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從追隨式機甲系統

主從追隨式機甲系統(Armored mobile master-Slave system),簡稱強襲機兵(アーム・スレイブ,Arm Slave,AS)[1],為由賀東招二大黑尚人創作,海老川兼武渭原敏明擔任機械設定的科幻類輕小說驚爆危機和其續作驚爆危機ANOTHER中出現的虛構人型機械,主要指作品中研發於八十年代末期,全高八公尺左右,模擬人體製成,並加上武裝及裝甲的攻擊用兵器。[1]在作品中被民間形容為「區域紛爭的下一個主角」、「偉大的技術挑戰」、「步兵部隊精簡化的一大貢獻」。[2]

驚爆危機動畫版中出現的AS,圖片前方為ARX-7,左方為M9 Falke,右方為指揮官型M9,後方為手持狙擊槍的普通M9

概述

名字的由來

主從追隨式機甲系統(Armored mobile master-Slave system),通稱ARM SLAVE,但通常又更簡稱為AS,按作品的設定,「強襲機兵」這和官方用名沒太大關係的名字由來是由於美國政府最初公佈「AS」這簡稱時,大眾誤會「AS」的全稱是「AssaultSoldier」,因此它在日本被翻譯成了「突擊兵士」或「強襲兵士」,在作品中雖然日本的自衛隊的官方譯名是「主從機士」,但民眾比較公認的翻譯為「強襲機兵」[3]

發展歷史

按作品的設定,AS最初最早開發於80年代,是由美國總統羅納德·雷根提出「機器人部隊」的構想而開始發展,和現實中存在的SDI計劃(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 戰略防禦倡議)同時提出的,但和現實中失敗了的SDI計劃不同,作品虛構出來的「機器人部隊」計劃從提出到實用化並以AS之名在戰場中出現,僅僅用了3年時間,[4]驚爆危機故事開始的1998年時AS已成爲全球軍隊的主力武裝。

AS擁有多種兵器功能的超高泛用性,超過100km/h的行進速度,可以勝任格鬥戰的運動性能,有著靈活的手部和腳,使其可以持有各種不同的大型武器,也能在各種不同的戰場中移動和戰鬥的雙腳,而且AS只有10t左右的重量因而可以用直升機來進行運輸,AS是生活在80年代的人怎麽也想象不到的超技術的結晶。作品中見証AS技術誕生的科學家、軍事觀察者和軍人都對這些技術的發展的速度是感到異常[5],不過作品中的一般民眾只是把這些異常的技術視為如同巡弋飛彈或隱形飛機的「理所當然的高科技兵器」。[6]

儘管美蘇雙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源來進行AS技術的研究,但世界上最先進的AS技術掌握在二個非政府組織的手中,分別是:為了打擊國際恐怖行動和紛爭而組成的非正式軍事組織“米斯里魯”和在各地不停製造紛爭的神祕組織“阿瑪爾干”。

基本性能

AS是一種全長8m左右的人型機械,施加不同的裝甲和武裝後可以執行多種任務的性能優秀的強襲用攻擊兵器。而AS的誕生實際上是建立在超越現實世界的科技發展之上,作品中已經成功實用化了以為燃料的常溫核融合爐和被稱為“Muscle package”(電磁肌肉)的驅動系統,這些高效的能源和驅動系統使AS能成功實用化,擁有了主力機動兵器的素質。在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爭中,蘇軍首次將Rk-89投入戰鬥,用於對付在地形複雜的山區裏活動的聖戰者遊擊隊,取得了非凡的成績。第二代的部分機型和第三世代的AS更裝備了實用化的“電磁迷彩系統”(ECS),“米斯里魯”的主動式電磁迷彩系統更可以消逸可視光,使得肉眼無法看到搭載該系統的作戰單位實體,同時還具有反雷達及紅外線等和航空器隱形系統類似的功能,使得搭載該系統的機體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隱身”,這項技術的出現使得AS的隱蔽能力大幅度提高。[7]

