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約翰斯頓

丹尼爾·戴爾·約翰斯頓英語:1961年1月22日-2019年9月11日)是一位美國創作歌手和視覺藝術家,他被認為是非主流音樂、低傳真度音樂另類搖滾界中舉足輕重的人物[1][2]。他絕大多數的作品都是在自宅以卡式錄音帶自行錄製的[4],而他的音樂因其「純粹」且「童趣」的特質而經常被引用。[5]

丹尼爾·約翰斯頓
正在進行表演的丹尼爾·約翰斯頓,攝於2012年。
男歌手
出生Daniel Dale Johnston
(1961-01-22)1961年1月22日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沙加緬度
逝世约 2019年9月11日(2019歲-09歲-11)(58歲)
美國德克薩斯州沃勒
职业
  • 音樂家
  • 創作歌手
  • 視覺藝術家
音乐类型
  • 非主流音樂家[1]
  • 低傳真度音樂[2]
  • 前衛流行[3]
演奏乐器
  • 人聲
  • 鋼琴
  • 鍵盤
  • 和弦風琴
  • 吉他
出道地点
  • 新坎伯蘭縣 (西維吉尼亞州)
  • 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丁
活跃年代1978–2019
唱片公司
  • Yip Eye Music
网站hihowareyou.com

約翰斯頓生命中有很長一段時光都在精神病院中度過[4],而他也被診斷出患有躁鬱症並為其所困[6][1]。1980年代,他在德克薩斯州奧斯丁的麥當勞工作,閒餘時則發送錄有自創音樂的錄音帶,因而在當時吸引當地不少支持者[7],在超脫樂團主唱寇特·柯本穿著印有約翰斯頓1983年專輯《嗨,你好嗎》封面的T恤的形象被大眾所知後,約翰斯頓在非主流音樂界的地位更上一層樓。[4]

除了音樂以外,約翰斯頓還是位視覺藝術家,他的插畫作品已被展示在世界各地的許多畫廊之中。而他與精神疾病對抗的過程,也在2005年被拍成紀錄片《魔鬼與約翰斯頓》。約翰斯頓在2019年過世,死因疑似為心臟病發作。[8]

早年

約翰斯頓生於加利福尼亞州沙加緬度,在西維吉尼亞州新坎伯蘭縣 (西維吉尼亞州)成長[9]。其雙親為威廉·戴爾·「比爾」·約翰斯頓(1922年生,2017年歿)和梅貝爾·露絲·沃伊爾絲·約翰斯頓(1923年生,2010年歿),是五個孩子中最小的。打從1970年代末起,約翰斯頓就靠著一台59美元的三洋單聲道錄音機錄製自己的音樂,形式包括歌唱、演奏鋼琴及和弦風琴[9]。從橡樹格倫高中畢業後,約翰斯頓在德州的阿比林基督大學待了幾個星期,接著就退學了。後來,他參與肯特州立大學東利物浦校區的藝術企劃,期間錄製了《痛苦之歌》和《更多痛苦之歌》。[10]

事業

1980年代至1990年代

當約翰斯頓搬到德克薩斯州奧斯丁後,他開始習慣性地向他認識的人發送自己錄製的錄音帶,並因此吸引許多追隨者,更因此引起媒體關注[11]。他的現場演出備受關注和期待[12],他在當地的知名度及地位逐漸提高,使得音樂電視網節目《The Cutting Edge》在1985年播出的一集節目中介紹了他的音樂,節目中給他的頭銜是來自奧斯丁「新真誠」的音樂表演家。[13]

1988年,約翰斯頓造訪紐約市,與音樂製作人馬克·克萊默一起在克萊默的噪音紐約工作室錄製唱片《1990[14][9]。這是約翰斯頓第一次在專業的錄音環境中製作音樂,距離他當年頭一次發送自製的卡式錄音帶的日子,已經經歷了十年之久。在製作完《1990》之後,他的心理健康狀況進一步惡化[15],1989年,約翰斯頓和Half Japanese樂團的歌手杰德·菲爾合作發行專輯《It's Spooky[16]

1990年,約翰斯頓在奧斯丁的音樂節上演出,結束後準備回到西維吉尼亞。他在回程時搭乘他父親駕駛的雙人座私人飛機,期間思覺失調症狀發作,讓約翰斯頓相信自己是鬼馬小精靈,他把飛機的鑰匙拔下並扔到外面。所幸他的父親比爾是前美國空軍飛行員,儘管「下方除了樹之外還是樹」,比爾還是成功地讓飛機迫降,雖然飛機被毀了,但父子倆只受了輕傷,由於此一事件,約翰斯頓被非自願地送到精神病院。[17]

