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廁所

中性廁所(Unisex toilet,又稱:無性別廁所男女通用/共用廁所男女共廁家庭廁所性別中立廁所性別友善廁所等)是沒有性別之分,供任何需要使用者使用的公共廁所[1][2][3][4]一些設為獨立個別間房等隱私設計。

各方意見

支持

  • 中性廁所設為獨立個別間房等隱私設計,可消除爭議。
  • 部份長者或幼童可能因行動不便而需異性家人協助如廁,中性廁所之設立可以解決其困擾。家長可和较大年纪、未成年並与其不同性別的兒童去廁所。
  • 減少男女廁所的空間配置比例和如廁時間比例不均勻的問題,讓相關設施在整體使用上更有彈性和效率,並因此可以節省空間使用;例如:由於女性的如廁時間普遍比男性長,而男女廁所空間配置相當,因此在某些空間有限、使用人數多的公共廁所,常見女廁大排長龍、男廁空蕩蕩的情況,中性廁所的設置可改善此問題。[5][6]
  • 避免犯罪者假裝性別不安症/跨性別者進入男/女性廁所犯罪。[7]相較密封的性別二分廁所空間較為開放,具有足夠的空間透視特性,減少視野死角;因此,當有犯罪事件發生時,較能引起外面注意並提供即時的協助,可提昇如廁安全性。[8]
  • 跨性別團體倡議設立中性廁所,可避免影響其他廁所使用者,或招來異樣眼光。[9][10][11][12][13]
  • 中華民國教育部曾抽樣調查十萬名學生的霸凌發生場域,校園霸凌最常發生的地點佔比最多是在:上廁所(70%)。人們習慣在無人知曉的角落對非主流族群或弱勢者進行霸凌暴力行為,致使受凌者恐懼於上廁所,甚至寧可憋尿憋到造成身體受傷,例如葉永鋕事件的被害者即是遇害於學校廁所之中。性別友善廁所的設立可從基礎面上打破公共空間的族群和階級區隔秩序,創造更包容的環境與更具彈性的空間,並鼓勵多元意識的普及和對個體差異的尊重,促進不同族群學習互相尊重及廁所禮儀,讓所有個體能夠安心安全的如廁,減緩發生在廁所裡的霸凌現象,在基本需求上落實免於恐懼的權利。[14][15][16][17]

反對

  • 中性廁所的性別平等觀念會鼓勵不同性別氣質
  • 引起關於隱私之爭議,部份人士對於在廁所見到異性感到尷尬或不悅;因此有些中性廁所在空間設計上會以在小便斗前加裝小門、設為獨立個別間房等隱私設計來消除這類爭議。[6][18][4][19]亦有人指出性別友善廁所的精神之一,就是要讓人意識到這些尷尬其實不必要,畢竟生理期和尿尿的聲音都是很正常的。[20]
  • 一些人不反對、甚至贊成廣泛增設獨立個別間房的中性廁所,但反對用以取代兩性廁所:
    • 如果中性廁所完全取代男/女性廁所,則有使用者之人身安全、性侵防範等質疑。[21]
    • 若中性廁所完全取代殘障廁所或男性廁所,並全面改採獨立隔間的方式設置,則空間效率差、也不衛生(小便斗空間效率高,其隱私較差的原因是過於省錢,讓小便斗之間的隔板太小;更重要的是男性小便時使用小便斗較為衛生方便)。

各地發展

美國

香港

中国大陆

  • 北京地區性别友善廁所[34]
  • 上海無性別公廁[35][36]
  • 河北白洋淀,石家庄的抱犊寨景[37]
  • 重庆洋人街景区[38]

台灣

教育機構
  • 國立台灣大學[39]
  • 國立成功大學、世新大學、東吳大學[40][41]
  •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42]
  • 淡江大學[43]
  • 東吳大學[44]
  • 國立政治大學[45]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46]
  • 世新大學[47]
  • 國立中山大學[48]
  • 臺北市立民生國民中學[49][50]
  • 臺中市立文山國小[51]
政府
  • 雲縣婦女福利服務中心[52]
  •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53]
  • 鳳山區第一戶政事務所[54]
  •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55]
  • 北市市政府示範廁所和各區區公所、戶政事務所甚至部分文化教育場館、孔廟、建國花市等。[56]
  • 北市河濱[57]
  • 新北市中和區錦和運動公園性別友善廁所
其他
  • 有心咖啡[58]
  • 醉麻辣
  • H&M(台北西門旗艦店)

泰國

英國

  • 布拉德福德聯盟大學(University of Bradford Union)[61]

荷兰

瑞典

  • 不少公共廁所已經沒有男廁、女廁之分,改以性別友善廁所[63]

加拿大

  • 皮爾區教育局(Peel District School Board)宣布,在2017年學年結束前,轄區內所有公立高中都將設立中性廁所。[64]
  • 多伦多警察总局[65]