AS雖然是陸戰的主力,但它實際上是不能正面對抗另一種主力武器--戰車,因為戰車有著可以輕鬆破壞AS的120mm大炮和AS的常規武裝難以穿透的厚重裝甲,加上「正面投影面積」(即從前方可見的面積大小)的差異,不過在故事中由於ECS的實用化,使近距離戰鬥變得十分普遍,以AS的靈活度加上ECS的能力,所以AS在正常情況下不需要和戰車正面對抗,AS對付戰車常見方法是在遠處以對戰車飛彈攻擊,或是相反地在極近距離下,以對戰車短劍攻擊裝甲較薄弱的上方或後方,[8][9]而陸戰兵器的尅星戰鬥直升機基本上是不敢輕易接近,在故事中的戰場AS是一種十分強勢的兵器。

λ式驅動儀

而AS之所以被設計成人形而不是獸型或多足式的步行兵器[10],最終目的是為了能搭載劃時代的科技「λ式驅動儀」(英文:λ-Driver,日文:ラムダ・ドライバ,又稱為LD系統),「λ式驅動儀」在故事開始時已進入試用階段,已經在部分實驗機上使用。「λ式驅動儀」是一種可以將駕駛員的意念能量轉換成武器能量的技術,搭載該系統的AS可以形成超越現有任何武器的破壞力,並且在防禦時可以製造類似科幻小說中才會出現的防禦壁,能以其來阻擋實彈的攻擊[11],對抗「λ式驅動儀」只有同樣使用「λ式驅動儀」來對抗,否則只能利用其容易過熱的缺點或使用妖精之眼找出弱點來勉強對付。可以說,這是一項人類聞所未聞的可怕科技。而這種種在現實中不存在,但在故事中的80年代開始卻不斷湧現,超越時代開發出來的如同外星人提供的科技背後[12],是由於使用了作品中那些被稱為“傾聽者”少年少女所掌握的“不存在的技術”才得以創造出來。[13]

冷戰後的發展

驚爆危機的續篇驚爆危機ANOTHER的故事發生在2011年,冷戰的結束雖然比現實中晚了近十年,但在2011年時冷戰和現實一樣都已經成了歷史,在驚爆危機ANOTHER的故事中AS依然是世界各國軍隊的要角,而且幾乎所有的先進國家都已經正式啟用了第三世代AS。但是由於冷戰已結束,使軍事費緊縮,不管哪個國家的軍隊都受到經費的影響,使第三世代AS未能達到該有的數量,也因此,各國的軍隊大多是藉由第三世代AS的「質」,跟第二世代AS的「量」來進行互補,所以第二世代的AS依然是各國的主力,和第三世代的AS一起在戰場中活躍。

AS的技術由於冷戰的結束而開始開放給民間使用,因而出現了身高大約是六公尺,身材比AS小了一圈的民用PS(powerslave,人型重機),PS多用於建築業。[14]

機體設定

AS雖然只是科幻類輕小說驚爆危機和其續作驚爆危機ANOTHER中登場的虛構兵器,但作者對其發展過程有詳盡的描述,以下將按作者對AS的世代劃分來介紹各種在作品中登場的AS。

AS的名字方式按以下方式來排列:AS型號 外文名字/日文名字/中文名字

第一世代

80年代,由於美國總統羅納德·雷根提出“機器人部隊”而使美國正式著手開發第一代的人形兵器,最初只是期望開發出動力裝甲,但因為當時出現大量的“不存在的技術”而使得高達8m的人型兵器AS能成功開發出來,但由於第一世代的AS只有有限的運動性,反應緩慢,不論移動還是變換動作都十分耗時,使得這種人型兵器只能藉其驚人的移動性能,在戰場的各處潛伏,雖然是會使敵軍感到麻煩的存在,但始終不被軍隊視為主力兵器來看待。[15]

XM3

XM3,出自驚爆危機。
作品中的80年代由美國開發的AS,最初的構想是「1噸以下大小的分隊支援用裝備,是以將士兵的肌肉力量和防禦力增強到極致」為目的的開發的大型動力裝甲
XM3是全高3米左右的人形兵器,依賴電力來作為動力源,行動時間十分短暫,在尺寸和動力源有限的情況下,裝備搭載能力十分有限,主要武器為20毫米機關炮,連武裝直升機的塔載的30毫米機關炮都不如,防禦力也十分有限,只能擋住12.7毫米子彈,雖然能抵擋步兵使用的一般兵器,但對於AFV(ArmoredFightingVehicle,裝甲車)及武裝直升機的火力則完全無法對抗,坦克戰時又有受彈面積大,機動性不足的問題。
結果在運用方面,它面對一個十分尷尬的情況,讓它和步兵部隊一同行動的話很難操作,讓它和裝甲部隊同行又過于脆弱了。在坦克戰中使用機動力又不足,到頭來只能作為一種可在各種地形中行走的運輸工具來運用。[15]

