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P
MBTI偏好
因為運用他們在這些領域的偏好,人們發展出了榮格和邁爾斯所說的人格類型。這根本的人格是來自四種偏好的動態交互作用,同時也有外在環境的影響以及個人的傾向。人們比較可能在他們的人格類型基礎上發展習慣、舉止和態度。每種人格類型都有它自己的潛在優勢,和提供機遇能讓這優勢成長的領域。[5]
I——内倾相对于外倾。INFP倾向于宁静和有所保留。于社交中,他们消耗能量(同样的情况下,外倾者获得能量)。[6]
N——直觉相对于感觉。相比关心具体事物,INFP更加关心于抽象事物。他们更倾向于关注整体而不是细节,关注未来的可能性而非最切近的现实。[7]
F——感情相对于理性。INFP通常认为个人偏好高于客观标准。在做决定的时候,他们通常更侧重于人情世故而非逻辑。[8]
P——理解相对于判斷。INFP会保留意见或推迟作出重要的决定,更倾向于“开放选择权”,更能应对变化。[9]
特征
主条目:治疗者 (角色变异)
根据迈尔斯·布里格斯的说法,[12]INFP将他们的精力主要集中于内在世界,这世界里充满了强烈的感情和坚定的伦理道德信念。他们寻找一个能符合这些价值观的外在世界。他们对那些于他们重要的人和事很忠诚,也会迅速发现能实现他们理想的机遇。他们十分希望了解他们周围的人,通常随和、通情达理,除非他们的价值观受到威胁。
INFP们有礼貌且有所保留的外在,可能在一开始让他们难以被了解。他们喜欢谈话,尤其是在话题不寻常的时候。当INFP们想参与社交的时候,他们的幽默感和魅力自始至终都会闪耀。倾向于喜欢别人且尽量避免冲突,INFP们是令人感到轻松的同伴。
深爱于那些能进入他们内心圈子的人,INFP们保护着他人的感情安宁,抚慰那些处于压力下的人。被他们渴望和谐的天性指引着,INFP们倾向于通情达理,除非他们的道德观受到了违犯。然后,他们将会充满激情地为他们的信念辩护。通过机智、策略以及看到问题不止一面的能力,他们可以改变他人所持的观点。
INFP们通过自省发展这种洞察力,同时他们需要大量的时间独处,默想和处理新的信息。虽然他们面对复杂的问题可以十分耐心,但通常会对例行公事感到厌烦。虽然并不总是有所组织,INFP们对那些他们重视的事物总是一丝不苟。作为完美主义者,他们可能在完成任务的时候有麻烦,因为它无法达到他们的高标准。他们甚至可能在截至日期后重新回头做已完成的任务,这样他们就可以改进它了。
INFP们是具有创造力的类型,通常在语言上有天赋。作为内倾者,他们可能更喜欢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他们的情感主导让他们有交流的欲望,而第二功能的直觉则供给想象力。因为具备象征主义的才华,他们喜欢暗喻和明喻。他们不断寻求新的想法,对改变也适应得很好。他们喜欢在重视这些才华的环境里工作。因了他们个人的信仰,这环境同时还必须允许他们对世界作出积极的改变。[13]
认知功能
主导功能:内倾情感(Fi)
Fi过滤信息,这种过滤的基础是缘于标准(经常是无形的)形成的判断。Fi时常协调价值观。在各种情形下,它天生地和微妙的差别相合,并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14]
辅助功能:外倾直觉(Ne)
Ne寻找并解释隐含意义,用“如果”开头的问题来探索选择,允许多种可能性共存。这种想象中的游戏把直觉和来自多种不同来源的经验结合在一起成为新的,这可能成为行动的催化剂。.[15]
第三功能:内倾感觉(Si)
Si收集关于当下的数据,然后把它们和过去的经验比较,这过程有时候随着记忆唤起与之关联的感觉,就好像再体验一遍过去。为寻求保护那些熟悉的东西,Si回溯历史,用以形成对未来的期望和目标。.[16]
隐藏功能
后来的人格类型研究者(特别是琳达·V·贝伦斯)[18] 在这个降序排列中添加了四个附加功能。这些功能被称为隐藏功能,因为一个人并不自然地倾向于它们,但在压力之下它们也会浮现。对INFP来说,这些隐藏功能是(按次序):
- 外倾情感(Fe):Fe寻找社会上的联系,并用礼貌、体贴、得体的举止营造和谐的沟通。Fe对他人明确(或暗示)的需求作出回应,甚至可能会制造内在自我需求和欲望的冲突来满足别人。.[19]
- 内倾直觉(Ni):Ni将看起来矛盾的事物合成出先前无法想象的成果,同时它也被象征性的东西吸引。这些成果的实现通常伴随着需要行动来完成的确定性,同时其解决办法中可能包括复杂的系统或一般性的真理。.[20]
- 外倾感觉(Se):Se集中于当下的、物质的世界所带来的体验和感觉。以对当下周遭事情的敏锐察觉,它带来关于前方的相对事实和细节,而且可能导致自发的行动。.[21]
- 内倾思考(Ti):Ti寻求精确,比如表达一个概念最合适的词。它注意到事物本质之间微不足道的差别,然后将它们分析并归类。Ti细查一个问题的每一面,寻找解决问题最不费力、风险最小的方法。它用模型甄别出逻辑上的不一致。.[22]
相关条目
- 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法(MBTI)
- 柯尔塞气质类型测试
参考注释
- . [2011-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3).
- . [2011-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31).
- . [2011-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1).
- Myers, Isabel Briggs. . Mountain View, CA: CPP, Inc. 1998.
- Myers, Isabel Briggs; Mary H. McCaulley. 2nd edition. 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 Press. 1985: 52. ISBN 0-89106-027-8 (英语).
- . [2011-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08).
- . [2011-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23).
- . [2011-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06).
- . [2011-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02).
- . [2011-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4).
- . [2011-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25).
- . [2011-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3).
- . [2008-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27).
- . [2011-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4).
- . [2011-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18).
- . [2011-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16).
- . [2011-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7).
- . [2011-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08).
- . [2011-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11).
- . [2011-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7).
- . [2011-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7).
- . [2011-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