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影業公司

中聯影業公司,全名中聯電影企業有限公司,簡稱中聯,於1952年11月成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電影工作人,組織可以主導自主藝術意向的仝人電影製作公司,以拍攝反映社會現實、維護藝術尊嚴的影片為製作方針,提高粵語片水準為己任,抵抗當時粗製濫造的粵語片,被稱為「香港電影光榮旗幟」[1]

中聯電影是傳統文學的延伸,繼承五四新文學運動傳統反封建、反傳統、批判社會的現實主義,其中又以改編自「激流三部曲」的影片《家》、《春》、《秋》為代表作。

成立背景

粵語片的對象多為草根婦孺觀眾,走大眾娛樂路線,但多屬小本製作,在1950年代粵劇粵曲非常普及,把粵劇搬上銀幕也有大受歡迎,紅伶(如新馬師曾芳艷芬等)同時是紅星。1949年新中國成立,香港電影失去了內地龐大市場,而戰後因為橡膠業而富庶起來,由於戲曲電影內容充滿中國傳統風味,當地華僑思鄉情切,賣埠成績相當不俗。當時粵語片的資金主要依賴「賣片花[2],戲曲片的紅伶是海外賣片花的保證,片商一窩蜂邀請伶人拍電影,「雙生雙旦」、「三生三旦」乃至「四生四旦」越演越烈。易賺錢自然急趕貨,因粗製濫造而被貶抑為「七日鮮」[3],1952年出產的162部粵語片中,有64部為「歌唱片」,佔總產量約百份之四十[4]

1952年「伶星分家」事件,直接催生了由藝人組成的「粵語片四大公司」- 「新聯」(1952年成立,由《文匯報廖一原策劃,中國政府出資,盧敦謝濟之李亨主理)、「中聯」、「光藝」(1955年成立,由新加坡光藝院線何啟榮家族投資,秦劍陳文主持)及「華僑」(1956年成立,由何賢投資,張瑛謝益之領導),成了一面進步的旗幟,堅持拍攝題材健康,富教育意義,宣揚傳統道德的倫理電影。

股東

「中聯」成立時的21名股東是當時電影界台前幕後的精英,包括演員吳楚帆(出任董事長)、白燕(出任副董事長,於1961年接任董事長)、張活游紫羅蓮李清容小意黃曼梨梅綺小燕飛張瑛;導演李晨風(出任編導主任)、吳回(出任營業主任)、秦劍(出任秘書)、李鐵王鏗珠璣;製片陳文(出任發行主任)、朱紫貴劉芳馬師曾紅線女夫婦以伶人身份稍後加入曾引發小風波。「中聯」商標上的21顆星正是代表21名股東。

伶星分合風波

因為市場需求伶人與影星合作拍片,大堆頭的伶星合作影片大受本地及南洋觀眾歡迎。由於伶人需要登台唱戲,編排拍片常在子夜後,更有個別大老倌如新馬師曾等特別吃香,登台及拍片夾纏不清,時常遲到,浪費其他同事時間,加以態度傲慢,薪酬更在影星之上,引起影星不滿。其中以吳楚帆最為不滿,以伶人主演的「歌唱片」大多沒有教育意義,發起「伶星分家」,並組織「中聯」提倡改善粵語片。

紅線女馬師曾夫婦以「中聯」的電影獲得好評,希望拍攝有意義的優良電影,不計薪酬,先後加入「中聯」,引起八和和同業反抗,當時剛成立的八和主席是新馬師曾。部分班政家及伶人以「中聯」標榜反對「歌唱片」是粵劇界的公敵,馬紅二人加入「中聯」無疑是背叛八和,因而大肆抨擊。某伶王更以自己在八和的地位發動八和中人,拒絕與馬紅夫婦合作演出,企圖把二人擯出舞台之外,幸得薛覺先仗義執言而化解這次杯葛行動[5]

中聯小組

由於「中聯」製作認真,劇本需經再三審閱,有定本才開鏡拍攝,而且拍攝工序細密,故此產量不多,而各成員按勞計酬,收入不足應付日常開支,各成員除接拍外間製作的電影以維持生計外,更自由組合創立電影公司拍片,這些公司被稱為「中聯小組」,採用「中聯」名義發行[6],雖然人材資金遠不及「中聯」,但作品仍然叫好叫座。

1953年有3部出品:《情劫姊妹花》、《雙雄鬥智》及《往事知多少》;1954年有《芸娘》、《人隔萬重山》、《自梳女》、《山長水遠》、《百變婦人心》、《杜鵑魂》及《馬來亞之戀》。