XM4

XM4,出自驚爆危機。
吉翁特隆中的XM4開發團隊在吸取了XM3的失敗經驗,與其繼續維推XM3的半吊子的設計,他們提出了一個創新的設計理念,他們提出「把機體的尺寸盡可能大型化,以提高搭載能力,以能裝備更強大的火力,更厚的裝甲,更高出力的動力源,更有效的電子器材」,而當時因不存在的技術的關係,材料系統和控制系統的技術以爆發性的速度進步,最終使這個異常天開的方案化為了可能。
XM4的攻擊力,機動力和索敵能力終於脫離了XM3的困境,在各方面的能力已經遠遠超過步兵部隊可運用的兵器,可以和AFV(ArmoredFightingVehicle,裝甲車)或武裝直升機充分抗衡。而另一方面,XM4有著靈活的四肢,能夠如同人類一般在不同的地形中穿越,擁有超越AFV的機動力,而它那類似人體的結構使它能在適當的裝備下,可以充分地偽裝起來,使它成為「陸上的潛水艇」,能在陸地戰場中如同潛水艇一般在各種戰鬥空間中潛伏,等待機會攻擊敵人,成為敵人極大的威脅,確立了運用策略後,XM4在各種演習中證明了AS是一種有效的兵器,最終作為“裝甲部隊的支援武器·M4”而被小規模地在戰場中使用。[15]

M4

M4,出自驚爆危機。
M4為美國開發的實驗AS-XM4的正式生產型,但它在機甲部隊中依然是非正規的編制,只能在伏擊和市街戰等特定的戰場發揮戰力。[15]

Rk-89 Shamrock/シャムロック

Rk-89 Shamrock,出自驚爆危機。
蘇維埃最初實用化的AS,曾於阿富汗戰爭中使用。
和美軍的M4並稱為「最初實用化的AS」,相良宗介在游擊隊期間曾以此機來對抗野蠻人。[16]

第二世代

雖然早在80年代,第一世代的AS已經在戰場中出現,但始終不是作為主力兵器來使用,一直到第二世代的AS才成為戰場的主角,第二世代的代表機體有M6,M6有遠超過M4的機動力和泛用性,可以作出如同步兵般的動作,加上可搭載的電子裝置也大幅增加,運用AS的戰術因此變得多樣化,使得一般部隊在面對AS時的應對策略變得十分困難,加上ECS的實用化,使得兵器需要進行近戰的機會大增,在這樣的戰場環境中,能進行格鬥戰的AS實在是如魚得水,最終在九十年代初,只有在平原和沙漠中,戰車和戰鬥直升機才能發揮超越AS的戰力,但其他的地形已經成了AS的天下了。

世界各國都為防在未來的戰爭中失利,因而迫切地自行開發或引進他國的AS,同時也開發了大量供AS使用的武器和設備,使得AS的技術和可運用的戰術更進一步地發展,最終這個AS技術急速進步的現象被稱為「M6衝擊」,可以說M6是確立了AS這種兵器體系的重要機體。[15]

雖然在冷戰結束前第三世代的AS已經實用化,但因成本問題,使得價格相對低廉的第二世代在2011年沒有因性能的低下而退出戰場,依然在各國軍隊中擔任主力。[14]

Rk-91 Savage/サベージ/野蠻人

Rk-91 野蠻人(サベージ、 Savage),出自驚爆危機
搭載了內燃機引擎的初期型Rk-91,在90年代前期蘇維埃再次攻打阿富汗的前期投入了實戰,並為了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因為未採用燃氣渦輪引擎,所以速度和出力都比Rk-92來得差,不過裝甲強度較高。
另外Rk-91和Rk-92也是相良宗介在阿富汗參加游擊隊期間的愛用機種,其後也多次在故事中搭乘[17][18]
另外還有外銷版本Rk-91M。

