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G Dream! 少女樂團派對

BanG Dream! 少女樂團派對(日语:,英语:),簡稱Garupa(),是CraftEgg開發[3]武士道發行的音樂節奏手機遊戲,屬於跨媒體製作企劃《BanG Dream!》,2017年1月1日開放先行註冊,3月16日正式開放下載[4][2]臺灣地區移動怪獸取得代理權,於2017年10月3日開放下載[5]中國大陸bilibili取得代理權,於2017年11月9日宣告並開始接受預約[6],2019年5月9日开始测试,30日iOS开放下载,6月5日全平台公测。韓國由Kakao取得代理權,於2018年2月6日開放下載。英文版於2018年3月29日開放新加坡下載,4月4日開放全球下載[7][註 2]

BanG Dream! 少女樂團派對
    官方译名 BanG Dream! 少女樂團派對[註 1]
    BanG Dream! 少女樂團派對!
    类型角色扮演音樂冒險
    平台iOSAndroid
    开发商CraftEgg
    发行商
    音乐Elements Garden
    模式單人、多人
    发行日iOS
    • 日本:2017年3月16日
    • 臺灣:2017年10月3日
    • :2018年2月6日
    • 新加坡:2018年3月29日
    • 全球:2018年4月4日[註 2]
    • 大陆:2019年5月30日[1]
    Android
    • 日本:2017年3月16日[2]
    • 臺灣:2017年10月3日
    • :2018年2月6日
    • 新加坡:2018年3月29日
    • 全球:2018年4月4日[註 2]
    • 大陆:2019年6月5日[1]

    遊戲簡介

    玩家們在遊戲中將扮演一名剛開張的LiveHouse的員工,為了招攬更多客人,必須完成老闆下達的兩項指令,那就是幫店裡企劃活動和尋找可在活動中演出的樂團。

    遊戲中共有七個不同性質的五人女子樂團,分別為Poppin'Party、Roselia、Afterglow、Pastel*Palettes、Hello, Happy World!、Morfonica[8][註 3]以及RAISE A SUILEN[註 4],玩家在遊戲中需要與這七組樂團成員進行互動,達成舉辦共同 Live的目標[註 5]

    除了遊戲的主線劇情,每個樂團皆有自己的獨立劇情,遊戲劇情與動畫連貫[註 6],官方也持續推出不同的活動劇情。

    遊戲系統

    此遊戲為下落式音樂遊戲,遊玩時玩家必須在從螢幕上方下落的音符到達判定線時點擊,進而演奏完一首歌曲,點擊每個音符將會獲得分數。

    在遊戲中,玩家可以藉由轉蛋與累積活動積分來獲取人物卡片,遊戲內共有35名人物,每個人物都有不同類型的卡片,卡片有一星至四星四個等級,除了一星卡片外其餘卡片主要都由轉蛋與活動獲得,玩家可以使用自身擁有的卡片組成隊伍,每個隊伍有五名成員,其中會有一名隊長,組成隊伍後,玩家可以根據隊伍成員及其屬性在Live House擺放樂器、海報及其他物品來加成隊伍的戰力,戰力越高越有機會在演奏時取得高分。

    此遊戲非體力制,取而代之的是加成道具(Live Boost),玩家可決定消耗1~3個來獲得不同倍率的獎勵(也套用在活動積分上),因此就算道具耗光也可繼續遊玩,但有道具時至少需消耗1個。道具每30分鐘回復1個,自動回復的上限為10個,但可消耗回復道具即刻增加數量,最高至99個。

    遊戲內的歌曲數眾多,分為原創曲與翻唱曲,原創曲為各樂團的獨創樂曲,翻唱曲則來自動畫或其他著名樂曲,所有樂曲的編曲皆由Elements Garden負責。[9][10][11]

    遊戲模式

    一般而言,遊戲會有兩種模式,分別為單人模式與協力模式,單人模式顧名思義由玩家一人獨自進行演奏,使用的隊伍全由自己組成,協力模式則是使用自身主力隊伍的隊長與其他玩家進行合作演奏,獎勵將會比單人模式豐富,另外進行演奏時會有一千點血量,只要漏拍便會扣除一定血量,在單人模式裡血量歸零便會終止演奏,玩家可選擇花費星石復活,協力模式血量歸零並不影響演奏,惟自身每個節拍的分數會變為原來的十分之一。

