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机械工业部

在莫斯科Большая Ордынка大街24-26号的部机关办公大楼

中型机械工业部(МСМ СССР)是苏联政府负责核工业的一个中央部委。

历史

1938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发表了铀的链式核裂变苏联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尤里·波里索维奇·哈里顿雅可夫·鲍里索维奇·泽尔多维奇对产生链式核裂变的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1939年10月完成了《铀的主要同位素的链式裂变研究》与《论慢中子作用下铀的链式裂变反应》,发表在苏联《实验物理和理论物理》杂志上,系统阐明了铀-238只能用重水做减速剂才能链式裂变;铀-235在浓缩含量大于0.7%以上可以用轻水做减速剂发生链式反应。1940年3月,二人完成第三篇论文《铀核链式裂变的动力学问题研究》,发表在《实验物理和理论物理》杂志1940年第5期,阐明了核反应堆设计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物理过程、慢中子与快中子的反应截面,缓发中子对超临界的影响、核能制造炸弹获取能量的可能性,理论计算得出了铀-235在快中子照射下的临界质量是10kg。

1939年,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物理技术研究所核研究室年轻的核物理学家格奥尔基·尼古拉耶维奇·弗廖罗夫与鲁西诺夫实验测量了每个铀核裂变时释放的次级中子数为3±1个。1940年5月弗廖罗夫与康斯坦丁·彼得扎克为屏蔽宇宙射线影响在莫斯科迪纳摩地铁站的位于地下60米深井下进行不同能量中子源作用下铀核裂变释放中子流量的实验时,发现了自發裂變现象,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

苏德战争爆发后,由於纳粹德国轴心国的闪击战,蘇聯直到1942年都未以積極的態度去進行核武器的開發。1941年12月下旬至1942年4月,弗廖罗夫(後來成為蘇聯核物理的领军人物、苏联科学院院长)寫了一封秘信給库尔恰托夫、苏联国防委员会科学部门全权代表、化学家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卡夫塔诺夫、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三人,指出美國、英國,甚至是德國自1939年發現了核分裂後,都不再於物理科學刊物上發表相關訊息。這些學術機構完全不透漏成果的現象十分可疑,弗廖罗夫力促史達林趕緊展開核武研究工程,他相信其他國家已各自展開了他們的秘密核研究。1942年5月,苏联国防委员会科学部门全权代表、化学家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卡夫塔诺夫阿布拉姆·费多罗维奇·约费院士向斯大林呈递报告,论证了在苏联为解决原子武器问题成立科学中心的必要性。苏联国防委员会中由莫洛托夫分管这一工作。1942年9月底,斯大林召集约费院士、卡皮察院士、物理化学家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谢苗诺夫院士、放射化学家维塔利·格里戈里耶维奇·赫洛平院士、化学家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卡夫塔诺夫、库尔恰托夫等人,讨论了德国、美国和英国在研原子弹的情报,听取了科学家的意见后,斯大林作出结论:“我们也要研制原子弹”。1942年9月28日苏联国防委员会签发第2352号《关于涉铀研究的组织工作》,授权苏联科学院恢复“关于原子能利用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在1943年4月1日前提交制造铀弹的可行性报告。在苏联科学院的战时疏散地喀山设立实验室。1942年11月27日苏联国防委员会签发第2542号《关于采铀工作》的决议,要求有色冶金工人人民委员部稀有金属工业总局进一步加快塔波沙尔铀矿开采和B厂提炼。1942年10月,內務人民委員部提交了一份探討核武器可行性的英國「穆德委員會」報告影本,從而令史達林下令展開蘇聯的核武開發計畫(儘管資源相當有限)。蘇聯科學院選擇了擁有廣泛核物理閱歷的庫爾恰托夫負責这方面工作,約費院士也向莫洛托夫推薦庫爾恰托夫,莫洛托夫向史達林進言讓庫爾恰托夫主持原子能研发业务工作。庫爾恰托夫战争爆发后从事对抗磁性水雷的研究,之後研究坦克装甲,这时才归队恢复核物理研究。1943年2月11日苏联国防委员会签发第2872号《关于加强涉铀研究工作组织的补充措施》,原子能研究特别实验室从喀山“返疏散”到莫斯科。1943年3月10日,该实验室改称苏联科学院(列宁格勒物理技术研究所)第二实验室(现库尔恰托夫研究院)。涉铀研究工作由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兼化学工业人民委员米哈伊尔·格奥尔基耶维奇·别尔乌辛苏联国防委员会科学部门全权代表、化学家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卡夫塔诺夫领导,研究工作由庫爾恰托夫主持。1943年年中,开始研究生产高纯度石墨和反应堆用的金属铀、从反应堆生成物中提取钚的工艺。之後幾年間,原子彈的研製仍是相對較低順位的工程。1944年4月25日,在实验室工作的人有74人,其中科技人员25人。1944年底有100人。1945年底有180人。组织结构为:

