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魁

黄文魁1928年10月1日-1982年12月24日),福建莆田人,中国有机化学家。早年就读于莆田第一中学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曾任教于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后成为兰州大学教授和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黄文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机合成和天然产物/模拟物合成方面。曾发表论文60余篇。

    • {氯霉素}. . . 大学毕业前夕,面对帝国主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封锁,许多病人因缺乏药品而备受折磨的现状,黄文魁毅然选择“新法合成氯霉素”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经过27次反复实验,合成出生产氯霉素的关键性中间原料。《解放日报》称这种方法“比美国方法所用原料便宜一半”;《大公报》说“这一试验的成功,在反封锁斗争中更增加了一份力量”。黄文魁为此毕业后留校工作,1951年黄文魁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 {贝母植物碱}. . . 50 年代初期,黄文魁参加了朱子清领导的贝母植物碱研究。1955 年初,他在国内缺乏任何色谱、光谱等先进分析测试设备的情况下,基于人们用硒脱氢方法未能将贝母分子充分打开的失败经验,大胆提出自己的新构想。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大胆提出把用锌粉蒸馏和硒脱氢两种方法联合使用,终于首先确定该类植物碱的基本骨架为变形甾体,得到国际化学界的赞赏。使此项研究于1957年1月24日获得中国科学院首次颁发的1956 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77 年加拿大化学家人工合成贝母素甲成功,进一步证明当时所确定的骨架正确无误。
    • {碘杂环}. . . 碘杂环化合物是一类结构新颖的有机化合物。黄文魁于 50 年代中期率先在国内开展碘杂环化合物的研究,并首创合成环状碘鎓盐的新方法——硫酸亚碘酰法,把原来四步反应,简化为一步。黄文魁等先后合成了46种含有不同取代基的五、六、七元碘杂环化合物,约占同期国际上合成碘杂环化合物总数的一半。其中有防辐射和降血压的作用,并发现了它们的一些奇特性质。当时本系一位获英国博士的教授向黄文魁讲师提出,他对碘杂环研究"也很感兴趣"并提出将其名署在文章的最后一位,此动议遭到朱子清教授断然否定并制止。有关成果1966年曾被班克斯(D.F.Banks)在题为“多价碘有机化合物”(Organic Polyvalent Iodine Compounds)的综述中引用。该项成果获得甘肃省和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奖励。
    • {三尖杉}. . . 三尖杉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乔木,其中含有微量的酯类生物碱,其中有 5 种酯碱具有抗癌活性。但是提取天然品是很不经济的,用海南岛产的这种树皮10吨,才能提取三尖杉酯碱1公斤。因此,世界上许多学者都在寻求一条人工合成三尖杉酯碱的道路。1973年 5月,黄文魁大胆的把"Reformatsky反应"用于生物碱的合成,亲手成功地合成了脱氧三尖杉酯碱。该项研究受到全国科学大会的奖励。脱氧三尖杉酯碱的合成成功,为其他 4 种酯碱的合成提供了重要经验。黄文魁小组共合成了5 种,其中4种为世界上首次,遥遥领先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工作,尽管他的脱氧三尖杉合成遭到上海药物所某人(http://hx.cnd.org/?p=186112 )的"为国争光"的剽窃,并率先在1975年[化学学报]发表,原创者黄文魁的论文只能在1975年[兰州大学学报]上发表,但公道自在人心,黄文魁的三尖杉成果在1982年异三尖杉酯碱合成出来之前就获得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 {固氮酶}. . . 固氮酶活性中心化学模拟物的试探合成研究是在卢嘉锡教授提出的"福州模型"下邀请黄文魁小组进行合成。这是一个国际注目的重大课题。氨的合成要在高压高温的条件下进行,而豆科根瘤菌的固氮酶却能在常温常压下把空气里的氮气转化为氮肥。从1978 年11月开始,经过艰苦奋斗,合成出一系列"F"系化学模拟物,但不具固氮活性,黄文魁仔细推敲了模型后对其改良又合成了一系列"G系"(G指兰州大学所在地甘肃省)化学模拟物,经过测试证明有些与固氮酶UW15组合时,具有把乙炔还原乙烯的还原活性,而且定性地表现出能把氮气还原成氨的还原固氮活性,使"福州模型"演化出孪合双网兜福州模型Ⅱ。1980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的第四届国际固氮学术讨论会上,黄教授宣读论文并展示三种结晶,得到国际同行的赞赏,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该研究成果获 1980 年中国科学院和福建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981年初在美国的测试中再次证明其固氮活性。
    • {昆虫激素}. . . 1981年元月黄文魁到美国工作访问,在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有机化学家 Jerrold Meinwald (January 16, 1927 – April 23, 2018) 实验室工作访问其间,指出一位印度教授费时十一年合成产物并非纯结晶,受到 Meinwaed 注意并要求他合成出纯结晶, 黄文魁设计五种合成路线,用三种方法获得纯结晶,从而参加 Meinwaed 组的两种新的昆虫激素合成。他仔细分析了 Meinwaed 手下原来设计的合成路线,推敲了他们费时 2 年尚未突破的关键所在,然后另辟蹊径,连续奋战 4 个月,得到了人工合成的纯品。接着又很快实现了另一种昆虫激素的人工合成。得到 Meinwaed 的高度赞扬,率先提出要同黄文魁教授进一步合作并计划于1983年暑假到兰州大学参观访问及商量合作事宜。
    • {其它}. . . 黄文魁教授还通过实验测定或理论推断,阐明5种植物碱的绝对构型和2种植物碱的相对构型,结论与英国、日本科学家后来用其它方法测定的结果完全一致;在笨乙酸的新合成法、狼毒素的结构、地龙等研究领域也取得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实际意义的成果。在文革期间,他还合成几种避孕药,为兰州合成药厂找出青霉素生产中恶臭的来源并设计成功青霉素的无臭新合成路线。

逝世

1982年12月24日,黄文魁应邀乘坐中国民航2311号班机飞赴广州。飞机在接近着陆时因旅客吸烟后将未熄灭的烟头掉入地板下方(一说电线短路)而起火。飞机紧急降落后,机上人员未能及时将火扑灭,作为乘客的黄文魁因窒息而逝世,终年54岁。1983年1月27日,甘肃省人民政府追授黄文魁为省特等劳动模范。


黄文魁纪念网 http://huang.ionbeamtech.com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