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民国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财政人民委员会的銀行管理機構,资本由国库于预算中拨给。第一任行长为毛泽民。其业务包括分行、支行、兑换处等。办理抵押贷款存款票据买卖贴现、汇兑、发行钞票、代理国家金库,另外还发行革命公及经济建设公债。[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一元货币

历史

初创

1931年11月2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筹建国家银行并委派毛泽民担任行长。筹建时仅有5人:行长毛泽民、会计科科长曹菊如、业务科科长赖祖烈、总务科科长莫均涛、会计钱希均

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江西省瑞金市叶坪成立,毛泽民任行长,李六和为副行长,贺子珍为印钞所长。创建之初,国家银行加上行长仅有5名工作人员,需负责红军部队的军需物资、政府机关的一切费用、苏区军民的衣食。按章程规定,建立国家银行需财政部拨款1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其中80万元为债款,另20万元是从闽西工农银行转来的,不久又被财政部调走了。1932年3月下旬,毛泽东率军占领漳州城,毛泽民率领前方没收征集委员会随军来到漳州。靠这次战争中的缴获物资等,毛泽民筹集到大量物资和大洋,保证了国家银行的有效运行。1932年4月初,国家银行福建分行在汀州正式成立,赖祖烈任分行行长。不久,江西分行也在宁都成立。[2]

国家银行内设会计科、稽核处、国库处、业务处,党支部书记曹菊如

1933年设立银行学校。

货币发行

1932年7月7日,国家银行正式发行统一的纸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银币券,又称“苏维埃国币”,为黄亚光设计,有1元、5角、2角、1角、5分五种面额。每种纸币正面都印有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和国家财政部部长邓子恢的俄文签字。早在1931年11月,原江西省苏维埃政府造币厂奉命迁瑞金叶坪杨溪村,改为中央造币厂,谢里仁任厂长,铸造袁大头和孙小头银币。苏维埃政权的纸币发行后,自制银元也开始酝酿,后铸造了壹圆面值“工人”银元及一分、伍分铜币和贰角银币。1932年冬,随着国家银行业务的逐渐成熟,总行开始实行处、科两级管理。[2]

艰难维持

1933年初,主力红军的筹款任务被取消,断绝了国家银行的主要财源,国家银行被命令大量印制货币,银币券贬值。1933年4月,国家银行随中央机关迁到沙洲坝后,工作人员增加到50多人。1934年7月,国家银行迁到下陂子。[2][3]

长征及之后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因战争失利被迫离开中央苏区进行长征,10月中旬,国家银行被编为军委直属纵队第十五大队,毛泽民任政治委员,由几百人轮流着一百多副担子,抬着黄金、白银、银元和印票子的纸张、机器、由一个连护卫着开始踏上长征。

1935年1月初,红军攻占遵义后,成立没收征发委员会,由苏区财政部部长林伯渠任主任,毛泽民任副主任。红军在遵义期间,国家银行进行了货币发行和回笼,发行苏区货币的同时,在狮子桥、丁字口、万寿桥等处设立兑换点,让群众自由按市价兑换银元、食盐和烟等实物。当时的收兑比价为一元苏币换一元二角现洋。[4]

银行随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参加长征的14名苏维埃国家银行干部,牺牲了6人,8人走到了陕北,尚存有黄金2担、白银及银元12担。1935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将银行名称改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简称“西北分行”),行址初设在瓦窑堡。兼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西北办事处财政部会计科。1936年7月,随中共中央迁至保安;1937年1月,再迁至延安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0月银行西北分行改名为“陕甘宁边区银行”(简称“边区银行”),总行设在延安。至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名义上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5]

收兑

1955年,国家又以1.05:1收兑存世的苏区货币。

纪念

  • 贵州遵义,中央没征委员会和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办公旧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老城杨柳街口。1999年遵义市政府拔专款修复。陈列有林伯渠、毛泽民、钱之光、李井泉等同志的住室及银行管理科、发行科、出纳科、会计科和没收征发委员会办公室等。[4]
  • 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瑞金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史陈列馆。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拨出专款按原貌异地修复国家银行沙洲坝新屋家旧址,2005年7月8日落成正式对外开放。[6]

货币发行

纸币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银币券,1932年7月开始发行,面值为壹元、伍角、贰角、壹角、伍分5种,另有拾元、伍元两种高面值银币券没有发行。发行的银币券中,壹元有7个版别,伍角有4个版别,贰角有5个版别,壹角有4个版别,伍分有6个版别。[3]

