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18E/F超級大黃蜂式打擊戰鬥機

F/A-18E/F「超级大黄蜂」英語:)是美国波音公司基於中型的F/A-18C/D大黄蜂為基礎,大幅改動而來的一种中重型舰载多用途戰機,長寬方面相比F/A-18C/D放大了約10%,進氣道形狀也由圓弧狀改為矩形,以求降低雷達截面積

F/A-18E/F Super Hornet
F/A-18E/F「超级大黄蜂」
隸屬美國海軍第41戰鬥攻擊機中隊(VFA-41)的 F/A-18F 戰鬥攻擊機正於波斯灣上空執行任務,攝於2005年9月13日。
概觀
類型艦載戰鬥攻擊機 / 多用途戰機
乘員F/A-18E:1人
F/A-18F:2人
首飛1995年11月29日
服役1999年
生產麥克唐納-道格拉斯
波音國防、太空與安全
產量608架(截至2020年4月)[1]
單位造價約5100萬美元(2019年)[2]
現況现役
主要用戶美國海軍
澳洲皇家空軍
衍生自YF-17原型戰鬥機
F/A-18大黃蜂式戰鬥攻擊機
衍生機型EA-18G咆哮者电子作战机
技术数据
長度60呎1.25吋 (18.31公尺)
翼展展开:44呎8.5吋 (13.62公尺)
收折:27呎6吋(8.38公尺)?
高度16呎 (4.88公尺)
翼面積500 平方呎 (46.5平方公尺)
空重32,081磅 (14,552公斤)
負載重量47,000磅 (21,320公斤)
正常起飛重量37,150磅(16,850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66,000磅 (29,938公斤)
發動機2具奇異F414-GE-400渦扇發動機
推力推力:(57.8 kN)*2 后燃推力:(97.9 kN)*2
性能數據
最大速度1.6馬赫(1,217.9英里每小時;1,960.1每小時)
高度40,000呎时(12,190公尺)
爬升率50,000呎/分(254公尺/秒)
最大升限50,000呎(15,000公尺)
最大航程2,070哩(1,800海浬,3,330公里)
作戰半徑449哩(390海浬,722公里)
執行攔截任務
翼負荷93磅/平方呎(450公斤/平方公尺)
推重比>0.95
武器装备
機炮1門M61A2 20毫米火神砲
飛彈對空:
AIM-7麻雀中程空對空飛彈
AIM-9響尾蛇短程空對空飛彈
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

對地:
AGM-62
AGM-65小牛飛彈
B-61戰術核子彈
AGM-158聯合空對地距外飛彈
AGM-154聯合戰區外武器

對艦:
AGM-84魚叉反艦飛彈
AGM-158C遠程反艦導彈

反雷達:
AGM-88飛彈
炸彈GBU-10GBU-12GBU-16
GBU-24CBU-59Mk-80
其他AN/ALE-47反制灑佈器

作為已取消的A-12艦載攻擊機之替代方案。超級大黃蜂最初在1995年试飞,並在1997年9月波音和麦道公司正式合并前的一个月開始量產。1999年起超级大黄蜂陸續进入美国海军服役,以取代老邁的F-14「雄貓式」戰鬥機A-6「入侵者」式攻擊機。因此,超级大黄蜂繼承了兩種攻擊模式,從21世紀初期至今擔綱著美國航空母艦上的主力艦載機。

簡介

F/A-18A/B/C/D(左)和F/A-18E/F(右)的進氣道特寫。其明顯分別為F/A-18E/F 改用加萊特進氣道(CARET)構型,藉以減低戰機的雷射反截面

單座的F/A-18E與雙座的F/A-18F是F/A-18C與D更大型、更先进的改良版本,其起源可以回溯至1980年代原本計畫作為出口用途的“大黃蜂2000”方案。剛開始時美國海軍只是考慮將其作為在取得真正的第四代重型艦載戰鬥機之前的一個過渡方案,但因為這種計劃中的重型艦載戰鬥機必須同時擔負遠程攻擊的任務,只設計作為單一用途的A-12因為不符需求而被取消,變成必然的結果。

由於蘇聯解體與冷戰的結束導致了美國的軍事費用削減與軍方組織改造,海軍第四代重型戰機的開發計劃遙遙無期,美國海軍轉而決定利用既有的機種為基礎進行改良以作為替代方案,也就是之後所見到的F/A-18E/F「超級大黃蜂」(在1980年代剛開始開發時,該機種原本命名為「黃蜂II式」)。F/A-18E/F同時承接了F-14「雄貓」退役之後空缺的艦載重型戰鬥機任務,與A-6「闖入者」及A-7「海盜II式」兩款攻擊機退役之後的對地/對艦攻擊角色。在超级大黄蜂机鼻内有一个M61火神式機砲,翼下挂架可携带不同的空对空飞弹和空对地武器。可以加挂多达5个外部燃料箱,且此机型可以加挂外部空中加油系统成为空中加油机

