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F女子巡迴賽

ITF女子巡迴賽事(ITF Women's Circuits)國際網球總會(ITF)為女子職業網球選手設立的職業網球賽事。這被視為銜接女子網球聯合會(WTA)賽事的基礎賽事。目前每年在六十多國舉辦約四百場賽事,提供6種等級、1萬至10萬美元不等的賽事總獎金與相應積分[1],使女子球員得以累積足夠積分來參與WTA賽事。

歷史

1984年,國際網球總會(ITF)決定要負責在世界各地發展與推廣女子的基礎賽事。雖然歐洲網球協會(European Tennis Association,ETA)與美國網球協會(United States Tennis Association,USTA)在此之前已開始舉辦女子低階賽事,但歐洲與美國以外地區仍然匱乏。在1983年度,ETA與USTA共投入總共34萬美元在女子基礎賽事上,但該年度所舉辦的43場賽事有26場在歐洲、14場在美國,剩下3場則都在澳洲舉行[2]

為了促進各國能投入資源在女子賽事上,ITF決定起草適用女子賽事的標準規範(Standard Regulations)與行為準則(Code of Conducts)。經過與ETA、USTA及WTA的多方討論,《ITF認可女子獎金賽事規範》(ITF Regulations for Approved Women's Events with Prize Money)的初版於1986年出版,當時初步設計各賽事將提供總獎金5千至5萬美元不等。而同年,溫布頓網球錦標賽宣布投入10萬英鎊設立大滿貫信託基金(Grand Slam Trust Fund)以協助網球發展低落的國家舉辦賽事,並給予在地的網球選手發展機會。其餘大滿貫賽事紛紛響應加入,至今基金已接受來自四大滿貫賽事超過3,500萬美元的捐獻[3]。資金投入立即展現效果,1986年在全球共有108場ITF女子巡迴賽事,並提供總獎金共107萬5千美元。其中有12周賽事、總獎金6萬美元藉由大滿貫信託基金在南非舉行,而亞洲則有14周賽事、共11.5萬美元的獎金投入。

隨著賽事逐年增加,ITF也開始設計更高獎金與更多元的賽事層級。1992年首度增加7萬5千美元賽事等級,並在2000年將能提供住宿的5萬及7萬5千美元賽事增加額外積分。2006年再新增10萬美元賽事等級,以更高額的獎金與積分來吸引高排名選手回鍋參賽。至今,在2011年底已累計舉辦7469場賽事,總獎金累計超過1.42億美元。2012年下半年將再新增1萬5千美元賽事等級。[4]

賽事積分

獎金等級冠軍亞軍四強八強十六強三十二強會外晉級會外終輪會外次輪會外首輪
$100,000 +H(32)1501108040201641-
$100,000 +H(16)15011080401-----
$100,000(32)1401007036181641-
$100,000(16)14010070361-----
$75,000 +H(32)130905832161641-
$75,000 +H(16)1309058321-----
$75,000(32)110785030141641-
$75,000(16)1107850301-----
$50,000 +H(32)90644024121641-
$50,000 +H(16)906440241-----
$50,000(32)70503218101641-
$50,000(16)705032181-----
$25,000(32)50342414811---
$25,000(16)503424141-----
$15,000(32)201511810----
$15,000(16)2015111------
$10,000(32)1286410----
$10,000(16)128610-----
  • +H表示提供住宿,括號內數字為參賽人(組)數。

參見

外部連結

ITF女子巡迴賽事行事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英文)

參考文獻

  1. 國際網球總會. . [2012-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4) (英语).
  2. 國際網球總會. . [2012-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4) (英语).
  3. 國際網球總會. . [2012-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4) (英语). In total, since the inception, the Grand Slams have been able to donate more than $35 million to the Grand Slam Development Fund.
  4. 國際網球總會. . [2012-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5) (英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