  • 第一研究实验组(核反应堆物理):库尔恰托夫
  • 第二研究实验组(气体扩散法浓缩铀,1944年1月成立):基科因领导。沃兹涅先斯基、索博列夫。1947年2月实验装置启动。
  • 第三研究实验组(后处理化学):库尔恰托夫
  • 第四研究实验组(重水生产):科恩菲尔德
  • 第五研究实验组(电磁法浓缩铀):阿尔奇莫维奇领导。戈洛温、谢普金。1946年8月实验装置启动。
  • 第六研究实验组(新机组生产工艺):梅尔金
  • 第七研究实验组(快中子物理):弗廖罗夫
  • 第八研究实验组(介子研究):科佐达耶夫
  • 回旋加速器组:涅梅诺夫、杰烈波夫、格拉祖诺夫等从被围困的列宁格勒运出了战前建成的加速器,1944年9月8日在莫斯科运行,进行中子束实验,生产钚。

1944年7月10日,托尔乌辛与库尔恰托夫写了《苏联铀问题研究发展状况》报告,请求贝利亚代替莫洛托夫主管核研究工作。1944年12月3日苏联国防委员会发布第7069号决议,“责成贝利亚同志过问铀问题研究工作”。直至参与曼哈顿工程克勞斯·福克斯送來的核情报,以及波茨坦会议上美国总统杜鲁门宣扬美国首次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对斯大林搞核恫吓。美軍於廣島與長崎兩地投下原子彈後,1945年8月20日,苏联国防委员会发布第9887号决议,内容为:

  • 成立国防委员会专门委员会,负责原子能利用有关的各项工作,政治局委员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兼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元帅任主席,委员会成员有: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马林科夫;政治局委员、苏联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兼国家计委主席沃兹涅先斯基;弹药人民委员万尼科夫(唯一的副主席)、分管工程建设的内务副人民委员阿夫拉米·帕夫洛维奇·扎韦尼亚金中将、库尔恰托夫院士、卡皮察院士、马赫涅夫(委员会秘书)、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兼化学工业人民委员米哈伊尔·格奥尔基耶维奇·别尔乌辛
  • 成立专门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审议科技问题,成员有弹药人民委员万尼科夫(主席)、阿里汉诺夫院士(学术秘书)、沃兹涅先斯基通讯院士、扎韦尼亚金、约费院士、卡皮察院士、基科因通讯院士、库尔恰托夫院士、马赫涅夫、哈里顿教授、赫洛平院士。
  • 组建的苏联人民委员会第一管理总局,负责管理原子能有关科研、设计、建筑与生产单位,受国防委员会专门委员会领导。局长万尼科夫,第一副局长阿夫拉米·帕夫洛维奇·扎韦尼亚金中将,副局长鲍利索夫(国家计委特设第一局长)、梅什克(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反间谍总局副局长)、安德罗波夫(有色冶金副人民委员)、卡萨特金。稍后,又增加了副局长:叶菲姆·帕夫洛维奇·斯拉夫斯基(有色冶金副人民委员)、叶梅利扬诺夫教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主席)、科马洛夫斯基(内务人民委员部工业建筑工程总局局长)、科斯特科夫。机关编制762人,内设:
    • 一局(矿冶局):
    • 二局(特种企业局):
    • 三局(科研局):
    • 四局(建设局):
    • 五局(设备与仪器局):
    • 六局(物资供应局):
    • 七局(经济计划局):
    • 八局(办公厅):
  • 在国家计委特设第一局,由国家计委副主席鲍利索夫兼任局长。
  • 在国家银行单立户头,经费从国防委员会特别支出中列支。

