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ME-WE 4

亚欧4号国际海底光缆(全称:South East Asia–Middle East–Western Europe 4,简称SEA-ME-WE 4),又稱法新歐亞四號海纜,是一条光纤海缆系统,它为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孟加拉国印度斯里蘭卡巴基斯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苏丹共和国埃及意大利突尼西亞阿尔及利亚法国之间提供通信服务。[1]它旨在作为SEA-ME-WE 3电缆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它。

SEA-ME-WE 4
电缆类型光缆
开始施工2004年
施工完成2005年
设计容量1.28 Tbps(2005)
2.8 Tbps(2010)
4.6 Tbps(2015)
光容量2,300 Gbits/秒/对(两条光纤对)
所有者联合体
网站www.seamewe4.net
海底电缆路线(红色);蓝色部分是海洋

该海缆总长度约18,800公里,是东南亚印度次大陸中东欧洲的主要互联网骨干[1][2]

网络拓扑

SEA-ME-WE 4系统分为四个段落和十七个登陆点[3]

段落

登陆点
  1. 法国马赛
  2. 阿尔及利亚安纳巴
  3. 突尼西亞比塞大
  4. 意大利巴勒莫
  5. 埃及亚历山大港
  6. 埃及开罗(陆路)
  7. 埃及苏伊士(陆路/返回)
  8. 沙特阿拉伯吉达
  9.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富吉拉
10. 巴基斯坦卡拉奇
11. 印度孟买
12. 斯里蘭卡可倫坡
13. 印度金奈
14. 孟加拉国Cox's Bazar
15. 泰国Satun
16. 马来西亚马六甲
17. 新加坡Tuas

历史

SEA-ME-WE 4光缆系统项目由16个电信公司在2004年3月27日组成的联合体共同兴建。[2]阿尔卡特海缆网络(现为阿爾卡特-朗訊)和富士通的一个部门)进行了系统建设。[2]十八个月的建设项目于2005年12月13日完成,成本估计为5亿美元。[2][4]第1段建设,从新加坡到印度运行8000公里,由富士通完成,其也提供了第四阶段的海底電纜器材。[4]

管理和协调

SEA-ME-WE 4光缆系统由SEA-ME-WE 4联合体提出并开发,联合体也继续维护和操作该系统,它包括十六家电信公司:[4][5]

该联合体以分层组织操作、管理和协调该光缆系统。控制该项目的顶层机构是管理委员会[6][5]管理委员会的附属机构包括:采购组;操作与维护;财务与行政附属委员会;分配、路由与恢复;以及投资与协议。组织中的其他机构有:中央计费部隶属财务与行政附属委员会,网络管理员隶属分配、路由与恢复。[6]

塔塔通信(以前为Videsh Sanchar Nigam Limited)是印度的网络管理员。出于此目的,塔塔通信开发了一款网络管理系统,以实现在线请求调度作业和生成报表等。此系统使带宽所有者的能非常高效地管理。该系统可在线访问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马来西亚电讯是中央计费部。[1][7]

应用

SEA-ME-WE 4用于达成“电话、互联网、多媒体及各种宽带数据应用”。[2]SEA-ME-WE 3与SEA-ME-WE 4光缆系统旨在为彼此提供冗余能力。[2]两条光缆系统互相独立但相辅相成,四号并非用于取代三号系统。[2]两者的设备来自同一个项目——SEA-ME-WE,但有着不同的着重点。SEA-ME-WE 3远远超过39000公里[8](相较SEA-ME-WE 4的18,800公里)并从日本和澳大利亚沿歐亞大陸板塊底部延伸到爱尔兰和德国。[9]SEA-ME-WE 4有比SEA-ME-WE 3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速度达1.28 Tbit/s而非SEA-ME-WE 3的0.96 Tbit/s。[8]SEA-ME-WE 3将连接提供到了更远距离的更多国家,但SEA-ME-WE 4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适应发展中国家对高速互联网接入不断增长的需求。[2]

技术

该光缆使用密集波分多路复用(DWDM),[1]与承载非复用信号的光纤相比能增加每个光纤的通信容量,并且促进单个光纤内的双向通信。DWDM在单根光纤上采用不同的激光波长完成多路复用,因此多路光载体信号可以同时沿这根光纤传输。每对光纤使用两根光纤维,能够承载64个载波,每个10Gbit/s。[4]这使SEA-WE-ME 4光缆有着近每秒太比特(Tbit/s)的速度,[2],总容量1.28 Tbit/s。[4]2011年2月,联合体按合约将段落能力升级至40 Gbit/s每链路,登陆站设备能力将随需要升级至100 Gbit/s。[10]

2015年2月3日,三菱电机宣布已完成“South East Asia ─ Middle East ─ Western Europe 4(SEA-ME-WE 4)”光缆系统的升级和扩展。 三菱电机为全部16个登陆站提供了具有incorporated superior coherent技术的100G MF-6900GWS海底线路终端设备(SLTE),以升级目前的40吉比特每秒(Gbps)电缆系统为100Gbit/s,并将最终设计能力从2,800Gbit/s扩展至4,600Gbit/s。新的SLTE将每个机架的数据能力翻倍,并降低了47%电力消耗。[11]

拦截

2013年8月,德国一家主要报社称西方和亚洲情报机构的联盟已设法进入电缆。德国最大的报纸南德意志报引述爱德华·斯诺登作为信息来源写道:美国国家安全局支持的政府通信总部一直在领导拦截工作。[12][13]

参见

大体类似的其他几条电缆系统:

参考资料

  1. . SEA-ME-WE4 Network Administration System. Videsh Sanchar Nigam Limited. 2004 [2008-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06).
  2. . South East Asia-Middle East-Western Europe 4. Sri Lanka Telecom. [2008-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05).
  3. . South East Asia-Middle East-Western Europe 4. Sri Lanka Telecom. [2008-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04).
  4. . Fujitsu Press Release. Fujitsu. 2005-12-13 [2008-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7).
  5. . South East Asia-Middle East-Western Europe 4. Sri Lanka Telecom. [2008-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10).
  6. . South East Asia-Middle East-Western Europe 4. Sri Lanka Telecom. [2008-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04).
  7. . SMW 4 Central Billing Party (CBP). Telekom Malaysia Berhad. [2008-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07).
  8. . REACH : Network. Reach Global Services Limited. [200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6-21).
  9. . South East Asia-Middle East-Western Europe 3. Sri Lanka Telecom. [200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14).
  10. . [2017-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1. (PDF). [2017-01-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10-09).
  12. Süddeutsche Zeitu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8 August 2013 (accessed 30.8.2013)
  13. John Goetz, Hans Leyendecker and Frederik Obermaier (28 August 2013). "British Officials Have Far-Reaching Access To Internet And Telephone Communicatio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ccessed 30.8.2013)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