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海雕
馬達加斯加海雕(學名:Haliaeetus vociferoides[1][2][3]),為屬於鷹科的猛禽,主要居住在馬達加斯加西海岸的乾燥落葉森林裡,以獵食魚類為生[1]。其身形在海雕裡屬中等,長七十餘厘米,翼幅約二百厘米。身體及雙翅均為深棕色,頭部為黃褐色,尾部為白色,嘴部為黑色,尤以尖處為甚,而腳部則為淺灰色。[4]
马达加斯加海雕 | |
---|---|
保护状况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鹰形目 Accipitriformes |
科: | 鹰科 Accipitridae |
属: | 海雕属 Haliaeetus |
种: | 马达加斯加海雕 H. vociferoides |
二名法 | |
Haliaeetus vociferoides Des Murs,1845 | |
馬達加斯加海雕分佈圖 |
其近親為非洲海雕,兩者在生物學上稱為复合种,因其皆有祖傳之黑嘴、黑爪及黑眼睛,而其他海雕屬的動物則無。其倆即使並未成年,尾部皆最少有部份為白色。而與其他海雕複合種群一樣,其中一類(注:在此情況下,即馬達加斯加海雕)之頭部呈黃褐色,另一類則呈白色。[4]
此鳥為馬達加斯加之本土鳥,然而現今之存活量極少,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於一百零五個統計地裡,只找到二百二十二隻成年者,其中僅九十九對為正在繁殖的配偶(注:野生鳥類的數量很難統計,因為鳥類會在天空四處遨翔,故吾人常以在繁殖的配偶之數量來表示,此即英文之breeding pairs[5]),故已被列為極危物種。[1]
而其瀕危至此,實因為人類之活動所致。森林日漸減少,以致水土流失;濕地日漸消失,變為農地;漁民大量捕魚,奪取其食糧(注:即魚類);土人更以其身體入藥,並取食其蛋。凡此種種,皆使其幾近滅亡。故此在環保團體之壓力下,當地政府已改善其法律,務求儘可能保護之。[1]
另外,其繁衍之方式亦令數量難以增多。其每次會生兩隻蛋,但只會有一隻成年,另一隻則會被存活隻殺死,生物學上稱之為「互噬」。故此有關當局已採取行動,儘量使兩蛋分開孵化,免其自相殘殺。此等保護措施在施行後,終於令其數量回升,達致二百五十對繁殖配偶。[1]
參考資料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2018.7.27].
- 詞源及意思:“haliaeetus”在新拉丁文中意為“海雕”。而“vociferoides”一詞則來自拉丁文的vocifer,意為“神似”。
- . [2007-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30).
- del Hoyo, J., Elliott, A., & Sargatal, J., eds. (1994).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Vol. 2. Lynx Edicions, Barcelona ISBN 84-87334-15-6.
- . [2007-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07).
外部連結
- BirdLife Species Factsheet(英文)
- 马达加斯加海雕的資料,于IUCN Redlist(英文)
- 马达加斯加海雕的資料,于Avibase,全球鳥類的數據庫
- 马达加斯加海雕的資料,于Arkive網站
- 马达加斯加海雕的圖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