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水

上水英語:)位於香港新界北區西部,是香港最北面的主要市鎮,也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分。上水一帶原為農田,於1980年代起發展為現代化新市鎮,區內住宅和商業區以石湖墟港鐵上水站一帶的市中心發展,是上水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也是北區的主要商業經濟中心,昔日的農田現只可在市中心北部,西南部等村落找到。

香港上水(2017年)
新豐路石湖墟
新康街行人專用區為水貨客集中地,以藥房、連鎖波鞋店為主

上水因靠近中國大陸邊境,為中國大陸居民進入香港的首站,因此區內不論假日均有大量來自深圳一帶的自由行旅客和水貨客在區內消費和從事水貨活動,使到區內人流和商業活動增加,為區內居民正常生活造成滋擾,上水的區内民生店鋪和小店都變成了藥房,而政府亦無積極解決居民需要,因此曾觸發多次示威而表達不滿。[1][2]

地理

上水是香港最北端的已發展區,位於深圳河以南,雞公嶺以北,東面連接粉嶺平原,西面毗鄰元朗區落馬洲,與中國深圳連接。位於上水西北部的羅湖及北部的文錦渡是往中國內地的主要通道。上水與粉嶺沙頭角打鼓嶺組成了北區,其中上水和粉嶺已發展成為粉嶺/上水新市鎮。上水一帶以低地丘陵為主,高山不多。

氣候

上水(2004-2021)气候平均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29.1
(84.4)
30.1
(86.2)
31.9
(89.4)
34.3
(93.7)
37.1
(98.8)
36.4
(97.5)
37.7
(99.9)
37.8
(100)
37.2
(99)
35.6
(96.1)
32.8
(91)
30.4
(86.7)
37.8
(100)
平均高温℃(℉) 20.2
(68.4)
21.2
(70.2)
23.6
(74.5)
26.9
(80.4)
30.0
(86)
31.8
(89.2)
33.1
(91.6)
32.8
(91)
32.5
(90.5)
30.0
(86)
26.2
(79.2)
21.6
(70.9)
27.4
(81.3)
每日平均气温℃(℉) 15.4
(59.7)
16.8
(62.2)
19.3
(66.7)
22.8
(73)
26.3
(79.3)
28.1
(82.6)
28.9
(84)
28.5
(83.3)
27.9
(82.2)
25.3
(77.5)
21.6
(70.9)
16.8
(62.2)
23.2
(73.8)
平均低温℃(℉) 12.1
(53.8)
13.9
(57)
16.4
(61.5)
19.9
(67.8)
23.5
(74.3)
25.6
(78.1)
25.8
(78.4)
25.5
(77.9)
24.9
(76.8)
22.3
(72.1)
18.5
(65.3)
13.4
(56.1)
20.2
(68.4)
历史最低温℃(℉) 2.2
(36)
4.5
(40.1)
4.5
(40.1)
10.0
(50)
16.2
(61.2)
19.5
(67.1)
23.0
(73.4)
22.9
(73.2)
19.8
(67.6)
14.6
(58.3)
6.6
(43.9)
4.0
(39.2)
2.2
(36)
来源:香港天文台[3][4][5][6][7][8]

歷史

1991年的石湖墟

根據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出版的期刊《香港文物》,上水區內的上水華山曾出土新石器時代兩漢時期的文物。而根據《北區風物志》(1994年)記載,上水及粉嶺一帶古稱「雙魚市」,因上水北面有一條「雙魚河」。自廖族於末由福建遷來廣東南部之後,子孫漸漸散居於今新界橫眉山、嶺下、小坑、雙魚、福田、上水一帶,並建成村落。傳至對風水有認識的七世祖廖南沙,倡言必須聚族而居,後代子孫方可昌盛。乃根據風水學說追尋「龍脈」,選定龍口地形像鳳之處,合力鑿池(即護城河)築城,建成「圍內村」(今上水鄉老圍);號召廖氏三房子孫盡徙圍內居住。由於圍內村立於梧桐河之上,廖氏族人便稱其為「上水鄉」,漸漸「上水」便成了附近一帶地方的名稱。上水與粉嶺打鼓嶺沙頭角同屬於1979年成立的北區行政區。並在1980年代開始發展現代化新市鎮。上水發展主要是在港鐵上水站一帶的市中心,由附近屋邨前往鐵路車站一般都在15分鐘步行時間內。昔日,附近村民會集中在石湖墟進行交易。雖然現在上水已經發展成為新市鎮,但由於石湖墟鄰近鐵路車站及巴士總站,所以並沒有因為發展而衰落,人流反而更多。尤其自由行政策後,經常有自由行旅客和水貨客往來上水及深圳購買日用品和走運水貨

鄉村

  • 大頭嶺
  • 唐公嶺
  • 蕉徑
  • 松柏塱
  • 華山村
  • 燕崗
  • 營盤
  • 天平山村
  • 天光甫
  • 大隴坑
  • 虎地坳村
  • 石湖新村
上水區鄉事委員會

屋苑

公共屋邨

居屋

政府宿舍

私人屋苑

洋房

  • 天巒
  • 翡翠園
  • 邁爾豪園
  • 歐意花園
  • 御林皇府
  • 天麓
  • St. Andrews Place
  • 桃苑
  • 高爾夫景園


