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 802.1p

IEEE 802.1pIEEE 802.1QVLAN標籤技術)標準的擴充協定,两者共同運作,使第二層網路交換器能夠提供流量優先級和動態多播過濾服務。

IEEE 802.1Q標準定義了乙太網路MAC資料框添加的標籤。VLAN標籤有兩部分:VLAN ID(12位元)和PCP(Priority Code Point)(3位元)。IEEE 802.1Q VLAN標準中沒有定義和使用PCP,而802.1P中則定義了PCP。

PCP定義了從0至7的優先值,可以為第二層服務品質(QoS)或服務類(CoS)區分流量。此外,IEEE 802.1p標準也提供了多播流量過濾功能,以確保該流量不超出第二層交換網路範圍。

優先級

可用的服務等級有八個,透過加到IEEE 802.1Q資料框表頭3位元的PCP欄位表達,IEEE作了大量建議。[1]

PCP值优先级缩写流量类型
10(最低)BK后台(Background)
01(默认)BE尽力而为(Best Effort)
22EE极大努力(Excellent effort)
33CA关键应用程序
44VI视频,< 100 ms延迟和抖动
55VO音频,< 10 ms延迟和抖动
66IC网间控制
77(最高)NC网络控制

要注意以上的定義是已在IEEE 802.1Q-2005修正,不同於IEEE 802.1D-2004的原始定義。

參見

參考資料

  1. IEEE 802.1Q-2011, Table I-2 - Traffic type acronyms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