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大學法學院

中國文化大學法學院英語:),簡稱文大法學院,為中國文化大學十三學院之一,源自設立於1962年的「中國文化研究所法律學門」與成立於1966年的「中國文化學院法學部法律學系」。目前,其設有法律學系學士班(分有法學組、財經法律組、企業金融法制組)、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博士班,是臺灣私立法學系所中,學生人數第二多者。
創設至今,其已培育超過5,000名法學專業人士,亦曾榮獲2014年由遠見雜誌所發表之「企業最愛研究所調查」的「法律/政治領域」中,同臺大、政大等六所大學共列「金牌學校」之殊榮。[1]

中國文化大學法學院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
College of Law
创建时间1980年
学校类型私立
院長王志誠
教师人數100餘人(含兼任師資)
人數1254(109學年度
研究生人數335(109學年度)
校址陽明山校本部
臺北市士林區陽明里華岡路55號
博愛校區大新館
臺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127號
代表色 紫色
隶属中國文化大學
網站https://law.pccu.edu.tw/bin/home.php

沿革

  • 1962年,中國文化研究所設立「法律學門」,乃文大法學教育與法學研究之嚆矢。
  • 1963年,中國文化研究所更名為中國文化學院。
  • 1964年,「中國文化學院研究部法律學研究所」成立。
  • 1966年,「中國文化學院法學部法律學系」成立。
  • 1977年,法學部法律學系增班分設「法學組」與「財經法律組」。
  • 1980年,因應中國文化學院升格為中國文化大學,原法律學研究所與法律學系,即分別改制為「中國文化大學研究學院法律學研究所」與「中國文化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
  • 1985年,文大決議不設研究學院,因此各研究所歸建於各學系。法律學研究所與法律學系,兩組織即於行政上統一。
  • 1986年,文大裁撤社會科學院,原社會科學院之新聞學系、市政學系、勞工關係學系、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被併入法學院。
  • 1989年,原法學院之新聞學系,與廣告學系、印刷工程學系共組新聞暨傳播學院
  • 1993年,原法學院之市政學系,與建築學系、景觀學系共組環境設計學院
  • 1997年,原為夜間部性質之行政管理學系,因改制轉型而隸屬於法學院。
  • 2002年,文大決議以法律學系單獨組成法學院。原法學院之政治學系、經濟學系、勞工關係學系所、社會福利學系、行政管理學系、中山學術研究所、中國大陸研究所、美國研究所等,則移隸再成立之社會科學院。同年,法學院法律學系設立「碩士在職專班」。
  • 2003年,文大購入博愛特區內的土地與建物並設立大新館,其亦將法學院大學部之三、四年級課程與研究所課程,移至大新館教學。
  • 2007年,文大將大賢館撥建為法學院院館,乃今日文大法學院之主要所在。
  • 2011年,法學院法律學系設立「博士班」。
  • 2020年,法學院法律學系自109學年度起增設「企業金融法制組」。

歷任院長

  • 查良鑑(1980-1986)
  • 鄭玉波(1986-1990)
  • 施建生(1990-1992)
  • 呂秋文(1992)
  • 朱堅章(1993)
  • 楊建華(1994-1998)
  • 江炳倫(1998-1992)
  • 姚思遠(2002-2009)
  • 梁宇賢(2009-2011)
  • 何曜琛(2011-2017)
  • 許惠峰(2017-2020)
  • 王志誠(2020- )

系所單位

法律學系

  • 學士班
    • 法學組:每年級分為A、B、C三班。自109學年度起,法學組班數由三班調整為兩班。
    • 財經法律組:每年級分為A、B兩班。
    • 企業金融法制組:自109學年度起,每年級有一班。
  • 碩士班
  • 碩士在職專班
  • 博士班