在音樂記者艾佛里特·真實拍下了超脫樂團主唱寇特·柯本穿著印有約翰斯頓1983年專輯《嗨,你好嗎》封面圖片的T恤後,大眾對約翰斯頓的興趣也增加不少[9],寇特·柯本在1993年的日記中提到自己最喜歡的專輯是《Yip/Jump Music[18]。儘管約翰斯頓身在精神病院之中,但還是有許多公司想簽下他,他回絕厄勒克特拉唱片的合約,因為金屬製品也在該公司旗下,而他堅信金屬製品的成員都像撒但一樣會傷害他[15],而這段期間,他還解雇了長期擔任自己經紀人的傑夫·塔塔科夫(Jeff Tartakov)[19]。最後他在1994年2月與大西洋唱片簽約,在9月發行《Fun》,該專輯的製作人為屁眼衝浪者保羅·利里[20]。此專輯在商業上並未成功,1996年6月,大西洋唱片解除了與約翰斯頓的合約。[15]

約翰斯頓的壁畫《嗨,你好嗎?》,位在德克薩斯州奧斯丁。

1993年,德克薩斯州奧斯丁的Sound Exchange唱片行委請約翰斯頓畫一張壁畫,主題是《嗨,你好嗎?》專輯封面上的青蛙(此蛙又稱「Jeremiah the Innocent」)[21],2003年,唱片行關門大吉,該建築物也一直空置,直到2004年,美國一家連鎖墨西哥燒烤品牌Baja Fresh取得所有權,並決定拆除畫有該壁畫的牆,在當地民眾說服分店經理後,該店決定保留壁畫的完整性[22]。2018年,該建物開設了一家泰式餐廳,餐廳名為「Thai, How Are You」(泰,你好啊)[23],餐廳在2020年1月歇業,而該建物也閒置至今。

2000年代

2004年,約翰斯頓發行了雙碟專輯《The Late Great Daniel Johnston: Discovered Covered》,首張唱片為翻唱其它藝術家的歌曲,對象包括湯姆·威茲貝克電視電台樂團杰德·菲爾Eels明眸樂團卡爾文·詹森俏妞的死亡計程車Sparklehorse水星逆轉烈火紅唇星光薄荷,第二張唱片收錄約翰斯頓創作的歌曲[24]。2005年,德克薩斯州的劇院公司煉獄新郎製作公司獲得了Multi-Arts Production基金會的贊助,與約翰斯頓合作,以他的音樂製作了一齣搖滾歌劇《Speeding Motorcycle》。[25]

丹尼爾·約翰斯頓,攝於2006年。

2006年,電影導演傑夫·費爾傑發行了紀錄片《魔鬼與約翰斯頓》,此片製作時間長達四年,整理了約翰斯頓(在某些情況下也包括其他人)多年來錄製的大量紀錄,也描述他的生活及音樂[26]。此電影在2005年的日舞影展中獲得導演獎,並獲得一片好評[27]。電影還啟發了人們對於約翰斯頓的作品的興趣,也增加了他作為巡迴演出的藝術家的聲望。2006年,約翰斯頓的唱片公司Eternal Yip Eye Music發行了他的首張唱片合輯《Welcome to My World》。[28]

往後幾年之間,約翰斯頓在世界各地頻繁地巡迴演出,持續引起媒體關注。他的作品曾於2006年和2008年在倫敦的水族館畫廊、紐約的克萊門汀畫廊、利物浦雙年展等場地中展出[29],2009年,他的作品在沙加緬度的邊緣畫廊「愛的博物館」展出[30]。2008年,約翰斯頓的哥哥兼經紀人狄克·約翰斯頓表示「有部關於約翰斯頓在生活與音樂方面的電影,預定在2011年發行」[31],他還表示與匡威展開合作,將推出丹尼爾·約翰斯頓的簽名鞋系列[31]。只是過沒多久,狄克·約翰斯頓就表示匡威終止了該項企畫[32]。2008年初,限量發行了一款四色的Jeremiah the Innocent小塑像[33],下半年,Adjustable製作公司發行約翰斯頓首張音樂會DVD《天使與丹尼爾·約翰斯頓 - 聯合教堂演唱會》,收錄他在2007年7月12日於伊斯靈頓協和禮拜堂的演出。[34]


