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膜氧合

體外膜氧合英語:,縮寫香港稱為人工心肺,台湾音譯俗稱葉克膜),也被称为体外生命支持系统英語:/ECLS),是一種醫療或急救設備,在心肺手术时为病人進行體外的呼吸和循環,例如重度心肺衰竭心脏移植等手术。亦用來急救。[1] ECMO最早由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成功利用。ECMO除了能暫時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減輕患者心肺負擔之外,也能為醫療人員爭取更多救治時間。ECMO用於孩童患者因容易產生併發症,所以可用輔助期一般僅約一週至十數日而已,而用於成人患者的輔助期則較長。ECMO使用指導及規範由相關領域專家成立的體外維生支持組織來規範及訂立醫療指導原則。

體外膜氧合(葉克膜)
ICD-10-PCSZ92.81
ICD-9-CM39.65
MeSH29295
MedlinePlus007234
HCPCS-L236822
葡萄牙里斯本Santa Cruz醫院加護病房的ECMO。

研发历史

ECMO 最早於1950年代由約翰·吉本發明,及克拉伦斯·沃尔顿·李拉海繼續開發。由于初期纯粹机械式的体外支持系统并不成熟,李拉海采用了以活体人类为患者充当体外支持系统的大胆实验,并在1965年第1次用於新生嬰兒上來验證它的效果。[2][3]1972年,美國密西根大學外科醫生羅伯特·巴列特(Robert H.Bartlett)首次成功應用在急性呼吸窘迫症患者的治療。

相關議題

隨著醫學的進步,許多因使用ECMO而引發的併發症也更進一步得到有效克服,技術更加成熟,應用範圍也擴及重度昏迷的急難傷病,而ECMO團隊也會面臨無效醫療的倫理問題。

台灣

台灣針對ECMO的技術引進,主要由時任臺大醫院外科醫生柯文哲引入臺灣。位於台北市的台大醫院曾經有病人在2008年1月30日創下使用ECMO117日後再移除的成功復原紀錄[4]

構造

ECMO略圖

ECMO由

  • 血液
  • 氧合器
  • 氣體混合器
  • 加熱器
  • 各種動靜脈導管與監視器

等部件所構成,其中血液和氧合器為ECMO核心部件,血液扮演代替患者心臟,氧合器則扮演代替肺臟的功能。

類型

ECMO的種類可分為靜脈-靜脈(veno-venous,縮寫VV)和靜脈-動脈(veno-arterial,縮寫VA)兩種。

  • VV型:代替肺臟呼吸機能,只用於肺部疾病。
  • VA型:除代替肺臟呼吸機能之外,也能代替心臟的血液循環機能。

併發症

使用ECMO可能會有併發症發生,常見的有:

依照病人病情來調整ECMO的各種設定、及處理各種併發症,關係到病人的存活率,病人需要安裝的時間越長、越考驗相關專業人員的能力及經驗。

参考文献

  1.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171218/bkn-20171218010006135-1218_00822_001.html
  2. . [2019-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5).
  3. Mosier, Jarrod M.; Kelsey, Melissa; Raz, Yuval; Gunnerson, Kyle J.; Meyer, Robyn; Hypes, Cameron D.; Malo, Josh; Whitmore, Sage P.; Spaite, Daniel W. . Critical Care. 2015, 19. doi:10.1186/s13054-015-1155-7.
  4. 邱俊吉. . 蘋果日報. 2008-01-31.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體外膜氧合
  •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Patient Education: What is ECMO? (Online-PDF)

相關條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