新人訓練班

1954年「中聯」開辦新人訓練班,由吳楚帆擔當主任導師,大規模而有系統地教授新人戲劇知識。「中聯」共開辦兩期訓練班,在訓練班出身而活躍影視有杜平羅國維朱江呂奇等。

藝術成就

「中聯」的創業作是改編中國現代作家巴金同名小說的《》,描述一個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和衰敗,大受歡迎,吳楚帆更憑飾演男主角覺新的優異演出,而獲選為五十年代中國五個最受歡迎男演員之一,全片採用包括《昭君怨》的廣東音樂為配樂,更帶起改編文藝作品的風氣。陸續推出被稱為《激流三部曲》控訴腐敗封建大家庭其餘兩部《》及《》,其中《春》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頒一等獎,獎牌現存香港電影資料館。而《秋》是1954年港產電影的票房冠軍,收入高達25萬港元。

其後推出的《危樓春曉》(提倡「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團結互相精神)、《大雷雨》(1954年的票房亞軍,僅次於《秋》)、《紫薇園的秋天》、《錢》、《人倫》、《香港屋簷下》等俱是藝術水平很高的佳作,名留香港電影歷史中。

電影片目

「中聯」在1952年成立到1967年結束期內共製作 43 部電影[7],其中 26 部為「時裝片」,12 部「民初片」,只有 5 部「古裝片」,當中 4 部為「戲曲片」,餘下 1 部為「武俠片」。