Rk-92 Savage/サベージ/野蠻人

Rk-92 野蠻人(サベージ、 Savage),出自驚爆危機
全高:8.1m(Rk-92)
重量:12.5t(Rk-92)
動力源:內燃機引擎-1200馬力(Rk-91)/燃氣渦輪引擎-1300馬力(Rk-92)
最長作戰行動時間:230小時
最高行走速度:130Km/h以上
最高跳躍高度:20m
攜帶武裝:14.5mm機關炮(x2),洛基諾夫BkK-540 37mm步槍,格爾辛AT-16 “卵形”對戰車/對AS導彈,結雅B3M “格羅姆” HEAT重錘
蘇聯在波灣戰爭後1992年製造的第二代AS,除了作為蘇聯前線的主要戰力外還大量出口到共產國家,包括北韓和北中國。
在作品中頗常出場。實力與同為第二世代的M6不相伯仲。在第三世代的M9出現前,世上的AS都是以共產國家的Rk-91/Rk-92和西方國家的M6為主。
Rk-92乃Rk-91加以改造,Rk-92的主要改良是把Rk-91使用內燃機引擎改成換成功率更高,重量更輕的燃氣渦輪引擎。它有著纖細的四肢,耐壓性能強的倒蛋形身軀,大大的眼睛(監視器)等的特徵,外形容易令人想起「直立大青蛙」。
Rk-92因為其活動時發出的聲浪遠至1公里外也能聽到,加上通信系統和火器管制系統比M6差,使人感覺上比M6較差。雖然整體性能不如其他第二代AS,但它有蘇聯的武器常見的可靠性、耐久度和易於整備的特性,最大的優點就是易於操縱且不容易壞,總是能在戰場中活到最後。[19]
關於Savage這個名稱,其實Rk-91系列在蘇聯軍方以Ливень(Storm:風暴)稱呼。Rk-89的Shamrock和Rk-91系列的Savage(野蠻人)以及Zy-98的Shadow都是北約組織對蘇聯AS的暱稱[20],S開頭的單字在NATO對蘇聯武器的命名法則下意思就是AS(就像NATO對Su-27稱為Flanker,而F是指Fighter:戰鬥機)。

Rk-96

Rk-96,出自驚爆危機。
Rk-96是Rk-92的改良型,主要是在Rk-92 Savage的索敵能力和火器管制系統上強化的加強型。
另外還有外銷版本Rk-96M。[21][22]

M6 Bushnell/ブッシュネル/叢林法蘭絨

M6 Bushnell(ブッシュネル),出自驚爆危機
此機體為西方國家所廣泛使用的第二世代型AS,動力來源為燃氣渦輪引擎
作品中此AS為美國軍方的現役主力AS,重量11t,有著如同穿著厚羽絨背心一般略顯圓滑的外形,大腿和前臂粗胖,在波斯灣戰爭中表現傑出,在媒體中經常爆光,是作品中比較為人所知的機體[23]
M6主要分成初期型以及沒有安裝電磁迷彩(ECS)的出口型號;A1型以後開始搭載ECS,但是沒有安裝不可視模式;駐防冲繩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所使用的是搭載了爆炸反應裝甲(ERA)的A2型[23]
在武裝方面與其他AS相同皆採用手持式武裝,不過M6A3在左手腕上有裝備固定式12.7mm機槍以及機身上裝備之25mm榴彈。
整體性能而言M6比起第一世代AS的機動力上有大幅度改善,只是在電子偵蒐反制系統上仍然不夠完善,幸好面對同樣是第二世代的Rk-92還算勢均力敵,但是在面對第三世代機體時常常在毫無所覺的狀況下就遭到擊毀。
雖然M6在整體性能上比不上第三世代AS,但是在結構以及操作穩定性上比起第三世代AS來的可靠,在骨架強度上使用電磁肌肉油壓並用型的M6在耐戰損上比起M9的全電磁肌肉操控來的優良,而且操作比較複雜,但操作難度比起高手向的M9為低,因此在動畫中泰莎捨M9而取M6與梅莉莎的M9進行AS對戰。
“米斯里魯”內除了M9以外也使用了此種機型,由於M9配發的時間還沒很久因此在基地內仍然有保存了不少M6作為臨時備用;除了拿來挖寶藏以及私鬥訓練以外,最後在美利達島攻防戰中這些M6藉由指揮官型M9遙控下作為無人發射載台牽制“阿瑪爾干”的進攻。
除了“米斯里魯”外,美軍在後繼機M9也已經開始少量配備,身為目前主力機種的M6有準備被替換的打算;但是由於M9的造價以及維護價格仍然偏高,而且M6的服役時間大多還沒超過10年,因此此機種在短時間還不會離開前線,將繼續在各大戰場擔任中堅之位。
一台二手的M6價格大約在一千萬美金左右。[24]