1945年9月4日,随着战胜日本,苏联国防委员会撤销,专门委员会划归苏联人民委员会序列。

斯大林规定在五年内完成原子弹爆炸与实战化。斯大林认为在这段时间内美国暂不会对苏联实施核打击。同时,苏联人民委员会成立第二特别委员会,专门负责研制图-4战略轰炸机与喷气发动机技术,马林科夫任第二特别委员会主席,为苏联掌握原子弹的远程战略投掷能力,形成对美国最低限度的核均势而努力。

1945年12月10日,贝利亚签署苏联人民委员会第3061-915号决议,在苏联人民委员会专门委员会下设工程技术委员会,成员有: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兼化学工业人民委员米哈伊尔·格奥尔基耶维奇·别尔乌辛(主席)、叶梅利扬诺夫教授(副主席)、维亚切斯拉夫·亚历山德罗维奇·马雷舍夫技术勤务上将、分管工程建设的内务副人民委员阿夫拉米·帕夫洛维奇·扎韦尼亚金中将、阿列克先科、卡萨特金、波兹德尼亚科夫(学术秘书)。下设:

  • 第一委员会,负责人别尔乌辛、库尔恰托夫院士。分管817厂(核反应堆)设计建设。
  • 第二委员会,负责人马雷舍夫、基科因通讯院士。分管813厂(气体扩散法铀浓缩)设计建设制造。
  • 第三委员会,负责人阿列克先科、阿尔奇莫维奇教授。分管814厂(电磁法铀浓缩)设计建设制造。
  • 第四委员会,负责人卡萨特金、科恩菲尔德教授。分管化工原料生产厂设计建设。
  • 第五委员会,负责人扎韦尼亚金、普拉夫久克教授。分管矿冶厂设计建设。

1946年4月9日,斯大林签署苏联人民委员会第803-325号《有关苏联人民委员会第一管理总局有关问题的决议》,把专门委员会技术委员会与工程技术委员会合并为科学技术委员会,由万尼科夫(主席)、库尔恰托夫院士(副主席)、米哈伊尔·格奥尔基耶维奇·别尔乌辛(副主席)、约费院士、赫洛平院士、阿里汉诺夫院士、谢苗诺夫院士、基科因通讯院士、斯科别利岑通讯院士、哈里顿教授、维亚切斯拉夫·亚历山德罗维奇·马雷舍夫技术勤务上将、阿夫拉米·帕夫洛维奇·扎韦尼亚金中将、波兹德尼亚科夫(学术秘书)、列伊彭斯基教授组成。下设:

  • 第一委员会分管石墨核反应堆与重水反应堆设计建设。主席别尔乌辛,学术秘书卡利宁,成员库尔恰托夫院士、阿里汉诺夫院士、波兹德尼亚科夫、罗姆教授、多列扎利教授、绍尔科维奇、谢普金、卡扎科夫。
  • 第二委员会分管气体扩散法铀浓缩设计建设制造。主席马雷舍夫,副主席波利科夫斯基,学术秘书杰尼索夫,成员基科因通讯院士、沃兹涅先斯基通讯院士、叶良、波兹德尼亚科夫
  • 第三委员会分管电磁法与离子法铀浓缩)设计建设制造。主席卡巴诺夫、副主席负责人阿列克先科,学术秘书科兹林斯基,成员有阿尔奇莫维奇教授、维克申斯基、叶夫列莫夫、列别杰夫、波波夫。
  • 第四委员会分管化学冶金设计建设。主席叶梅利扬诺夫,副主席安德罗波夫
  • 第五委员会分管工业卫生。主席帕林。