2009年10月6日,Eternal Yip Eye Music發行了《Is and Always Was[35],2009年,所有明天的派對音樂節官方宣布,馬特·格朗寧選擇約翰斯頓參加他在2010年5月於英格蘭邁恩希德策畫的音樂節活動[36],同年,Dr. Fun Fun和Smashing Studios聯合開發了一款運行於iPhone的第三人稱平台遊戲嗨,你好嗎》,此遊戲的機制類似1981年的街機遊戲《青蛙過河》,並使用了約翰斯頓的音樂和畫作。儘管約翰斯頓不欣賞iPhone,但他還是在遊戲開發期間參與試玩,也表示自己喜歡這款遊戲。[37]

2010年代

2012年3月13日,約翰斯頓在西南偏南發行了他的首部漫畫書《Space Ducks – An Infinite Comic Book of Musical Greatness》[38],該書由Boom!工作室出版。此書與他的專輯《Space Ducks》及一款iOS應用程式緊密關聯[39]。約翰斯頓和Supreme公司合作,推出許多印有他的畫作的服裝和各種配件。[40]

2012年3月1日,布魯克林的攝影師金正宣布將與約翰斯頓一起展開巡迴展覽計畫,計畫名稱為「丹尼爾·約翰斯頓:登場」,這項合作計畫始於2008年,當時金正在德克薩斯州沃勒初次見到並開始拍攝約翰斯頓,而約翰斯頓正在回家的路上[41]。2013年3月13日,與此計畫相關的攝影集付梓,書中包含有關約翰斯頓這五年來的資料[41]。在西南偏南音樂節的開幕式中,由前水星逆轉成員傑森·賽巴斯汀·盧索率領了一齣表演,特別向約翰斯頓致敬[42][43]。第二場展出於2013年5月和6月在倫敦舉行,約翰斯頓在該場展出中進行特別演出,而英國團體Charlie Boyer and the Voyeurs和悲鳴樂團成員斯特凡·海爾普林進行致敬演出[2][44]

之後展覽移師紐約市,2013年10月10日,形而上合唱團傑森·皮爾斯主持展覽開幕典禮,傑森·皮爾斯和The Swell SeasonThe Frames成員格倫·韓薩進行致敬演出。[45][46]

2015年11月,《嗨,你好嗎丹尼爾·約翰斯頓》發行,這是部關於約翰斯頓生活的簡短紀錄片,片中由《阿奇最終計畫》的加百列禮拜日飾演1983年的約翰斯頓,而約翰斯頓本人飾演2015年的他自己。此片的執行製作人包括拉娜·德芮麥克·米勒[47][48]

2017年7月,約翰斯頓宣布將不再進行現場演出,並在該年秋季進行了五日的告別巡迴演出[49]。在巡迴演出的每一站,約翰斯頓都會和受他音樂影響的樂團合作演出:在紐奧良是典藏大廳爵士樂團、在費城是區域樂團現代棒球樂團、在芝加哥是和傑夫·特維迪合作,在波特蘭和溫哥華是和殺戮工具合唱團合作。[49]

逝世

2019年,約翰斯頓因原因不明的腎臟問題而住院,在他出院後的隔日,9月11日,他被發現逝世於德克薩斯州沃勒的自宅中,死因疑為心臟病發作,死亡時間推測為10日或11日的深夜。[50][51][52]

音樂作品

錄音室專輯

  • 痛苦之歌》 (1981)
  • 別害怕》 (1982)
  • The What of Whom》 (1982)
  • 更多痛苦之歌》 (1983)
  • Yip/Jump Music》 (1983)
  • 嗨,你好嗎》(1983)
  • Retired Boxer》 (1984)
  • Respect

(1985)

  • Continued Story with Texas Instruments》 (1985),和Texas Instruments合作
  • 耶誕快樂》 (1988)
  • It's Spooky》 (1989),和杰德·菲爾合作
  • 1990》 (1990)
  • 藝術之聲》 (1991)
  • Fun》 (1994)
  • Rejected Unknown》 (2001)
  • 《The Lucky Sperms: Somewhat Humorous》(2001),和杰德·菲爾合作
  • Fear Yourself》 (2003)
  • 失物招領》 (2006)
  • Is and Always Was》 (2009)
  • Beam Me Up!》 (2010),和Beam合作
  • Space Ducks》 (2012)