學術研究

研究中心

為發展國內法律學術之研究,文大法學院現擁有五大研究中心。

  • 民事法研究中心
  • 刑事法研究中心
  • 公法、勞動法暨社會法研究中心
  • 國際法研究中心
  • 財經法研究中心

期刊

  • 《華岡法粹》:為創刊於1968年之法學研究期刊,現為半年刊。截至2020年1月,已出刊至第67期。

教學空間

博愛校區大新館

文大法學院學生之主要上課地點,分別為「陽明山校本部大賢館」與「博愛校區大新館」。

大賢館

位於陽明山校本部之大賢館,為學士班一、二年級之上課地點,其擁有「法律專業圖書區」、「研討閱覽室」、「華岡法律服務中心」、「實習法庭」等設施。

大新館

位於臺北市博愛特區之大新館,原係臺灣新生報之舊大樓。其緊臨東吳大學城中校區、臺北市立大學博愛校區;比鄰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臺灣高等法院臺北地方法院臺北地方檢察署等多個司法單位。於2003年起,為學士班三、四年級、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博士班的上課教室,設有「書報閱覽室」、「學生自習室」、「討論小間」等空間。

知名校友

自文大法學院畢業者,於各界皆有傑出之表現,唯因人數眾多,僅將社會大眾較為熟知之校友簡列如後:

學術界

  • 楊奕華(前東吳大學法學院院長)
  • 張東亮(東海大學法律系創系主任)
  • 林宜男(淡江大學人力資源處人資長)
  • 林江峰(前淡江大學商管EMBA在職專班執行長)
  • 楊偉文(前開南大學法律系主任)
  • 陳俊仁(前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系主任)
  • 許政賢(前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 陳月端(國立高雄大學校長)

司法官

  • 蔡清祥(法務部部長)
  • 陳明堂(法務部政務次長)
  • 呂文忠(法務部調查局局長)
  • 林錦村(法務部檢察司司長)
  • 姜仁脩(懲戒法院院長)
  • 李海龍(法務部司法官學院主任秘書)
  • 周煙平(臺灣新竹地方法院院長)
  • 陳盈錦(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副署長)
  • 李菀芬(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宜蘭分署長)
  • 沈應南(最高行政法院法官)
  • 張浴美(臺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庭長)
  • 邢泰釗(台灣高等檢察署檢察長)
  • 蔡日昇(台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 蔡瑞宗(最高檢察署檢察官)
  • 周志榮(最高檢察署檢察官)
  • 楊秀美(最高檢察署檢察官)
  • 張宏謀(臺中高分檢主任檢察官)
  • 施慶堂(花蓮高分檢檢察官)
  • 楊仁壽(前大法官、前最高法院院長)
  • 林國賢(前大法官、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長)
  • 蔡清遊(前大法官)
  • 劉介民(前最高法院法官)
  • 劉福來(前最高法院法官)
  • 韓金秀(前最高法院法官)
  • 花滿堂(前最高法院法官兼刑事庭發言人)
  • 鄭小康(前最高行政法院法官兼發言人)
  • 黃水通(前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
  • 楊隆順(前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
  • 陳晴教(前臺灣高等法院行政庭長)
  • 王玉成(前台南高分院院長)
  • 陳守煌(前高檢署檢察長)
  • 林朝松(前花蓮高分檢檢察長)
  • 陳榮宗(前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 曾瑞慶(前法務部行政執行署高雄分署長)

工商業界

  • 周俊吉(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
  • 陳允懋(瑞銀集團USB台灣區董事總經理)
  • 陳建成(新光行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陳漢國(台灣銀行企劃部法律事務中心主任兼治理主管)
  • 李虹明(國泰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 黃劍輝(築禾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負責人)
  • 吳紹興(前法源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洪天理(九族文化村總經理)

政治界

  • 洪秀柱(前國民黨主席)
  • 焦仁和(前僑委會委員長/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
  • 李復甸(前監察委員、前立法委員)
  • 李伸一(前監察委員)
  • 陳健民(前監察委員)
  • 紀國棟(前立法委員)
  • 高振群(前國安局副秘書長)
  • 林宜男(前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
  • 嚴祥鸞(前北市府勞工局長)
  • 洪玉欽(前立法委員)
  • 尤 清(前立法委員)
  • 彭心儀(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員)
  • 吳威志(現任臺中市政府勞工局局長)
  • 陳月端(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
  • 王厚誠(勞動部綜合規劃司司長)

註釋

  1. 華夏導報. . [2015-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