該工程於高爾基州薩羅夫進行,同時也將該地名字改為「阿爾扎馬斯-16」。研究工作由库尔恰托夫院士主持。開發團隊(包括了數位蘇聯核科學的專家,如尤里·波里索维奇·哈里顿雅可夫·泽尔多维奇)有著美國政府的協助,更深一層的資訊又有福克斯臥底,但卡皮察院士认为“向我们提供的(美国核)情报是为了把我们引向岐途”,贝利亚與庫爾恰托夫因盡可能採取每一項細節都自行測試的作法。特別是貝利亞還以自己的情報機關作為第三者,檢查科學家團隊的結論是否有問題。

贝利亚與庫爾恰托夫领导下的各分系统:

  • 石墨反应堆:采用了与美国不同的方案:将铀棒垂直放置,而不是水平放置。1946年12月25日晚18时,苏联也是欧洲第一座原子反应堆“Ф-1”开始临界运行,装入34.8吨金属铀、12.9吨二氧化铀、420吨核级超纯石墨,功率100瓦,瞬间功率3800瓦。
  • 反应堆金属铀燃料:莫斯科以东70km的埃列克特罗斯塔利市的第12厂,负责氧化铀生产与金属铀核燃料生产。
  • 车里雅宾斯克州克孜勒塔什湖南岸建设817厂,对外地址车里雅宾斯克-40,包括А厂:石墨堆;Б厂:放射化学厂;В厂:化工冶金厂。厂长穆兹鲁科夫,总工程师叶菲姆·帕夫洛维奇·斯拉夫斯基。石墨堆系统总设计师为莫斯科化工机械制造研究所所长多列扎利。反应堆建于地下混凝土深井中,井壁厚3米,外包钢制水箱,井内径9.4m,设1168根燃料槽。1946年9月开工,1947年1月完成40m深基坑开挖,1947年末主体工程竣工,1948年1月开始安装调试,1948年6月初开始安装核燃料,6月10日19时装入72.6吨金属铀后达到1000千瓦链式反应。6月22日达到满功率100兆瓦。1948年12月22日首批铀块出堆送入Б厂。Б厂是在1948年8月末完成主体施工开始遥控设备安装。1949年2月26日首批钚浓缩液从Б厂出厂送入В厂,首先由第九车间生产出硝酸钚,然后由第四车间还原生产金属钚,最后送入第11车间机加工。1949年8月初生产出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的两个钚半球。
  • 钚分离:维塔利·格里戈里耶维奇·赫洛平领导的苏联科学院镭研究所承担
  • 铀矿地质、采掘、矿冶、钚提取技术,由内务人民委员部第九研究所(特种金属研究所)承担
  • 金属铀生产:有色冶金工业人民委员部稀有金属工业总局稀有金属研究所镭实验室在季娜伊达·瓦西烈耶夫娜·叶尔绍娃领导下,用金属镁还原四氟化铀,在高频电炉中金属冶炼,1944年12月生产出重量1kg的高纯度金属铀。
  • 核纯级石墨:莫斯科电机厂承担,1944年5月研制出灰分低于万分之四,硼低于百万分之1.7的石墨。
  • 原子弹设计:阿尔扎马斯-16的苏联科学院第二实验室第11研究所,1946年4月9日,苏联部长会议第805-327号决议设立,总设计师尤里·波里索维奇·哈里顿,1947年底竣工。1949年8月8日两颗镀镍的钚半球从车里雅宾斯克-40的В厂起运往第11研究所最后组装。
  • 原子弹总装:阿尔扎马斯-16

保密行政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44设有气体扩散浓缩铀工厂,1949年竣工投产。斯维尔德洛夫斯克-45设有电磁法浓缩铀工厂。在塔吉克的列宁纳巴德建设了第六综合厂,下设6处矿山和5处浸出厂。

1949年8月29日,第一閃電」核試驗於塞米巴拉金斯克試驗場成功引爆了蘇聯第一顆原子彈(屬內爆式鈽彈)РДС-1。至此,专门委员会召开了84次会议,颁布了1000多个以苏联国防委员会、苏联人民委员会、苏联部长会议的原子能领域的决议。

