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新光平民发展协会
新光平民发展协会(简称人大新光协会、新光协会、人大新光、新光)是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社团,创办于2011年4月,发起人吴俊东,[1] 同月创办“新光夜校”,为人大的后勤工人办学,曾被《人民日报》[2]、《中国青年报》[3]等媒体报道。2017年4月25日,新光协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开信宣布夜校停办。[4][5][6] 《南方都市报》社论评论说:“公益行动者的工作不符合受益人的需求”,夜校“留给公益界的难题还有待回答。”[7] 媒体人翰墨评论说:“一些民间团体给劳动者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但由于工作繁忙,他们选择敬而远之。”[8] 据中央社报道,“新光夜校”是因“工友的工时变长、待遇未随之提升,夜校参与率严重下滑被迫停办”,“其后,新光协会为替工友维权,与校方及管理工友的后勤集团日益紧张。”2018年暑假,会长陈可欣等协会成员参与了佳士事件。2019年1月2日,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微信公众号公告宣布新光协会即日起暂停活动、限期整改,限期3个月。1月4日,新光协会发出声明表示,秉持人大精神为工人发声却遭整改,他们无法接受。[9] 1月18日,人大后勤集团、人大学生处发布通报称,人大一位后勤工人伙同新光协会部分学生盗刷食堂餐费,并再次警告新光协会。[10] 1月21日,人大团委社团部、学生社团联合会宣布,即日起注销新光协会。
参考文献
- 陈少远. . 中国教育报. 2015-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5).
- 肖家鑫、王锦涛. . 人民日报. 2015-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 唐轶. . 中国青年报. 2014-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5).
- 何利权. . 澎湃新闻. 2017-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 程盟超. . 中国青年报. 2017-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5).
- 张舒. . 法治周末. 2017-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6).
- 南都社论. . 南方都市报. 2017-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
- 翰墨. . 新京报. 2017-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
- 杨升儒. . 中央社. 2019-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5).
- . 观察者网. 2019-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