序號 首映日期 影片名稱 導演 編劇 原著 主要演員
011953年1月7日 [8][9] 吳回吳回巴金
張瑛、張活游、吳楚帆、容小意
021953年4月30日 苦海明燈秦劍秦劍--張瑛、吳楚帆、白燕、張活游、
李小龍
031953年10月8日 千萬人家珠璣程剛--吳楚帆、盧敦、紫羅蓮、李清、
黃曼梨
041953年11月27日 危樓春曉[9] 李鐵 余幹之[10] 望雲
《人海淚痕》
吳楚帆、紫羅蓮、張瑛、盧敦、
梅綺
051953年12月22日 [9] 李晨風李晨風巴金
吳楚帆、白燕、張活游、容小意
061954年1月7日 父與子吳回程剛--張活游、容小意、阮兆輝、黃曼梨
071954年2月17日 [11][9] 秦劍司馬才華[12] 巴金
吳楚帆、紅線女、張活游、容小意
081954年8月4日 大雷雨吳回程剛奧斯特洛夫斯基
《大雷雨》
梅綺、張活游、白燕、李清、
馬師曾
091954年11月4日 金蘭姊妹吳回譚謀--紫羅蓮、小燕飛、梅綺、容小意
10 1955年1月1日
1955年1月8日
愛(上集)
愛(續集)[13]
王鏗、李鐵、李晨風、
吳回、珠璣、秦劍
劉芳-- 白燕、吳楚帆、小燕飛、張活游、
紅線女、紫羅蓮、李清、馬師曾、
容小意、梅綺、黃曼梨
111955年2月11日 孤星血淚珠璣劉芳、珠璣、程剛狄更斯
遠大前程
吳楚帆、張活游、容小意、梅綺、
李小龍、蕭亮
121955年4月21日 父母心秦劍司馬才華--馬師曾、黃曼梨、林家聲、阮兆輝
131955年9月29日 天長地久
又名:《天長地久有時盡》
李鐵高煌 德萊塞
《嘉麗妹妹》
紅線女、吳楚帆、黃曼梨、石堅
141955年10月21日 兒女債秦劍 吳丹[14]、司馬才華 王是張活游、紫羅蓮、容小意、李清
151955年11月30日 春殘夢斷李晨風李晨風托爾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白燕、張活游、馬師曾、梅綺、
李清
161956年2月26日 西廂記[15] 吳回吳回王實甫
西廂記
紅線女、張活游、梅綺、少新權
171956年4月18日
又名:《恩愛冤家》
王鏗司馬才華、程剛 --李清、紫羅蓮、黃曼梨、盧敦
181956年6月29日 寶蓮燈吳回李願聞民間故事
《沉香救母》
紫羅蓮、梅綺、張活游、少新權
191956年8月2日 艷屍還魂記李晨風李晨風湯顯祖
牡丹亭
張活游、白燕、容小意、盧敦
201957年2月14日 寶蓮燈(續集)吳回吳回--張活游、紫羅蓮、梅綺、林家聲
211957年4月11日 水滸傳:智取生辰綱吳回程剛施耐庵
水滸傳
吳楚帆、白燕、張活游、李清、
蘇少棠、容小意
221957年9月5日 血染黃金珠璣顏開 阮朗
《吞金記》[16]
吳楚帆、梅綺、李清、張瑛、
小燕飛
231958年1月1日 奸情王鏗楚原 史得[17] 李清、白燕、吳楚帆、石堅
241958年1月9日 烽火佳人吳回程剛、張文-- 李清、紫羅蓮、小燕飛、黃楚山
葉萍馮峰
251958年3月4日 寶蓮燈(三集)吳回吳回--梅綺、紫羅蓮、張活游、陳好逑
261958年5月8日 香城兇影李鐵孟江龍史舒 李我[18] 吳楚帆、紫羅蓮、容小意、姜中平
271958年9月25日 紫薇園的秋天[9] 秦劍楚原 鄭慧[19] 白燕、容小意、張活游、吳楚帆
281958年12月10日 借新娘
原名:《探親家》
吳回盧雨歧 民間故事
《借女沖喜》
紫羅蓮、容小意、張活游、李清
291959年2月22日 [9] 吳回 中聯編劇組[20] --吳楚帆、梅綺、張瑛、白燕、
張活游、李清
301959年7月29日
原名:《生死同心》
吳回吳回 --吳楚帆、張活游、白燕、黃曼梨、
紫羅蓮、李清、梅綺
311959年11月18日 毒丈夫
原名:《鬼》
吳回吳回-- 吳楚帆、紫羅蓮、李清、黃曼梨、
夏萍馮寶寶、吳回
321959年12月9日 人倫[21] 李晨風李兆熊巴金
《憩園》
白燕、張活游、吳楚帆、梁俊密
331960年2月11日 吳回陳直康--白燕、張瑛、張活游、吳楚帆
341960年4月14日 毒手王鏗馮鳳謌阮朗吳楚帆、張瑛、紫羅蓮、黃曼梨
351960年7月14日 雞鳴狗盜吳回中聯編劇組史得吳楚帆、容小意、張瑛、紫羅蓮
361960年11月10日 我要活下去[22] 李鐵馮鳳謌--白燕、吳楚帆、張瑛、容小意
371961年3月1日 銀紙萬歲吳回張文--黃曼梨、張活游、紫羅蓮、李清
381962年2月19日 富貴神仙李晨風李兆熊蒲松齡
聊齋誌異
吳楚帆、白燕、李清、紫羅蓮
391962年6月6日 吸血婦李鐵程剛--白燕、張活游、黃曼梨、容小意
401963年2月8日 [23] 吳回程剛、陳召--白燕、吳楚帆、李清、張活游、
張瑛、紫羅蓮
411963年7月31日 鬼屋疑雲王鏗馮鳳謌--白燕、吳楚帆、張瑛、李清
421964年4月15日 血紙人李鐵馮鳳謌--白燕、吳楚帆、張活游、李清
431964年8月19日 香港屋簷下
又名:《冷暖世間情》
李晨風朱克 --吳楚帆、苗金鳳丁亮李月清

註腳

  1. 《香港電影史話·第四卷》第100頁
  2. 「賣片花」是在電影開拍前先向院商或發行商收取訂金作為初期的製作費
  3. 「七日鮮」即以7日可以拍成一部電影
  4. 《香港電影史話·第四卷》第71-73頁
  5. 《香港電影史話·第四卷》第150-151頁
  6. 《香港電影史話·第四卷》第112頁
  7. 按《中聯畫報》資料為 44 部,當中1955年故事連貫的《愛》上、下集被計為兩部作品
  8. 中聯創業作
  9. 电影双周刊评选的世纪100部香港最佳电影,《家、春、秋》計一部
  10. 盧敦和陳雲合作的筆名
  11. 該年票房冠軍
  12. 即秦劍
  13. 中聯成立兩周年紀念作
  14. 即吳天池
  15. 中聯首部歌唱片
  16. 香港商報》連載小說
  17. 新晚報》連載小說
  18. 綠邨電台同名天空小說
  19. . [2008-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29).
  20. 劇本由十二位編劇集體創作
  21. 中聯七周年紀念作
  22. 中聯八周年紀念作
  23. 中聯十週年紀念作

参考文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