美國於1952年的「常青藤麥克」試驗中成功引爆了世界上第一顆“湿式”氫彈,高6米,直径为1.8米,重65吨。苏联氢弹計畫的領導人為维塔利·拉扎列维奇·金兹堡萨哈罗夫,後來該計畫以「 第三方法」為主導進行著。1953年8月,蘇聯在代稱為「RDS-6s」的核試驗中,成功引爆了,采用固体氘化锂6作核燃料的“干式”氢弹,当量40万吨。

1953年6月26日随着贝利亚被逮捕,撤销了苏联人民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同日,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的命令,于1953年7月1日正式组建中型机械工业部。1953年组建时,部长维亚切斯拉夫·亚历山德罗维奇·马雷舍夫,第一副部长鲍里斯·利沃维奇·万尼科夫

1956年4月,成立苏联原子能总局,直属苏联部长会议领导,负责核科学技术研究开发。1960年原子能总局改为国家和平利用原子能委员会,下设科学技术局、加速器与核研究局、同位素与辐射技术局等。核电厂的运行归全苏动力工业和电气化部。辐射监测由国家水文气象和环境控制委员会负责。1983年国家核工业控制委员会负责管理核安全。

1986年7月19日,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了特别会议,在审议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原因后决定把苏联国家和平利用原子能委员会与动力工业和电气化部中核电部分合在一起,组建苏联原子动力部。任命58岁的卢科宁为该部部长。[1]并成立新的国家核安全监督委员会。

1989年9月11日,中型机械工业部与原子动力部合并为苏联原子动力与工业部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атомной энергетики и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СССР)。[2][3]

1986年苏联核武库的弹头数达到4.5万枚,为历史最高水平。至1991年12月建造了13座生产堆和两座产氚堆,总共生产了约5.5万枚弹头,125吨军用钚,武器级高浓铀约1200吨。探明可采铀资源储量为18万吨,年产2500吨;在可地浸砂岩铀矿的找矿和铀矿原地浸出方面世界领先。第6代气体离心机转速达到15000转/分钟,其分离功单位的比能耗量是气体扩散法的百分之一。燃料组件技术能保证ввЭр-1000的压水堆能连续工作3年以上时间并且燃料元件破损率为0.005%。和平目的的民用核爆炸共进行116组(次),爆炸了128个核装置。其中112组(次)核爆炸在实际工程开发现场进行,在核试验场进行的核爆炸效应试验仅4组(次)。发射了30多颗由反应堆供电的“宇宙”系列人造地球卫星,累计400多空间堆年的运行经验。

1992年1月29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命令,成立俄罗斯原子能部。2004年3月,俄罗斯原子能部改组为俄罗斯联邦原子能署。2007年12月改组为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4]

组织架构

下属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共151个,现有职工80万。其中拥有博士和副博士的高级人才约3万人,苏联科学院院士和通讯院士有60人。

