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 13型鱼雷

Mk13型鱼雷(英文:Mark 13 torpedo)是美国二战中使用的一种通过飞机发射的鱼雷,也是二战前期美国唯一一种航空鱼雷。最初使用400磅的TNT战斗部,后来改用600磅的鋁末混合炸藥。发射时要求飞机的高度低于60英尺,飞行速度低于110节。[1]弹体直径570毫米,长4.09米。水中速度为33.5节,射程约5800米。[2][3]总重1005千克(2216磅),主要通过TBDTBF型鱼雷轰炸机进行投放。[4]总共制造了17000枚这种型号的鱼雷。[5]

PT艇上的Mk 13魚雷

美國在1941年12月參戰後,PT艇也即刻量產;初期量產的PT艇配發的是驅逐艦使用的Mk 8型魚雷,但是庫存魚雷優先供應驅逐艦,魚雷艇也陷入有船無雷的困境。

在襲擊南太平洋日軍大發動艇運補部隊時,舊型魚雷對應吃水淺的機械登陸艇效果不佳;部分艇長為了增加火力,因此拆掉發射管為快艇增裝了從陸軍手中借來的中口徑炮,但這惡化了船隻的穩定性;而且東京快車運補船團中也不乏驅逐艦、輕巡洋艦等船隻,魚雷艇沒有魚雷的問題對美軍不能置之不理。因此在1943年起,南太平洋的PT艇開始拆除Mk 8型21吋魚雷管,採用配備Mk 13魚雷的Mk 1發射管,魚雷攜帶量維持4枚。

Mk 1發射管不像傳統由炸藥包提供初始動力直射施放的艦射魚雷,它採用側面施放,把魚雷從船舷擲入水中;因魚雷體積較小,甲板需求面積也為之縮減,換裝後的PT艇重量減少1,400磅(635公斤),魚雷的戰鬥段火力增強,在攻擊破壞力上也隨之提升。雖然Mk 13魚雷射程較短,但以夜間作戰偷襲的魚雷艇本身便有高匿蹤性,損失射程在權衡得失後可被接受,二戰後期的PT艇主要對艦武裝轉用本型魚雷。

参考文献

  1. . [2012-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2. . [2006-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7-09).
  3. . [2012-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3).
  4. . [2012-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19).
  5. . [2007-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