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劍客

三个火枪手》(法語:)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在1844年出版的小說,又译作《俠隱記》、《》或《三槍俠》、《三銃士》;最初于1844年3月-7月连载在报纸《时代》(Le Siècle)上。小说的背景设在十七世纪,记录了年轻人达达尼昂离家前往巴黎,加入火枪队 (法国)的故事。达达尼昂不是小说标题中的那三个火枪手,三个火枪手是他的朋友阿多斯波尔多斯阿拉密斯。达达尼昂提出了座右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tous pour un, un pour tous"),火枪手们都遵循这个原则。[1]达达尼昂的故事在《二十年后》、《布拉热洛纳子爵》中出现,合为《達太安浪漫三部曲》。

三劍客
原名Les Trois Mousquetaires
作者大仲马
类型历史小说
语言法語
故事时代背景17世纪
故事背景地巴黎, 卢瓦尔河畔默恩, 倫敦, 加来, 拉罗歇尔, 贝蒂讷
发行情况
出版日期1844年3月-7月(连载)
出版地法国
媒介印刷(精装)
下一部作品二十年后》、《布拉热洛纳子爵

创作过程

在序言中,亚历山大·仲马称他的资料源于《達太安先生回憶錄》,由阿姆斯特丹红石书局印发。在书中,他称达达尼昂回忆了他与火枪队长德·特雷维尔先生的第一次会面,在候客厅遇见了三个年轻人,名叫阿多斯、波尔多斯、阿拉密斯。这些信息令大仲马颇为吃惊——他这样称——他继续研读、调查,并发现了标题为《德·拉费尔伯爵先生回忆录》。兴奋之余,他请求重印手稿。请求被同意了:

今天,我们奉献给读者的,是这一珍贵手稿的第一部分,并起了一个合适的书名。同时我们也保证,这一部分果如我们深信的那样,获得应有的成功,就紧接着发表第二部分。

教父也就是第二个父亲,因此,读者看得有趣还是无聊,都请把责任算到我们头上,而不要怪罪德·拉费尔伯爵。

交代完这一点,就书归正传吧。[2]

大仲马所引述的书是《國王陛下的第一火槍隊副隊長達太安先生回憶錄》[3]德·桑德拉斯[4]。书是从马赛公立图书馆借来的,其索引卡留存至今;直到返回巴黎,大仲马一直持有着这本书。

在大仲马的序言后,尤金·德李亚克[5]在1847年写了达达尼昂的传记[6]

《三劍客》於1843年3月至1844年7月在巴黎《世紀報》上連載,法國文學批評家阿爾梅拉在《亞歷山大·仲馬和〈三劍客〉》一書中指出:「三位才華大相逕庭的作家共同寫出這部小說:庫爾蒂茨制訂了梗概和情節;馬凱擬了初稿;仲馬賦予它生動的敘述、對話、風格與生命。」1907年中國的伍光建翻译為《侠隐记》,茅盾标点及校对,多有刪節,後來李青崖從法文譯出全書,取名《三個槍手》。

内容

奥地利的安娜与路易十三,莫里斯·勒诺[7]

1625年法国,一个贫穷的贵族青年——达达尼昂离开他在加斯科涅的家,启程前往巴黎,准备加入火枪卫队。然而,在卢瓦尔河畔默恩,一个贵绅嘲讽了达达尼昂的马。倍感羞辱,达达尼昂决定与他决斗,但仆众打昏达达尼昂,弄断他的剑。他给火枪队长德·特雷维尔的介绍信也被偷。达达尼昂决意复仇,后续故事显示这是德·罗什福尔伯爵红衣主教黎塞留的手下,当时他正在给米莱迪·德·温特送信,后者也是黎塞留的手下。

到了巴黎,达达尼昂在火枪队总部遇到德·特雷维尔,但由于弄丢介绍信,特雷维尔拒绝他的申请。透过窗户,达达尼昂看到路过的德·罗什福尔,便冲出去,与他对峙。但在过程中,他不小心冒犯三名火枪手,阿多斯波尔多斯阿拉密斯,三人都要求与达达尼昂在下午决斗。

当达达尼昂为第一场决斗做准备时,他发现阿多斯的助手竟然是波尔多斯和阿拉密斯。但正当决斗要开始时,红衣主教黎塞留的卫队出现,准备因非法决斗逮捕火枪手们。虽然在人数上占劣势,四人联手出击,以少胜多。在过程中,达达尼昂与主教卫队长,出名的斗士朱萨克决斗取胜。获悉此事,国王路易十三任命达达尼昂为德·艾萨尔卫队成员,并给他40皮斯托尔(金币)的赏金。