代号公开名称地点任务性质注释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44乌拉尔电化学联合企业叶卡捷琳堡上奈维斯克(诺沃乌拉尔斯克)浓缩铀、核材料机加工1960年开始安装使用第一代离心机。1970年开始安装使用第五代离心机,铀浓缩工业从气体扩散全面转换成离心法。1984年开始第六代离心机安装使用。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45叶卡捷琳堡北200公里下图拉列斯诺耶浓缩铀、核弹头组装
车里雅宾斯克-40“灯塔”生产联合体车里雅宾斯克州克什特姆市以东16km,克孜勒塔什湖南岸(奥泽尔斯克)石墨堆、钚的后处理、核材料机加工(1966年改称车里雅宾斯克-65);后改生产锂和氚,试验快堆混合氧化物燃料芯块和元件   БН-800混合氧化物燃料组件
车里雅宾斯克-65“灯塔”生产联合体车里雅宾斯克州靠近卡斯利和基斯捷姆克孜勒塔什湖南岸(奥泽尔斯克)石墨堆、钚的后处理; 舰艇燃料循环;同位素生产;武器部件贮存(车里雅宾斯克-40于1966年改称)
阿尔扎马斯-16全俄实验物理科学研究所(ВНИИЭФ)高尔基州萨罗夫核弹头设计与组装先锋厂(克雷木勒夫)
нии-9,вниинм莫斯科无机材料研究所裂变材料生产技术研究;核燃料循环技术
电钢城第12号工厂埃列克特罗斯塔尔工厂莫斯科附近生产铀弹头部件和生产锂-6以及氘化锂;ввЭр-440压水堆、БН-350和БН-600快堆的燃料元件、燃料组件和芯块。РБМК-1000和РБМК-1500型石墨水堆燃料元件和燃料组件。
车里雅宾斯克-70全俄技术物理科学研究所(ВНИИTФ)车里雅宾斯克州卡斯利北20公里斯涅仁斯克弹头设计
塞米巴拉金斯克-7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40生产钚
克拉斯诺亚斯克-26采矿化学联合企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附近多多诺沃北10公里叶尼塞河沿岸(热列兹诺哥尔斯克)生产钚
托木斯克-7西伯利亚化学联合企业托木斯克西北15公里(谢韦尔斯克)生产钚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45电化学联合企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柯斯克之间坎河畔(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浓缩铀;舰艇和快堆燃料加工
托木斯克-7西伯利亚化学联合企业托木斯克西北15公里(謝韋爾斯克)浓缩铀、核材料机加工
电解化学联合企业位于伊尔库斯克西北30公里安加尔斯克浓缩铀
工业联合企业新西伯利亚ввЭр-1000反应堆燃料组件;钚生产堆燃料元件;氚生产堆堆芯;研究堆高浓铀燃料元件;   锂及锂产品
兹拉托乌斯特-36车里雅宾斯克州兹拉托乌斯特东南85公里尤里乌扎(特寥赫高尔尼)核弹头组装(无核材料)
潘扎-19潘扎东115公里库兹尼斯克(扎列其尼)核弹头配件组装(无核材料)
赫洛宾镭学研究所列宁格勒放射化学后处理技术
脉冲技术研究所核试验基础设施与设备
自动化研究所武器自动化与电子系统
中心试验场新地岛核试验北部和南部试验区
塞米巴拉金斯克-21塞米巴拉金斯克试验场塞米巴拉金斯克南部核试验恰干河,第格利山和柯尼亚斯坦试验场。1991年永久关闭
原子反应堆研究所(NIIAR)季米特洛夫格勒BOR-60快堆、后处理工艺 、核燃料生产工艺、钚使用工艺、同位素运行8座反应堆,并为该市供热
物理和动力研究所奥布宁斯克钚使用工艺、快堆设计、海军铅铋冷却动力堆设计
库尔恰托夫研究所莫斯科
“液压机”实验设计局波多利斯克换热器设备,包括钠-水蒸汽发生器
哈萨克奥斯-卡缅诺戈尔斯克РБМК-1000和РБМК-1500型石墨水堆燃料芯块
格拉佐夫工厂乌德穆尔特燃料元件包壳所用的锆基合金材料及有关部件的生产
RT-1车里雅宾斯克ввЭр-440型反应堆、快堆和船用反应堆燃料乏燃料后处理厂1976年4月建成运行。 年处理能力为400吨重金属,回收99%的铀、钚以及85%的镎。提取锶-90、铯-137、锝-99和其他放射性核素。
RT-2南乌拉尔车里雅宾斯克设计能力为ввЭр-1000型堆乏燃料后处理3000吨/年80年代中期苏联快堆计划缩减,于1989年停工。现规划建设BN-1200钠冷快堆
莫斯科物理动力研究院(ФЭИ)
高尔基机械试验设计局(ОКБМ)高尔基市核动力反应堆、快堆设计
列宁格勒动力工程技术研究设计院All-Russia Science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Power Engineering Technology (VNIPIET, St Petersburg)
爱沙尼亚锡拉迈埃铀水冶厂1947-1989

历任部长

参考文献

  1. 汝梅:苏联成立核动力工业部,《国外核新闻》 1986年09期
  2. 王佩:苏联将原子动力部并入中型机器制造部,《国外核新闻》 , 1989 (12) :9-10
  3. 田牧:苏联的铀工业动态,《国外核新闻》 1991年03期
  4. . [2017-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22).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