參考來源

  1. Dougan, John. . AllMusic. [October 18,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2).
  2. . DAZED Digital. May 24, 2013 [202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4).
  3. Spin Staff. . Spin Magazine. June 12, 2012 [202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9).
  4. D'Angelo, Mike. . 影音俱樂部. December 5, 2013 [202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6).
  5. McNamee, David. . The Guardian. August 10, 2009 [202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6. Brook, Pete. . 連線. March 2012 [202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7).
  7. Hall, Michael. . Texas Monthly. February 2005 [202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8. Grow, Kory. . Rolling Stone. 2019-09-11 [2019-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美国英语).
  9. Grow, Kory. . Rolling Stone. September 11, 2019 [September 11,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5).
  10. . www.hihowareyou.com. [202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0).
  11. . New Zealand Herald. September 12, 2019 [September 12,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0).
  12. Black, Louis. . 奧斯丁紀事 (Austin, Texas: Austin Chronicle Corp.). May 5, 2006 [September 18,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1).
  13. Shank, Barry. . Middleton, Connecticut: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1994: 157–58. ISBN 978-0-8195-6276-0 Google圖書.
  14. . Kramershimmy.com. [September 18,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15. Blais-Billie, Braudie. . Pitchfork. Chicago, Illinois: Pitchfork Media. September 11, 2019 [September 11,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5).
  16. Schreiber, Ryan. . Pitchfork. Chicago, Illinois: Pitchfork Media. June 19, 2001 [September 11,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17. O'Hagan, Sean. . The Guardian (London, England: Guardian Media Group). April 2, 2006 [March 15,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9).
  18. . [May 8,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8). 已忽略未知参数|url-status= (帮助)
  19. Senft, Michael. . The Arizona Republic (Phoenix, Arizona: Gannett). August 11, 2006 [March 15, 2011].
  20. Robinson, John. . The Guardian (London, England: Guardian Media Group). August 20, 2005 [April 30,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2).
  21. . Rejectedunknown.com. January 6, 2004 [July 9,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7).
  22. Solomon, Dan. . The Texas Observer. Austin, Texas: Texas Democracy Foundation. November 10, 2010 [July 9,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9).
  23. Hoffberger, Chase. . Austin Chronicle (Austin, Texas: Austin Chronicle Corp.). August 28, 2013 [September 12,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24. Moore, David. . Pitchfork. Chicago, Illinois: Pitchfork Media. September 23, 2004 [September 12,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25. . MAP Fund. [July 9,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9).
  26. Itzkoff, Dave. . Spin.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SpinMedia. September 11, 2019 [September 12,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2).
  27. Beaumont-Thomas, Ben. . The Guardian. September 11, 2019 [September 12,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8).
  28. Stutz, Colin. . Filter-Mag.com. April 14, 2006 [July 9,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23).
  29. Ingvaldsen, Torsten. . Hypebeast. September 12, 2019 [September 12,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30. . yelp.com. [January 12,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2).
  31. Powell, Austin. . The Austin Chronicle (Austin, Texas: Austin Chronicle Corp.). October 3, 2008 [202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9).
  32. . MonsterFresh.com. [September 18,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33. . [202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34. . Prlog.org. October 30, 2008 [September 18,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35. Abebe, Nitsuh. . Pitchfork. Chicago, Illinois: Pitchfork Media. October 16, 2009 [September 12,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36. . Stereogum. [September 12,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8).
  37. Kenny, Randy. . 紐約時報. September 28, 2009 [October 1,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5).
  38. . lambiek.net. [202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39. . HiHowAreYou.com. [202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6).
  40. Pelly, Jenn. . Pitchfork. Chicago, Illinois: Pitchfork Media. June 12, 2012 [May 11,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英语).
  41. Hagi, Ella. . Dazed. 24 May 2013 [12 Sept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4).
  42. . The Austin Chronicle. Austin, Texas: Austin Chronicle Corp. March 13, 2013 [202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2).
  43. . 連線. New York City: Condé Nast. March 28, 2012 [202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4).
  44. . Protein UK. June 3, 2013 [202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2).
  45. . Brooklyn Vegan. October 10, 2013 [202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4).
  46. . Getty. October 10, 2013 [2021-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1).
  47. . IMDB.com. [January 12,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48. . TwentyFourBit. March 18, 2010 [September 18,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6).
  49. Kim, Michelle. . Pitchfork. Chicago, Illinois: Pitchfork Media. July 26, 2017 [July 26,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英语).
  50. . CBS新聞 (New York City: CBS公司). September 12, 2019 [September 15,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8).
  51. Curtin, Kevin. . Austin Chronicle. Austin, Texas: Austin Chronicle Corp. September 11, 2019 [September 11,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52. Sisario, Ben. . 紐約時報 (New York City: New York Times Company). September 11, 2019 [September 11,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已忽略未知参数|url-status= (帮助)

外部連結

官方

其它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