屋邨商場

大型商場

社區設施

基礎教育

中學

小學

幼稚園

旅遊景點

塱原仍設有種植通菜西洋菜的濕農田

生態

掌故

  • 石湖墟
  • 報德祠
  • 行樂戲院
  • 馬會道消防局
  • 小販管理隊大樓

古蹟

交通

主要交通幹道

途經的公共交通服務

交通路線列表
港鐵
巴士
跨境巴士
專線小巴

區議會議席分佈

由於鄰近上水的鄉村部分地點被發展商收購後,興建成不同的私人屋苑,日漸城市化、融入上水新市鎮。這類屋苑往往被劃入上水的選區範圍內,故現時以上水所包括的區議會議席亦包括部分原屬周邊鄉村的範圍。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主要以掃管埔路馬適路以北至雙魚河梧桐河以南的地區為範圍。

年度/範圍2000-20032004-20072008-20112012-20152016-20192020-2023
翠麗花園
鳳翠選區
天平邨
天平西選區及天平東選區
石湖墟新都廣場上水中心上水名都
石湖墟選區
石湖墟選區
旭埔苑
彩旭太選區
彩蒲苑
彩園選區
彩園邨
彩園選區
太平邨威尼斯花園、上水警察宿舍及上水紀律部隊宿舍
彩旭太選區
御太選區
御皇庭
清河邨
清河選區

註:以上主要範圍尚有其他細微調整(包括編號),請參閱有關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地圖及條目。

上水清潔工被反修例示威者擊中頭部死亡

2019年11月13日中午約12時,有市民在北區大會堂對開的龍運街清理磚頭,期間有蒙面黑衣示威者與一批市民疑因清理路障的問題發生爭吵,數名黑衣示威者其後離開,然後有10多名市民協助清理路面[9]。數分鐘後,20至30名穿蒙面黑衣示威者折返現場指駡清理路障的市民[9]。黑衣示威者先向市民投擲磚頭及鐵支[10][11][12],雙方發生衝突後互掟磚頭,期間一名70歲的食環署外判清潔工羅長清[13],身穿深色便服走入清理路面人士的前排,疑使用其手機拍攝[12][14],未與人發生爭執下[15],被一名黑衣示威者投出的磚頭擲中頭部[16],羅長清即時倒地昏迷,左前額嚴重受創[17]

羅長清倒地後雙方衝突持續,直至示威者離開,其他人士之後將受傷的羅長清抬到一邊等候救援。羅長清先被送往北區醫院,再轉送至威爾斯醫院神經外科接受治療,情況危殆。[18][19]當晚,有報道指羅長清有惡化至腦幹死亡跡象[20]

11月14日,醫院發言人證實,羅長清情況持續惡化,於當日22時51分死亡。[13]

事件發生後,警方新界北重案組正調查案件[19]。警方最先將此案列為傷人案,後改為謀殺案[9]。調查科高級警司李桂華指警方已鎖定懷疑涉案示威者。新界北總區刑事高級警司陳天柱呼籲目擊者向警方提供消息。[9]

12月10日,警方在官方Facebook賬號发布通告,懸賞80萬港元通緝此案中的凶手。而民间悬赏网站“803爆料”亦宣布悬赏50萬元緝兇[21]

12月13日,警方在上水及大埔,以涉嫌「謀殺」、「參與暴動」及「傷人」為由,拘捕疑似與老翁喪命有關的三男兩女(15至18歲)[22]。据媒体16日报道,5名被捕者均已获得保释,疑似真凶仍在逃[23]。2020年4月22日,其中兩名16歲及17歲少年被控「謀殺」、「蓄意傷人」及「暴動罪」,下午於屯門法院提堂。警方表示早前懸紅80萬元緝兇依然有效。[24]

參見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上水

参考文献

  1. 林綺琪. . 香港01. 2017-02-26 [2018-04-14].
  2. . 蘋果日報. 2012-09-15 [2018-04-14].
  3. . 香港天文台. [January 1, 2019].
  4. . 香港天文台. [January 1, 2019].
  5. . 香港天文台. [January 1, 2019].
  6. . 香港天文台. [January 1, 2019].
  7. . 香港天文台. [January 1, 2019].
  8. . 香港天文台. [January 1, 2019].
  9. . on.cc東網. 2019-11-15 [2020-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5) (中文(香港)‎).
  10. . 香港01. 2019-11-15 [2020-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7) (中文(香港)‎).
  11. . 蘋果日報. 2019-11-14 [2020-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7) (中文(香港)‎).
  12. . 香港01. 2019-11-13 [2019-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4).
  13. . 頭條日報. 2019-11-16 [2020-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6) (中文(香港)‎).
  14. . 頭條日報. 2019-11-16 [2020-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6) (中文(香港)‎).
  15. . 東網. 2019-11-15 [2020-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5) (中文(香港)‎).
  16. . 香港01. 2019-11-13 [2019-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4) (中文(香港)‎).
  17. . 蘋果日報. 2019-11-14 [2020-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7) (中文(香港)‎).
  18. . NOW新聞. 2019-11-13 [2020-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3) (中文(香港)‎).
  19. . on.cc東網. 2019-11-13 [2019-11-13] (中文(香港)‎).
  20. . 香港商報網綜合. 2019-12-12 [2019-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1).
  21. . [2020-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4).
  22. . 新京报. 2019-12-16 [2019-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7).
  23. . 明報. 2020-04-23 [2020-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3).

外部連結

  • (PDF). 香港傷健協會. 2008 [2012-02-1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