除了美國海軍之外,F/A-18F也曾在2007年時出口至澳大利亞,配屬於兩個皇家澳洲空軍的飛行中隊之下,以取代已经老化的F-111机队。

發展

黃蜂2000標榜只是放大版的F/A-18,油箱比F/A-18大以提升攜油量,增加航程及酬載量,較之F/A-18更為先進,並且機翼更大,同時使用了推力更強的发动机,但因依從F/A-18的設計而有低技術風險、研發成本低及研發時程短的好處,以便順利在國會通過。依照美軍的制式編號方式,同一種戰機的升級版可以從戰機制式編號尾部的英文字母一窺究竟,例如F-16C/D就是F-16A/B的升級版。

然而超級大黃蜂和原有的大黃蜂戰機實在差異太大,應該視為一種全新發展的戰機,原有的大黃蜂戰機是一種中型多功能戰鬥攻擊機,任務是同時肩負攔截和打擊任務,因此所配備的偵测系統著重於可靠度和多功能性,強大的搜索能力和大功率雷達並不是它的需求配備。F/A-18E/F卻是一種航程更長,並且具有F-14部份的艦隊外圍防空攔截的功能,並維持原有大黃蜂系列的多功能性,成為重型多功能拦截打擊战斗機。由於以標榜只是放大F/A-18能省卻研發成本及時間,麥道在研發F/A-18E/F時省卻了部份測試,導致在試飛時才發現有機翼下傾問題[3],成因是較外部份翼面會在某些情況下突然失去升力[3],結果左右升力不一而做成不受控地則滾[3],當戰機想尾隨緊跟目標時這會是不可接受的大問題。正規解決方法是重新設計機翼、造樣機測試,但在快將投產時把設計推倒重來所花的時間及金錢是不可能接受的。其後有一試飛員提出折衷解決方法,在摺翼位附近加些孔隙[3],但這會增加翼的氣動阻力,經NASA、美國海軍及波音的團隊研究、測試後[3],終能控制翼下傾問題在可接受程度,而機翼因此而增加的額外阻力也在可接受程度[4],雖然會增加阻力,但在別無他法的情況下只好接受,因此F/A-18E/F的氣動阻力比預期大;一架只掛一個副油箱的F/A-18A引擎開盡也追不到掛上總重800磅炸彈、兩枚AIM-54 鳳凰導彈、兩枚AIM-9 響尾蛇導彈、兩個副油箱的F-14D,卻不用開盡引擎也可在同類情況下追上一架F/A-18E[4]!一架沒有外掛裝備的F/A-18E在1萬呎高開盡後燃也不能達到音速,但同樣情況下F-14D可達1.6倍音速[4]

拜新的引擎推力增加所賜,F/A-18E/F的最大外載重量達到了8050kg(17747磅),而原有的F/A-18C/D系列即使是換裝了升級過的F404-GE-402,也只能達到6550kg(14440磅)。外掛掛架從9個變成了11個雖增加了武器的酬載量,但由於超級大黃蜂的獨特氣動力外型(超大的翼前緣延伸版會產生渦流),測試中曾出現了投射的武器偏轉彈道的情況,為了修正此一現象,工程師把翼下掛架全都向外偏轉了3度,F/A-18E/F目前已經出現了三個批次——block1、block2和block3;block1是最早出現的批次,配備了F/A-18C/D上APG-65雷達的升級版——APG-73。

隸屬第31戰鬥攻擊機中隊(VFA-31)的兩架在阿富汗上空執行戰鬥巡邏任務的F/A-18E 超級大黃蜂,攝於2008年。
外掛滿副油箱的空中加油機型態
摺疊翼
F/A-18E
駕駛艙

未來

在F-35戰機的經驗後,美國海軍決定,將不再與其他軍種共研戰機,而要針對本身的需求,自行研發新戰機。據《全球飛行》(FlightGlobal)與《大眾機械》(Popular Mechanics)網7日報導,大約在2030年代時,這款暫時名為F/A-XX的戰機將取代F/A-18E/F「超級大黃蜂」(Super Hornet),成為航母艦載機。

而美國海軍要和空軍分道揚鑣,自行研發下一代空優戰機,是因為沒打算像空軍一樣,要在競爭激烈的空域執行穿透任務。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辦公室空戰副主任奈本波葛(Angie Knappenberger)指出,海、空軍的優先要務不同,海軍不需要穿透型戰機。由於設計穿透性能的確會推升價格,既然海軍的任務不需要,那就未必要為這付費。她說,高度隱形的穿透型戰機大概由於沒有垂直尾翼,研發起來要貴些。

