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伯·梅耶斯

羅伯特·麥可·「鮑伯」·梅耶斯英語:1975年3月31日[1]美國國家籃球協會(NBA)金州勇士總經理。他曾在知名經紀人阿恩·泰倫的門下實習,隨後進入瓦瑟曼媒體集團擔任體育經紀人。梅耶斯在1993至1997年就讀大學時,效力於UCLA仙熊男子籃球隊,並在1995年賽季成功拿下總冠軍。他也為UCLA籃球隊擔任廣播評論員兩個賽季,直到2002年便退下職務。[2]

鮑伯·梅耶斯
Bob Myers
梅耶斯於2011年受訪
金州勇士
位置總經理
聯盟NBA
個人資料
出生 (1975-03-31) 1975年3月31日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丹維爾
登錄身高6英尺7英寸(2.01米)
登錄體重230磅(104)
職業資料
高中蒙特維斯塔(加利福尼亞州丹維爾)
大學UCLA(1993-1997年)
位置前鋒
號碼24
生涯焦點與獎項
身為球員
  • NCAA冠軍1995年
身為經理

早年生活

梅耶斯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丹維爾,自幼在舊金山灣區長大,[3]高中時進入蒙特維斯塔就讀。[1][4]他對籃球充滿熱情,但從未想過能夠加入大學籃球隊。最初,僅有一間短期大學有意招收他,但梅耶斯一心想投身有組織性的運動,更曾打算跟隨哥哥的腳步,成為一名划船選手。到了高三那年,他造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打算找該校的賽艇隊教練談談。然而,他卻偶然碰上UCLA籃球隊助理教練史蒂夫·拉文,拉文鼓勵他選擇加入籃球校隊[5]

大學生涯

梅耶斯進入UCLA就讀,主修商業與經濟。1993年大一那年,他在教練吉姆·哈雷克執教的仙熊籃球隊下擔任臨時隊員。[6]梅耶斯估計在大學四年內僅能當個練習賽球員,[7]雖然他在1994至1995年賽季常規賽沒能取得任何一分,且僅有場均0.3分的成績。但是,當仙熊在贏得該季總冠軍後,他取得了學校的體育獎學金[8]此外,對上密蘇里的比賽中,隊友特尤斯·艾德尼在終場前4.8秒運球過全場並砍進致勝分,他將這名控球後衛抱起至空中慶祝的畫面,更登上了《運動畫刊》的紀念封面。梅耶斯也曾到白宮晉見比爾·柯林頓總統,登上傑·雷諾主持的《傑·雷諾今夜秀》,並與共乘參與迪士尼樂園紙帶遊行[6][5]他因為總是充滿著好運,在隊友間被暱稱為阿甘[6][5][7]

到了大三那年,梅耶斯的上場時間有所增加,他在這兩年間增加了25英磅(11的肌肉,體重達230英磅(100,身高也來到6英尺7英寸(2.01[9]在對上奧瑞岡州立大學海狸男子籃球隊的比賽中,梅耶斯刷新了個人上場時間(22分鐘),得到生涯單場新高的20分,成為仙熊以69比60勝利的關鍵人物。1996至1997年賽季,隨著UCLA挺進精英八強賽,他也在大學生涯最後一個賽季獲得幾場先發的機會。[10]「這又是一件我從未預料能夠做到的事情」梅耶斯表示。「這是個很好的回憶,我會告訴我的小孩及我的孫子:『是的,我曾經上場先發。』」[5]梅耶斯也提到,他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在大學畢業後前往歐洲打球。[11]

體育經紀人生涯

梅耶斯透過哈雷克教練的介紹,於1997年來到體育經紀人阿恩·泰倫的泰倫合夥公司(Tellem and Associates)實習,同時也在洛約拉法學院取得法律博士學位。[6][4][11]畢業後,梅耶斯正式受到泰倫的僱用,成為一名合約談判及球員招募專家。[6][11]2000年,SFX娛樂公司收購了泰倫合夥公司,並將其改名為SFX體育公司,任命梅耶斯為副總裁。[4]最終,梅耶斯在瓦瑟曼媒體集團任職5年,並結束了他長達14年的體育經紀人生涯。這段期間內,他共有19位客戶,其中包含布蘭頓·羅伊泰瑞克·伊文斯肯德里克·帕金斯等知名球星,[12]藉由他談判達成的合約總額高達5.75億美元[6][11]

金州勇士

2011年4月,梅耶斯獲得在金州勇士擔任助理總經理的職務。[12]球隊期望他能在總經理賴利·萊里手下學習幾年,為未來接管總經理一職做準備。然而,梅耶斯卻在短短12個月後獲得升遷。[6][12]在梅耶斯的管理下,勇士隊在2012年選秀做出慧眼獨具的選擇,並在2012-13年賽季關鍵性地重整球隊。隨後便在該季取得隊史近36年來最佳的季後賽表現,於第二輪對上聖安東尼奧馬刺的第六戰止步。[13]賽季結束後,《民主報》寫道梅耶斯「為本賽季這支出乎預料的球隊所做的一切,已經留下了無人可及的深刻印象。」[14]

梅耶斯在2014-15年賽季例行賽做出簽下史蒂夫·科爾擔任總教練,以及拒絕在賽季結束後以克雷·湯普森和其他球員換來凱文·洛夫,同時又與湯普森續約等關鍵決策,讓勇士隊取得隊史最佳的67勝15敗成績,也獲選為NBA年度最佳總經理[15]

個人生活

梅耶斯在一次前往史坦波中心見客戶的比賽中,於暫停時段恍神看見一位長得很像他妹妹高中朋友的湖人啦啦隊員,因而結識了他的現任妻子克莉絲汀(Kristen)。[16]他們育有兩名女兒凱拉(Kayla)與安娜貝爾(Annabelle)。[4]

參考資料

  1. (PDF). UCLABruins.com.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5-15).
  2. Stewart, Larry. . Los Angeles Times. 2002-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3).
  3. Gonzalez, Antonio. . Associated Press. 2013-05-20 [2015-05-15]. ...the native of nearby Danville...
  4. . NBA.com. [2016-10-11].
  5. Warren, Justin. . The Daily Bruin. 1997-02-26 [2013-03-04].
  6. Bolch, Ben. . Los Angeles Times. 2012-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4).
  7. Wilner, Jon. . Daily News (Los Angeles). 1997-01-09 [2013-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4).
  8. Rhode, Jim. . Los Angeles Times. 2013-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4).
  9. Wilner, Jon. . Daily News (Los Angeles). 1996-02-10 [2013-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5).
  10. Kawakami, Tim. . Los Angeles Times. 2013-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4).
  11. Simmons, Rusty. . Th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2011-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4).
  12. Amick, Sam. . SI.com (Time Inc). 2011-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3).
  13. Thompson II, Marcus. . San Jose Mercury News. 2013-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7).
  14. Cohn, Lowell. . The Press Democrat. 2013-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7).
  15. Leung, Diamond. . San Jose Mercury News. 2015-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5).
  16. Ballard, Chris. . Sports Illustrated. Time Inc. 2016-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