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是娥

丁是娥1923年11月12日-1988年7月9日),原名潘永華,小名「银男」,祖籍浙江吳興,生於上海,中国滬劇表演藝術家,滬劇「丁派」藝術的創始人。丁是娥鮮活塑造了小飛娥、林佩芬、繁漪、阿慶嫂和嬸娘等一系列身份、性格和感情迥然相異的婦女形象,深受民眾推崇。

丁是娥
女演员
本名潘永華
别名小小婉娥
国籍 中国
民族汉族
籍贯浙江省吳興縣
出生(1923-11-12)1923年11月12日
 中華民國上海
逝世1988年7月6日(1988歲-07歲-06)(64歲)
 中国上海
职业滬劇演員
语言吳語、國語

生平

丁是娥祖籍浙江省吳興縣雙林鎮潘家㘰村(今屬湖州市南潯區[lower-alpha 1]),其父潘成忠早年到上海的一家湖絲棧做臨時工,與同棧的繅絲女工石桂娥相戀成婚後才生下了她。出生地位於上海虹口虯江橋畔[1]。9歲師從丁婉娥,并得藝名「丁是娥」。關於含義,丁是娥曾回憶道[2]

拜師以後,老師為我起藝名叫丁是娥。她向我解釋說:「取這個名字有兩層意思,一、儂是我的娥;二是申曲界有個唱出名的,叫孫是娥,可惜死得早,希望儂像伊,將來掛霓虹燈牌子。」

丁是娥從師丁婉娥學花旦、正旦,兼演老旦,在兒童申曲班以「小小婉娥」藝名登臺。18歲滿師後,相繼在鳴英、施春軒、文濱、上藝等滬劇團演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致力於滬劇改革,在排演現代戲方面成績卓著。1978年8月,丁是娥出任上海滬劇團團長。1982年9月,建立上海滬劇院,丁為第一任院長。1988年7月9日,因晚期腎癌告別人世。

代表作品

  • 羅漢錢
  • 雞毛飛上天
  • 雷雨
  • 《蘆蕩火種》
  • 《阿必大回娘家》

备注

  1. 丁是娥的家鄉在今湖州市南潯鎮的潘家兜村。該村原屬雙林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劃入馬腰鄉,21世紀初鄉鎮撤並併入南潯鎮。村裏至今保留著一幢建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兩樓兩底的潘氏故宅。村頭還有丁是娥父親潘成忠先生的墓,墓旁生長著丁是娥回鄉給父親上墳時親手栽種的一棵松樹。

参考资料

  1. 解波、汪逸芳. . 中國戲劇場網. 2005-02-23 [2010-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8) (中文(中国大陆)‎).
  2. http://www.chinahuju.com/bbs/thread-6048-1-1.html%5B%5D 丁是娥重病期間口述的自傳,由張雲鵠整理。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