目前海軍每艘航母都有4 支戰機中隊,裝備了F/A-18E/F戰機。而近期目標是要以F-35C,來汰換半數較舊型的「超級大黃蜂」戰機。至於長期目標則是要以F/A-XX來取代剩下的「超級大黃蜂」,讓每支航空聯隊都有2中隊的F-35C,以及2中隊的F/A-XX戰機[5]

使用國家/單位

現役國家

  • 澳大利亞皇家空軍
    • 第1中隊:主要操作F/A-18F,以作為F-35部署前的過渡。
    • 第6中隊:主要負責訓練任務的第6中隊在2011年時換裝F/A-18F,以取代老舊不敷使用的F-111機隊。該單位預計在2017年時開始操作EA-18G,並將原本使用中的F/A-18F轉移至第1中隊。
  • 美國海軍
    • 太平洋艦隊
      • VFA-2「賞金獵人」(Bounty Hunters):配置F/A-18F
      • VFA-14「高帽客」(Tophatters):配置F/A-18E
      • VFA-22「戰鬥紅雞」(Fighting Redcocks):配置F/A-18F
      • VFA-25「艦隊之拳」(Fist of the Fleet):配置F/A-18E
      • VFA-27「皇家巨錘」(Royal Maces):配置F/A-18E
      • VFA-41「黑色王牌」(Black Aces):配置F/A-18F
      • VFA-86「響尾蛇」(Sidewinders):配置F/A-18E
      • VFA-97「戰鷹」(Warhawks):配置F/A-18E
      • VFA-102「菱背響尾蛇」(Diamondbacks):配置F/A-18F
      • VFA-115「鷲」(Eagles):配置F/A-18E
      • VFA-122「飛鷹」(Flying Eagles):VFA-122是一個艦隊轉換中隊(Fleet Replacement Squadron, FRS),主要的任務是協助海軍與海軍陸戰隊的飛行員們進行新機種的切換訓練飛行,因此同時配置有F/A-18E與F/A-18F兩種機型以配合訓練需要。
      • VFA-137「茶隼」(Kestrels):配置F/A-18E
      • VFA-147「阿爾戈群雄」(Argonauts):配置F/A-18E
      • VFA-151「義勇軍」(Vigilantes):配置F/A-18E
      • VFA-154「黑騎士」(Black Knights):配置F/A-18F
      • VFA-192「金龍」(Golden Dragons):配置F/A-18E
      • VFA-195「水壩剋星」(Dambusters):配置F/A-18E
    • 大西洋艦隊
      • VFA-11「紅色獠牙」(Red Rippers):配置F/A-18F
      • VFA-31「湯姆貓」(Tomcatters):配置F/A-18E
      • VFA-32「劍客」(Swordsmen):配置F/A-18F
      • VFA-34「藍色爆破兵」(Blue Blasters):配置F/A-18E
      • VFA-81「劃日者」(Sunliners):配置F/A-18E
      • VFA-103「海盜旗」(Jolly Rogers):配置F/A-18F
      • VFA-105「神槍手」(Gunslingers):配置F/A-18E
      • VFA-106「劍鬥士」(Gladiators):駐紮在維吉尼亞州奧西安那海軍航空站的VFA-106也是一個艦隊轉換中隊,旗下配置有舊型的F/A-18與F/A-18E、F/A-18F等多種機種,以作為切換訓練用。
      • VFA-136「夜鷹」(Knighthawks):配置F/A-18E
      • VFA-143「嘔吐犬」(Pukin' Dogs):配置F/A-18E
      • VFA-211「戰鬥將軍」(Fighting Checkmates):配置F/A-18F
      • VFA-213「黑獅子」(Black Lions):配置F/A-18F
    • 測試和評估單位
      • VX-9「吸血鬼」(Vampires):配置F/A-18C/D/E/F、EA-18G及多款直昇機
      • VX-23「鹽狗」(Salty Dogs):VX-23配置全系列的F/A-18(包含A至F版本與電子作戰用的EA-18G),除此之外,該單位也同時操作EA-6BT-45乃至於X-32X-35X-31等多種實驗與原型機。
      • VX-31「沙捲風」(Dust Devils):除了配置包括A至G型全版本的F/A-18,VX-31也操作AV-8BT-39D與多款直昇機[6]
      • 海軍打擊和空戰中心(NSAWC):設置在內華達州法倫海軍航空站(NAS Fallon)的NSAWC是海軍戰機飛行員的戰技精進訓練中心,該中心配置了包括F/A-18F在內的多種海軍使用機種。
    • 預計轉換成F/A-18E/F的單位:
      • VFA-94「強力伯勞」(Mighty Shrikes):預計切換成F/A-18F以取代原本所操作的F/A-18C。
      • VFA-113「螫刺」(Stingers):預計切換成F/A-18E以取代原本所操作的F/A-18C。
      • VFA-146「藍鑽石」(Blue Daimonds):預計切換成F/A-18E以取代原本所操作的F/A-18C。
  • 科威特空軍,科威特政府決定花費15億美元,將向波音採購:22架E型單座型和6架雙座型的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7]

