1News頻道原為網上電視頻道,在2020年1月1日開始轉為VOD制式播放。

根据尼尔森控股在2019年全年进行的调查,TV1和TV2的总收视率为8.3%,低于私人机构(首要媒体集团Astro)拥有的电视频道[11]

特征

标志

  • 马来西亚广播电视的第一个标志随着电视引入马来西亚而启用,由两个圆盘组成,较大的圆盘上有一团红色火焰,六个火舌指向东方;较小的圆盘在火焰的中心,圆盘里面有一个黄色14角星,这颗星与马来西亚政党马来西亚华人公会的标志相似。
  • 1969年TV2开播,台标改为两个交错的黄色梯形,其中一个梯形较短的那一边面向左边,另一个梯形较短的那一边则面向右边,象征着RTM的两个电视频道。标志的中心为一个蓝色的“RTM”字样。
  • 1978年的标志像一个眼睛,眼皮上的图案是棕色和金色相间的方格,内部是两个蓝色的阴影,其中较深色的那个阴影代表着瞳孔。瞳孔上写上了白色的“RTM”字样。
  • 1987年启用的新台标以圆边的正方形为主,内有一个银色的地球图案和一个写上金色“RTM”字样的深蓝色横带。
  • 2004年启用的新台标,蓝色“RTM”字样被一个橙色的球环绕。

报时信号

RTM所播放的报时信号以馬來西亞標準時間为准。1978年以前该台的报时信号只有黑白这两种颜色,报时讯号的时间以蘇丹阿都沙末大廈的黑白时钟的时间为准。自1978年改用彩色时钟时,钟面是黄色的。使用的时钟在2002年之前是以机器时钟为准。虽然这个安排在类比电视频道继续实行,但不会在数字电视频道播放时钟。惟现在用MV+广告去填补原来播放报时讯号的时间。

检验图

2006年开始全天24小时播出前,马来西亚广播电视会在电视頻道开播前播出飞利浦PM5544格式的检验图。直至2010年,TV1会在检修期间播出显示时间的飞利浦PM5544检验图。2010年10月起,TV1会在开播前15分钟之前播出EBU制式的色彩檢驗圖,在播放检验图的时候,电视台会同时播出马来西亚的爱国歌曲。目前,两套频道均为24小时播出,每天早上6点都会播出马来西亚的国歌。

參考資料

  1. . 马来西亞广播电视台 (英语).
  2. . Putrajaya: Kementerian Komunikasi Dan Multimedia Malaysia. 2014-12-01 [2015-05-31] (马来语).
  3. . 马来西亚广播电视. 2010年 [2011年6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6月13日) (英语).
  4. (马来文). 吉隆坡: 马来西亚广播局. 2006年.
  5. DVB: Digital Television in Malays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Retrieved on 10 June 2011)
  6. Content + Technology: DVB-T2 Trialled in Malaysia (Retrieved on 10 June 2011)
  7. Yam Ar Mo. . 马新社. 2011年4月10日.
  8. Wong, Lee Huong. . 联合日报 (美里). 2019-11-23 [2019-11-26].
  9. Julia Chan. . Malay Mail (Kota Kinabalu). 2018-03-21 [2018-04-06].
  10. . 南洋商报 (加央). 2019-07-08 [2019-09-18].
  11. (PDF). Media Prima. 2020 [2020-02-29].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