达达尼昂租居所,雇佣仆人布朗歇,并根据国王的意思,加入德·艾萨尔卫队,该卫队相对低一级,达达尼昂必须在那里服役满两年后才能被考虑升职为火枪手。尔后,房东找到达达尼昂,讨论他妻子波那瑟夫人被拐的事情(当时她已被释放)。达达尼昂看到年轻美貌的房东太太后一见倾心。波那瑟夫人在法国王后奥地利的安娜那里做侍女,而王后则与白金汉公爵偷情。王后从丈夫路易十三那里得到礼物,但为讨好情人,她把钻石给他作为定情物。黎塞留想要发动英法战争,决定将其揭露。他很快组织妥当,并说服国王要求王后穿戴钻石入场。

波那瑟被黎塞留控制,波那瑟夫人无法打发他走,但达达尼昂和他的朋友们决定帮忙。一路上,他们被主教的党羽攻击,达达尼昂差点击杀德·瓦尔德伯爵,结果只有达达尼昂和仆人布朗歇到达伦敦。虽然米莱迪偷走别针上的两个钻石,但白金汉公爵成功地拖延小偷的行程,补上剩余的珠宝。达达尼昂将珠宝及时交给安娜王后,挽回她的面子,并得到一个美丽的戒指作为感谢。随后,达达尼昂前去与波那瑟夫人约会,但她不开门。他注意到出事地点有打斗挣扎的迹象,问询后发现黎塞留命令德·罗什福尔和波那瑟先生袭击波那瑟夫人,将她禁闭起来。

达达尼昂找到他的朋友,朋友们都从伤病中走出来。达达尼昂回到巴黎,正式约见米莱迪·德·温特,发现这是红衣主教的密探。然而,这并没有打消达达尼昂的兴趣,他很快爱上这位美貌的夫人,但却从使女那里得知夫人其实对他毫无兴趣。在尔后的幽会当中,达达尼昂假扮成德·瓦尔德伯爵(当时漆黑一片),发现米莱迪肩上烙有百合花,这代表她有前科。达达尼昂躲开米莱迪的攻击,并及时赶到拉罗舍尔围城战。

黎塞留主持拉罗舍尔围城战,亨利-保罗·莫特[8]绘制

米莱迪屡次暗杀达达尼昂未能成功,并得知王后将波那瑟夫人从监狱里救出来。在酒馆里,火枪手们偷听主教要米莱迪谋杀白金汉公爵(他支持拉罗舍尔叛乱,并派兵前去支援)。主教甚至为米莱迪提供赦免令,但阿多斯从她那里将赦免令抢回来。第二天早上,阿多斯为寻找一个谈话的方便之处,便与军队打赌,夸口自己和同伴们可以在棱堡里待一小时(在一小时之前被德·艾萨尔控制)。他们获得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并击毙22个敌人,找到方式来提醒德·温特和白金汉公爵。米莱迪一到英国就被关起来,但她诱惑警卫费尔顿(对真人约翰·费尔顿的虚构),唆使他放自己出去,并令他刺杀白金汉公爵。 回到法国后,米莱迪藏在女修道院中,发现波那瑟夫人也在那里。天真的波那瑟夫人追随米莱迪,认为这样可以回到达达尼昂身边,然而却在达达尼昂赶到之前中毒身亡。

火枪手们在米莱迪回到红衣主教黎塞留身边之前找到她。他们找到一名官方刽子手,对她进行审判,并判处死刑。执行完成后,四人回到拉罗舍尔围城战中。达达尼昂又碰上一路上让他烦不胜烦的绅士罗什福尔伯爵。罗什福尔逮捕达达尼昂,将他直接带到红衣主教那里。当问起米莱迪下落时,达达尼昂递出赦免令,上面写着持有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经主教许可过的。赦免令本身并没有起到保护作用,但却让主教为之一笑。然而,主教对达达尼昂的厚颜无耻深感震动,并为摆脱狡猾奸诈的米莱迪而暗自高兴。主教撕毁赦免令,写下一份新推荐书,告知本推荐书的持有人将会晋升为火枪队的副队长。主教称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本推荐书来获得晋升,但暗示这是为达达尼昂预留的。达达尼昂把推荐书递给阿多斯、波尔托斯、阿拉密斯三人,但他们都表示拒绝,称达达尼昂才是最佳人选。

拉罗舍尔围城战在1628年结束,也标志着本小说的结束。阿拉密斯回到修道院、波尔托斯迎娶富有的太太,阿多斯在达达尼昂手下效力到1631年后,回到乡下的宅子里。

四个火枪手在小说《二十年后》中再次团聚。

主要人物

火枪手

  • 达达尼昂:加斯科尼的年轻贵族,为加入火枪卫队而只身来到巴黎。他不是标题中“三个”火枪手中的“其中之一”,但他担任火枪手一职。由于阴差阳错,达达尼昂跑到了德·艾萨尔而不是德·特雷维尔手下效力。小说讲述了达达尼昂试图成为一名火枪手的经历。
  • 阿多斯:火枪手,达达尼昂的好友之一。
  • 波尔多斯:火枪手,达达尼昂的好友之一。
  • 阿拉密斯:火枪手,达达尼昂的好友之一。