潛在買家

  • 德國空軍
    • 2020年德軍提案訂購30架F/A-18E/F超級大黃蜂打擊戰鬥機和15架EA-18G咆哮者電戰機取代龍捲風戰機
  • 印度海軍

規格(F/A-18E/F)

Three view projection of the Super Hornet
F/A-18E三種不同的配色方案
F/A-18F三種不同的配色方案

资料来源:U.S. Navy fact file,[8] Aerospaceweb[9]

基本

  • 飛行員:F/A-18E: 1, F/A-18F: 2
  • 長度:60 ft 1¼ in(18.31 m)
  • 翼展44 ft 8½ in(13.62 m)
  • 高度:16 ft(4.88 m)
  • 翼面積:500 ft²(46.45 m²)
  • 空重:30,600 lb(13,900 kg)
  • 載重:47,000 lb(21,320 kg) (in fighter configuration)
  • 最大起飛重量66,000 lb(29,938 kg)
  • 發動機× ,
  • 內部燃料容量:F / A-18E:14,400磅(6,780kg), F / A-18F:13,550磅(6,354kg)
  • 外掛燃油容量: 5×480加侖油箱,共計16,380磅(7,381公斤)

發動機:

  • F414-GE-400發動機
  • 推力:14,000 lbf(62.3 kN)
  • 後燃器推力:22,000 lbf(97.9 kN)
  • 最高速度=1.6馬赫
  • F414-GE-EPE發動機
  • 推力:17,000 lbf(76 kN)
  • 後燃器推力:26,400 lbf(120 kN)
  • 最高速度=1.6馬赫

    性能

  • 戰鬥半徑:390 nmi(449 mi, 722 km)for interception mission[10]
  • 转场距離:1,800 nmi(2,070 mi, 3,330 km)
  • 航程1,275 nmi(2,346 km)clean plus two AIM-9s[8]
  • 實用升限:50,000+ ft(15,000+ m)
  • 翼負荷94.0 lb/ft²(459 kg/m²)
  • 推重比0.93
  • Design load factor: 7.6 G[11]

武器

  • 其他:
    • SUU-42A/A Flares/Infrared decoys dispenser pod and chaff pod
    •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s (ECM) pod or
    • AN/ASQ-228 ATFLIR 鎖定萊艙
    • up to 3× 330 US gallon (1,200 L) Sargent Fletcher drop tanks for ferry flight or extended range/loitering time or
    • 1× 330 US gal (1,200 L) tank and 4× 480 US gal (1,800 L) tanks for aerial refueling system (ARS).

航空電子系統

衍生型

EA-18G咆哮者

F/A-18F超級大黃蜂的電子作戰版本,在2008年開始生產。咆哮者將於2009年財政年度開始配置在美國海軍航空母艦上,來取代現役EA-6B電子作戰飛機。

F/A-18IN

波音競標印度的中型多用途作戰飛機(MMRCA)方案的型號。

Advanced Super Hornet(先進超級大黃蜂)

先進超級大黃蜂”的前身是波音公司“International Super Hornet(國際超級大黃蜂)”,首次公佈於2010年夏天的范保羅國際航展。2011年1月,波音在印度航展上展出了國際超級大黃蜂的全尺寸模型,並以該機參加了印度空軍的中型多用途戰鬥機(MMRCA)招標,最後敗於法國疾風戰鬥機 。波音公司在2013年初宣布把國際超級大黃蜂的一些特性整合入超級大黃蜂的未來升級中,並改名為先進超級大黃蜂。

事故

  • 2019年7月31日,美軍一架F/A-18E墜毀於死亡谷國家公園(Death Valley)。[12]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F/A-18E/F超級大黃蜂式打擊戰鬥機

參考文獻

  1. . [2020-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31).
  2.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blog/buzz/navy-getting-newer-and-better-fa-18ef-super-hornets-its-carriers-119936
  3. . [2019-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6).
  4. . [2019-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9).
  5. . 中時電子報 楊幼蘭記者. 2019年5月8日 [2019年5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5月8日).
  6. (PDF). 美國海軍技術通訊辦公室. [2015-10-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5) (英语).
  7. . [2018-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1).
  8. "F/A-18 fact fi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U.S. Navy, 13 October 2006. Retrieved: 25 July 2011.
  9. "F/A-18E/F Super Horne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erospaceweb.org. Retrieved: 16 August 2010.
  10. "F/A-18E/F Super Horne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FAS.org. Retrieved: 16 August 2010.
  11. "Super Hornet pa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Boeing.com. Retrieved: 16 August 2010.
  12. . [2019-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