面值尺寸[7]颜色、图案、钱文[8]发行介绍正面图片背面图片
5分银币券49mm×83mm
50mm×83mm
49mm宽的正面为翠绿色,50mm宽的正面为棕色,正中为工农红军行军图,行军图两侧为世界地图及大写面额“伍分”,上端印有“”,四角另印有币值,下端印有毛泽民邓子恢俄文签字[9][2],最下端印“”。
背面均为浅紫色,中央为阿拉伯数字面额“0.05”,面额两侧为五星,五星中有锤子与镰刀)标识,面额上方为“”字样,下方为“公暦一九三二年”字样。
1角银币券55mm×94mm
55mm×92mm
正面为枣红色,中央为花卉图案及大写面额“壹角”,上端印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四角另印有币值,下端印有毛泽民和邓子恢的俄文签字,最下端印“☆憑票十張兑换銀幣壹圓☆”。
背面为褐红色,下端印“公历一九三二年”字样,正中印着锤子与镰刀()标识。
2角银币券69mm×97mm
68mm×98mm
70mm×95mm
正面为深蓝色,正中为列宁头像,头像两侧为大写面额“貳角”,上端印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四角另印有币值,下端印有毛泽民和邓子恢的俄文签字,最下端印“憑票伍張兑换銀幣壹圓”。
背面为浅紫色版,正中图案由地球、麦穗、五星等组成,印有锤子与镰刀()标识的地球图案位于正中,地球左右各有一束麦穗,上方为五角星,麦穗下方为为年号“1932”。中央图案上方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字样,两侧为大五角星,五角星内各有一个阿拉伯数字面额“0.2”。背面四角有大写面额,最上方有货币编码。
5角银币券67mm×98mm
68mm×97mm
68mm×98mm
70mm×98mm
正面为深紫色,正中为八瓣梅花,梅花两侧为世界地图及大写面额“伍角”,上端印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四角另印有币值,最下端印“憑票弍張兑换銀幣壹圓”字样。在中央图案上方有相同的两串编码,下方有有毛泽民和邓子恢的俄文签字。
背面为红褐色,正中为八瓣梅花,上端印“國家銀行”,下端印“一九三三年”。
1元银币券68mm×118mm
67mm×118mm
66mm×119mm
67mm×117mm
65mm×117mm
66mm×117mm
正面为枣红色,中央为大写面额“壹圓”字样和列宁头像,上端印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四角另印有币值,最下端印“憑票即付銀幣壹元”字样。在中央图案上方有相同的两串编码,下方有有毛泽民和邓子恢的俄文签字。
纸币背面为绿色,四周印花纹图案,图案中央为大写的英文“ONE”,左右两则为阿拉伯数字“1”。上端写有“国家银行”,下端为“1932”字样。[10]

银币

中央造币厂成立后,利用收集的银器和首饰为原料,并按设计图样刻制钢模,铸造了苏维埃政权的银币。1932年开始铸造的贰角银毫,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早的金属货币。1934年發行一元銀幣[3]

面值尺寸、成色、重量图案、钱文发行正面图片背面图片
贰角银毫重一钱四分四厘正面外围上铸“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字样,下铸“公历一九三二年”或“公历一九三三年”字样,上方与下方两行字之间,有小五角星隔开,中间直书“贰角”二字
背面有麦穗、地球、镰刀、铁锤,下有嘉禾,上有一小五角星组成的图案,图案上方有“每五枚当壹圆”的字样。[3]
为1932年和1933年造
一元銀幣

铜币

面值尺寸、成色、重量图案、钱文发行正面图片背面图片
一分铜币红铜铸造
重约1.8g
直径18mm
厚1mm
正面上端为五角星,左右两侧麦穗环绕,中间直书“一分”二字。
背面铸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字样,中间有镰刀、铁锤和框内隐刻有斜纹的阿拉伯数字“1”字组成的图案,币面边缘为机械工业齿轮修饰,币边为光边。[3]
伍分铜币红铜铸造
重量约7.1g
直径26mm
厚1.7mm
正面上端为五角星,左右两侧麦穗环绕,中间横书“伍分”二字。
背面外围上方铸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楷书,下方铸有“每二十枚当国币壹圆”字样,上方与下方两行字之间,有小五角星隔开,中间是一圈珠环、中国版图、镰刀、铁锤组成的图案,币边缘也是机械工业齿轮修饰,币边为齿纹边和光边两种。根据背面团的差异,伍分铜板可分数十种版别。[3]

参考资料

  1. . [2007-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2.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4-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 巫中民. . 冠豸山鉴宝网. [2014-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5).
  4. . [2014-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31).
  5. 尔冬强. . 《中国城市金融》2005年 第4期. [2009-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6. 苏维埃国家银行的建立及其历史作用
  7. . 中国钱币在线. [2014-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5).
  8. . 甘肃日报. 2003-03-21 [2014-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9.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4-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0).
  10. . 江西新闻网-江西晨报. 2013-06-18 [2014-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