紐西蘭

  • 境內接近半數廁所為性別友善廁所,遍佈於公眾場所。[66]

跨國連鎖商店

參考文獻

  1. . 女人迷 womany.net.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4) (中文(台灣)‎).
  2. . 換日線 Crossing - 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4) (中文(台灣)‎).
  3. . news.xinhuanet.com.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9).
  4. .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6).
  5. 校園內推動性別友善廁所 落實性別多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教育部中學生網站 教育組 (作者:吳喻柔、吳佩珊-國立桃園高中)
  6. . [2020-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0).
  7. .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2016-08-08 [2017-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6) (中文(台灣)‎).
  8. 性別大補帖:我心目中的性別中立廁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台灣立報》2009年6月24日
  9. 柏林男女通用廁所引爭議 議員稱關懷弱勢群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人民網》2013年3月4日
  10. 跨性別人士促設中性廁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東方日報》2013年5月20日
  11. 喬治亞大學設置兩座中性廁所給變性人方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聯合晚報》2006年11月19日
  12. 方便變性學生!美國高中建「中性」廁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今日新聞》2013年4月4日
  13. .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6) (中文(台灣)‎).
  14. 盧子樵. . 關鍵評論網. 2019-10-14 [2020-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0).
  15. Abby. . 女人迷. 2016-11-22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4).
  16. 梁珮綺.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6-03-31 [2020-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0).
  17. 蔡志鵬. .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2016-12-21 [2020-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30).
  18. 性別友善廁所 小便斗有隔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蘋果日報》台灣版 2013年11月8日
  19. .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2016-07-11 [2017-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6) (中文(台灣)‎).
  20. . [2017-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5).
  21. 雷倩. . ETtoday東森新聞雲.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4) (中文(台灣)‎).
  22. Weng, Sid.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15-04-10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7) (中文(台灣)‎).
  23. 陳正健.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7-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24. 楊紫微. . 香港01. [2017-03-05] (英语).
  25. . 2017-03-04 [2016-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0) (中文).
  26. 亚微. . 美国之音. 2017-03-04 [2016-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1) (中文).
  27. . NOWnews 今日新聞. 2018-05-11 [201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7) (中文(台灣)‎).
  28. Trageser, Claire. . KPBS Public Media. [2018-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2) (英语).
  29.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8-05-11 [2017-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9).
  30. . NOWnews 今日新聞. 2018-05-11 [201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7) (中文(台灣)‎).
  31. . 蘋果日報. 2018-05-11 [2017-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0) (中文(台灣)‎).
  32. Kayue.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16-09-01 [2018-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2) (中文(香港)‎).
  33. . 2018-05-11 [2017-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2).
  34. . 2018-05-11 [2018-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1).
  35. . on.cc 東網. 2017-03-04 [2016-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7) (中文(香港)‎).
  36. . 2018-05-11 [2017-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9) (中文(繁體)‎).
  37. . 2018-05-11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7).
  38. . 2018-05-11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7).
  39. . 蘋果日報. 2015-06-06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3) (中文(台灣)‎).
  40. . genderequity.web2.ncku.edu.tw. 2017-03-04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4) (中文(台灣)‎).
  41. Kenzo.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15-04-15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8) (中文(台灣)‎).
  42. . 2018-05-11 [2018-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1).
  43. . 2018-05-11 [2017-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8).
  44. . www.facebook.com. 2018-05-11 [2017-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0) (英语).
  45. 讀者投書.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17-02-13 [2018-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1) (中文(台灣)‎).
  46. . 2018-05-11 [2017-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0) (英语).
  47. . 聯合新聞網. 2018-05-11 [2017-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0).
  48. . 公視新聞網. 2018-05-11 [2017-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0) (中文(繁體)‎).
  49. 魏莨伊. . 聯合新聞網. 2017-03-04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4).
  50.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8-05-11 [2017-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8).
  51. 陳世宗. . 中時電子報.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6) (中文(台灣)‎).
  52.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8-05-11 [2017-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8).
  53. . 2018-05-11 [2017-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0).
  54.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8-05-11 [2017-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0).
  55. . 上報. 2018-05-11 [2018-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2).
  56. . 聯合新聞網. 2018-05-11 [2018-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2).
  57. . ETtoday 旅遊雲. 2018-05-11 [2017-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0) (中文(台灣)‎).
  58. . 2018-05-11 [2018-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1) (中文(繁體)‎).
  59.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 中國時報.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4) (中文(繁體)‎).
  60. . news.bbc.co.uk. BBC NEWS.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8) (英国英语).
  61. . [2017-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8).
  62. . 橙雨伞公益. [2018-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3) (中文(简体)‎).
  63. . [2018-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3) (中文(台灣)‎).
  64. . [2018-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2).
  65. . [2018-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9).
  66. skyIT. . [2018-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2).

外部連結

延伸閱讀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