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8:無處可逃

2048:無處可逃》(英語:,或稱為)[3]是一部於2017年發布的美國新黑色科幻短片,由路克·史考特執導,漢普敦·芬奇麥克·葛林編劇,並由戴夫·巴帝斯塔領銜主演。短片的背景設定在2048年的洛杉磯,劇情講述謝波·摩頓()在試圖幫助一對母女脫離惡煞的騷擾的同時,在眾人面前曝露了自己強大的力量。

2048:無處可逃
在短片中的謝波·摩頓
基本资料
导演路克·史考特
剧本
原著
主演戴夫·巴帝斯塔
摄影皮埃爾·蓋爾
制片商
片长6分鐘[1]
产地 美國
语言英語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2017年9月15日 (2017-09-15)(美國)
预算$20萬美元[2]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
臺灣

2017年8月底,據報導,《銀翼殺手2049》(2017年)的導演丹尼·維勒納夫已選了三名電影導演分別執導三支短片,這三支短片主要敘述《》(1982年)與《銀翼殺手2049》間所發生的事件。該片為三支短片中的第二支,而前一支則是《2036:複製人時代》。《2048:無處可逃》於2017年9月15日在網上發布。

劇情

該片的背景設定在2048年的洛杉磯,謝波·摩頓()走在街上,遇見了小女孩艾拉()和她的母親。摩頓送艾拉一本《權力與榮耀》後,見到洛杉磯警察局()的警員在附近巡邏,摩頓進了一家當舖中兜售他找到的活水蛭。不久,摩頓走了出來,看見艾拉母女正遭受惡煞的騷擾,怒氣衝天的摩頓前往阻止,用兇殘且暴力的手段殺光了惡煞。摩頓發現此地不宜久留,便迅速離開了現場。這時,目睹一切的一名LAPD警員打電話給某人,說:「我想我找到你要的複製人了」[4]

中文版序幕

中文版的《2048:無處可逃》開始前播出了一段字幕,講述複製人在反叛行動後被禁止生產,泰瑞公司破產,地球的生態系統於2020年代中期崩解。開發合成農業防止飢荒的南德·華勒斯併購了泰瑞公司,開始開發新一代的複製人[5]

製作

2017年8月29日,據報導,《銀翼殺手2049》(2017年)的導演丹尼·維勒納夫挑選了三名電影導演分別執導三支短片,這三支短片主要敘述《》(1982年,劇情背景設定於2019年)與《銀翼殺手2049》(劇情背景設定於2049年)間所發生的事件[6][7][8][9]。《2048:無處可逃》為三支短片中的第二支,由維勒納夫的好友、《》導演雷利·史考特之子路克·史考特執導[5][10][3],並由漢普敦·芬奇麥克·葛林與路克·史考特編劇[2]。該片由皮埃爾·蓋爾掌鏡[11],耗資20萬美元製作[2]戴夫·巴帝斯塔在片中飾演心地善良的複製人謝波·摩頓,為了幫助一對母女脫離惡煞的騷擾而暴露了自己的身分。比翁·佛萊柏格客串飾演一名旁觀者[2]。蓋亞·奧特曼()詮釋小女孩艾拉,而奧萊恩·班則負責飾演艾拉的母親。演員亞當·薩維奇、派瑞斯·史坦戈()與傑拉德·米勒()客串出演該片,但角色不明[2]

發布與反響

主演戴夫·巴帝斯塔飾演謝波·摩頓的表現獲得評論家的讚美

《2048:無處可逃》於2017年9月15日在iTunes Trailers上首次發布[10]華納兄弟於9月16日在YouTube上發布了該片的正式版本[4]。《The Verge》的海姆·蓋滕伯格()指出,謝波·摩頓與他送給艾拉的書《權力與榮耀》的主人翁有些相似之處[10]。NeonDystopia.com的艾薩克·L·維勒()稱讚該片「比現今大螢幕上的高預算大片還要好」,並認為,片中最感人肺腑的是摩頓將《權力與榮耀》送給艾拉的橋段,指出該橋段讓觀眾迅速了解摩頓是如何看待自己的[1]。《Oriver.style》的高松稻垣()亦有與蓋滕伯格類似的看法[12]

ScienceFiction.com的尼古拉斯·格拉夫()稱讚了主演戴夫·巴帝斯塔的表現[13]。刊登在Ain't It Cool News(AICN)上的一篇文章稱讚了《2048:無處可逃》[14]。Film-book.com的羅洛·湯瑪西()在評論中稱讚了該片的打戲[15]。《ForTress》的愛德華·華勒斯()稱該片「令人毛骨悚然」[16]

續集

第三支短片《銀翼殺手:2022大斷電》於2017年9月27日在Crunchyroll上首次發布[17][18],是一部由渡邊信一郎執導的動畫短片,劇情主要講述大停電的起因[19]

參考資料

  1. L. Wheeler, Isaac. . NeonDystopia.com. 2017-09-15 [2017-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6).
  2. . IMDb. [2017-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1).
  3. . Collider. 2017-09-14 [2017-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1).
  4. . YouTube. [2017-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6).
  5. . YouTube. [2017-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7).
  6. D'Alessandro, Anthony. . Deadline.com. 2017-08-30 [2017-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2).
  7. Chitwood, Adam. . Collider. 2017-08-29 [2017-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4).
  8. Anderton, Ethan. . /Film. 2017-08-29 [2017-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6).
  9. Gartenberg, Chaim. . The Verge. 2017-08-29 [2017-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5).
  10. Gartenberg, Chaim. . The Verge. 2017-09-14 [2017-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6).
  11. . IMDb. [2017-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8).
  12. Inagaki, Takatoshi. . Oriver.style. 2017-09-15 [2017-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6).
  13. Graff, Nicholas. . ScienceFiction.com. 2017-09-15 [2017-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1).
  14. . Ain't It Cool News. 2017-09-14 [2017-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8).
  15. Tomasi, Rollo. . Film-book.com. 2017-09-16 [2017-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1).
  16. Wallace, Edward. . ForTress. 2017-09-18 [2017-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5).
  17. Barder, Ollie. . Forbes. 2017-09-27 [2017-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1).
  18. Complex, Valerie. . Gamespot. 2017-09-29 [2017-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1).
  19. . Anime News. 2017-09-15 [2017-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1).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