随从

  • 布朗歇:达达尼昂的随从。
  • 格里莫:阿多斯的随从。
  • 木斯克东:波尔托斯的随从。
  • 巴赞:阿拉密斯的随从。

其它人

  • 国王路易十三:法兰西的第一号人物,受红衣主教的挑拨而冷落王后奥地利的安娜
  • 王后奥地利的安娜:因为她没有给予红衣主教所要求的感情,所以红衣主教对她怀恨在心,不断陷害她。
  • 红衣主教黎塞留:法国首相,法兰西的第二号人物。
  • 德·特雷维尔:国王火枪队队长,达达尼昂等人的保护伞。
  • 米莱迪(Milady de Winter):红衣主教的帮凶,最终被达达尼昂等人处死。
  • 波那瑟:达达尼昂的房东。
  • 波那瑟夫人(Constance Bonacieux):达达尼昂的房东太太及情人,王后的侍女,最后被米莱迪毒死。
  • 白金汉公爵:英国首相,安娜王后的情人,最后被费尔顿所刺杀。
  • 德·温特勋爵:米莱迪小叔子,后协助达达尼昂等人抓住米莱迪。
  • 费尔顿:英国海军中尉,关押米莱迪时被其迷惑,救走米莱迪,并刺杀白金汉公爵。

版本

1846年,《三个火枪手》被翻译成为英语。在三个英语版中,威廉·巴罗(W.Barrow,1817-1877)译本依然在用,现为牛津世界经典1999年版。为了符合十九世纪英语标准,对性的所有显性和隐性描述都被删除,影响了许多场景的可读性,例如达达尼昂和米莱迪的一幕。

最近的标准英语译本来自理查德·皮维尔(R.Pevear,2006)版,他在引言中称许多现代译本是“教科书式的拙劣翻译”,“在大仲马的作品上误导了许多读者。”[9]

影响

《三劍客》#1,1941年《经典卡通》

《三个火枪手》三部曲是指大仲马的三部系列小说,另两部是《二十年后》、《布拉热洛纳子爵》(第二部又译《续侠隐记》,第三部又译《小侠隐记》、《布拉日隆子爵》、《露易絲·拉·瓦里埃爾》、《鐵面人》)。

本書是对金庸先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金庸曾对池田大作说过,“在所有中外作家中,我最喜欢的的确是大仲马,从十二三岁时开始喜欢,直到如今,从不变心”。在所有大仲马作品中,“《侠隐记》(即《三个火枪手》,或译《三剑客》)一书对我一生影响极大,我之写武侠小说,可说是受了此书的启发”,“《三剑客》教了我怎样活用历史故事”。[10]

改编作品

电影《三个火枪手》

參考資料

注释

  1. Dumas, Alexandre. . [2014-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6).
  2. Dumas, Alexandre. . [2014-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3. Mémoires de M. d'Artagnan, capitaine lieutenant de la première compagnie des Mousquetaires du Roi
  4. Gatien de Courtilz de Sandras 科隆, 1700
  5. Eugène d'Auriac, de la Bibliothèque Royale
  6. d'Artagnan, Capitaine-Lieutenant des Mousquetaires– Sa vie aventureuse– Ses duels– etc. 根据德·桑德拉斯。Editions de La Table Ronde, Paris, 1993 ISBN 978-2-7103-0559-0
  7. Maurice Leloir,1894
  8. Henri-Paul Motte,1881
  9. Dumas, Alexandre The Three Musketeers, Penguin Classics Deluxe Edition, "A Note on the Translation", page xxi
  10. . 环球时报. 2012-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5).

文献

  • Cooper, Barbara T., "Alexandre Dumas, père", in Dictionary of Literary Biography, Vol. 119: Nineteenth-Century French Fiction Writers: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1800–1860, edited by Catharine Savage Brosman, Gale Research, 1992, pp. 98–119.
  • Hemmings, F. W. J., "Alexandre Dumas Père", in European Writers: The Romantic Century, Vol. 6, edited by Jacques Barzun and George Stade,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85, pp. 719–43.
  • Foote-Greenwell, Victoria, "The Life and Resurrection of Alexandre Dumas", in Smithsonian, July 1996, p. 110.
  • Thayer, Tiffany, "Three Musketeers", New York: Citadel Press, 1939. (On the hard cover, the title is printed as "Tiffany Thayer's Three Musketeers".)
  • Discussion of the work, bibliography and link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Bibliography and references for The Three Musketeer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外部链接

版本

资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