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善德

丁善德(1911年11月12日-1995年12月8日)江苏昆山人,中国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等。

丁善德
性别
出生(1911-11-12)1911年11月12日
江苏省昆山县玉山镇
逝世1995年12月8日(1995歲-12歲-08)(84歲)
上海市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程度
职业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
亲属女儿丁柬诺(钢琴家)、丁芷诺(小提琴家)
女婿余立勋(舞蹈编导)[1][2]
外孙余隆(指挥家)、余赫

生平

丁善德祖籍浙江绍兴山阴,祖辈以农为业。父亲本名平元有,到江苏昆山为丁姓染坊老板干活,后为继承老板的产业改为丁姓,育有二子五女,丁善德为幼子。丁善德4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3]

1928年入上海国立音乐总院(后改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从朱荇青(朱英)、黄自李恩科鮑里斯·查哈洛夫()等。1934年为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及《摇篮曲》录制唱片,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位录制唱片的钢琴家。1935年5月在上海、北平、天津举行音乐会,这是中国钢琴家首次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4][5][6]

1935年6月丁善德从钢琴系毕业后,从事钢琴演奏与教学,任教于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音乐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母校任教,并与陈又新劳景贤等创办上海音乐馆。1941年底珍珠港事变后,日伪接管学校。丁善德辞职,将上海音乐馆改办为上海私立音乐专科学校,并任校长。1942年起师从德籍犹太作曲家弗兰克尔学习作曲,1945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钢琴组曲《春之旅》。1946年任南京国立音乐学院教授。1947年10月赴法国巴黎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师从布朗热奥涅格渥朋奥班加隆等。[4][7][8][9]

1949年9月回国后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先后任作曲系主任、副院长等职。[9][10]

主要作品

丁善德创作编号的有36个作品,主要涉及三个领域:艺术歌曲室内乐交响乐

  • 《春之旅》钢琴组曲
  • 《E大调钢琴奏鸣曲》
  • 《序曲三首》
  • 《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
  • 长征交响曲
  • 新中国交响组曲
  • 大合唱《黄浦江颂
  • 《新疆舞曲一、二号》
  • 快乐的节日
  • 太阳出来喜洋洋
  • 电影《小小英雄》、《神笔》、《夸口的青蛙》、《小梅的梦》配乐。[3]

主要著作

  • 《单对位法》
  • 《复对位法》
  • 《赋格写作技术纲要》
  • 《作曲技法探索》[5]

參見

参考文献

  1. . 新民晚报. 2012-07-21 [2019-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7).
  2. . 虎嗅. 2015-08-26 [2019-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3).
  3. 钱亦平. . 人民音乐. 2002, (4): 3–5 [2010-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3).
  4. 赵小平. . 理论与创作. 2001, (3).
  5. 人民音乐家——丁善德
  6. . [2010-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1).
  7. 张飞. . 钢琴艺术. 2009, (3): 44–46 [2010-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3).
  8. 王安潮. . 人民音乐. 2006, (3): 8–10 [2010-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3).
  9. . [2010-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1).
  10. . [2010-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