    自開服以來,官方持續地推出不同的活動,每期活動之間的間隔為36小時,玩家可以透過賺取活動積分獲取不同獎勵,獎勵包含卡片、星石等等,每期活動都會有特定的屬性及人物加成,只要使用擁有活動加成的屬性及人物組成隊伍便可賺取更多積分(挑戰的指定歌曲區和共演模式則是直接加成在隊伍總和力上)。

    每一期活動都有排名系統,玩家將會依據積分排名獲得稱號及獎勵。

    目前共有五種活動模式。

    一般模式(フリーライブ)

    最初期的活動模式,玩家可以從單人或協力模式中賺取活動點數,而透過協力模式的點數會較單人模式多。

    挑戰Live模式(チヤレンヅライブ)

    第二個推出的活動模式,此類型活動進行期間,單人模式會分為一般區塊及指定歌曲區塊,玩家必須透過進行一般單人及協力模式來獲取CP點,可以使用一定的CP點進行指定區塊的單人模式,通常會有三首指定曲,演奏指定曲將會獲得比協力模式還要多的活動積分。

    共演模式(対バンライブ)

    此模式會將協力模式分為一般區塊及共演區塊(共演區塊僅有2個房間,分別為活動歌曲房與自選歌曲房),共演區塊需使用自己的隊伍進行協力Live,並在live結束後進行個人演奏分數的排序,對不同名次給予不同的活動積分。在此模式中的卡片加成會直接反映在隊伍的總合力上,不會影響到積分獲得量,且活動期間除共演區塊外無法取得活動積分。與一般區塊的另一不同點,在共演區塊中,加成道具(Live Boost)會在一進協力房時立即消耗掉。

    Live Try模式(ライブトライ)

    與一般模式相似,玩家可以從單人或協力模式中賺取活動點數,但在這之上新增了試煉系統,玩家可在達成特定條件後取得額外積分與獎勵。試煉分為5種(分數、血量、判定、Combo與協力),每種各10個等級,全破後會有難度更高的Extra試煉(各5個等級)可以挑戰

    任務Live模式(ミッションライブ)

    首次出現於第61期活動,Live Try的變體版,會在任務列表中的「活動任務(イベンドミッション)」區域中出現一票活動限定的任務(條件皆為累積計算,如打指定歌曲一定次數、累計點擊次數等),完成後可得到額外的獎勵,但須手動領取且無額外積分可拿。在此活動中會追加活動支援隊伍,此隊伍由系統在該隊伍以外的其他卡片中自動配出經活動加成計算後總合力最高的隊伍(卡片加成計算方式與共演模式相同),並在演奏結束後依據隊伍總合力來獲得額外積分,而加成道具會將演奏與支援積分總合後再行加成計算。

    登場人物

    歷史

    詳情請參見「BanG Dream!

    評價

    2017年12月4日发布的“Google Play 2017年最佳游戏”,作为Android游戏应用,获得了用户投票与吸引力两个类别的大奖。[12][13]

    相關頁面

    備註

    1. 官網首頁標題末尾有嘆號,其餘則無。
    2. 不包含日本、南韓、台灣、香港、澳門以及中國大陸
    3. 此樂團於日版遊戲3周年時宣佈追加於遊戲中,已於2020年3月16日追加
    4. RAISE A SUILEN於2020年6月10日追加於日版遊戲中
    5. 遊戲主線劇情第一部內容,不包含Morfonica以及RAISE A SUILEN
    6. 目前Morfonica尚未出現在動畫中

    參考資料

    1. bilibili. . [2019-05-20].
    2. . Gamer. 2016-09-15 [2016-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2) (日语).
    3. . ファミ通App. 2016-09-15 [2016-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6) (日语).
    4. . バンドリ! ガールズバンドパーティ!. [2018-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2) (日语).
    5. . 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2018-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6).
    6. Techweb. . [2018-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9) (中文(中国大陆)‎).
    7. . [2018-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30) (英语).
    8. . バンドリ!ガールズバンドパーティ!Twitter. 2020-03-01 [2020-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0) (日语).
    9. . 超!アニメディア. [2018-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5) (日语).
    10. Inc., Aetas. . 4Gamer.net. [2018-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6) (日语).
    11. . AppMedia : みんなのソーシャルゲーム攻略情報サイト!. 2017-11-27 [2018-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4) (日语).
    12. . Google Japan Blog. Google. 2017-12-04 [2017-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5).
    13. . Social Game Info. 2017-12-05 [2017-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9).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