M6A3 Dark Bushnell/黑暗叢林法蘭絨

M6A3 Dark Bushnell,出自驚爆危機
M6的改良型,M6A3是專為特種作戰而作出改良,在「動盪的Into the blue」中為美軍海軍三棲特種部隊(U.S. Navy SEAL)所使用,除了A2型開始搭載的反應裝甲以外,另外還搭載了高容量電容器,可以藉由機體引擎充電短時間關閉燃氣渦輪引擎進行靜肅行動,此種模式可以在短時間內讓此台機型擁有與M9等第三世代機體擁有同等之隱匿性。[25]

M6A2E2 Bushmaster

M6A2E2 Bushmaster出自驚爆危機ANOTHER,由渭原敏明擔任機械設定。
製造:通用電子工學
全高:7.9m
重量:16.8t
動力源:燃氣渦輪引擎-萊可明AGS1500C(1430千瓦)
最長作戰行動時間:140小時
最高行走速度:78Km/h
最高跳躍高度:8m
固定武器:M134 7.62mm格林機槍*2、M119A3 105mm榴彈砲*1、M261 海德拉70火箭發射器*1-3
攜帶武裝:通用電子工學M168 20mm格林機炮、亞利安科技系統M242 25mm機炮
具備大量重武裝的M6改良型,機動力比一般M6來得差。

ARX-6 Halberd/ハルバード/銳戟

ARX-6,出自驚爆危機。
ARX-5以前的Λ式驅動儀「實驗機」,其實都不是AS,最多只是研究所造出來的特殊器材,其所能產生的超常現象只能依賴超精密的器材才能勉強測量。[26]
ARX-6為“米斯里魯”以M6改造出來的為ARX計畫專用機,代號為ARX-6銳戟,為ARX計畫中初次把Λ式驅動儀安裝在人型機器上,和之前的實驗機相比出現了戲劇性的差異,但實驗結果不明[26],作品中曾稱它為「失敗作」。
機體名稱英文Halberd翻譯為中世紀的武器斧槍

Drache D

Drache D,出自驚爆危機。
德國陸軍配備的AS。[21]

Drache G

Drache G,出自驚爆危機。
德國陸軍配備的AS。是Drache D修改型,主要強化了電子兵裝,更換了驅動程序,裝備了採用Einhorn Electro-technique公司的MMP-112系列的Muscle Package(電磁肌肉)防彈機能的機體。[21]

96式/Type 96/96式

96式主從機士,出自驚爆危機。
日本製造的第二世代AS,為日本陸上自衛隊採用的主力AS[27]。從美國的M6為基礎來研發,外觀和M6十分相像,不過因為日本的防衛戰略,防禦力比M6來得高。AS在日語中翻譯為“強襲機兵”,但由於"強襲"帶有攻擊意味,官方為了避嫌而稱為"96式主從機士"(),不過“主從機士”這個詞就連自衛隊的成員都覺得難聽,所以現在只有在極少數的一部分官方公文中使用。[3]
使用的武裝大多由日本自行開發和製造。
在動畫版第一季第十四集"習志野在燃燒著嗎?"作為該集的主角活躍。

96式改/Type 96 improved/96式改

96式改主從機士,出自驚爆危機ANOTHER,由渭原敏明擔任機械設定。[28]
製造:三菱重工,石川島播磨重工(IHI)
全高:7.8m
重量:14.3t
動力源:燃氣渦輪引擎(1500千瓦)
最長作戰行動時間:140小時
最高行走速度:125Km/h
最高跳躍高度:18m
固定武器:住友重工12.7mm重型機槍M2*2
攜帶武裝:奧瑞崗(Oerlikon) KDE 35mm步槍、波佛斯ASG-99K 76mm低後座力砲、川崎重工 96式多用途誘導彈、東芝02式單分子刀
日本製造的第二世代AS96式的改良版本。陸上自衛隊因為98年的有明事件而決定進行96式的改進計劃,最終成品就是96式改,2003年時已成了陸上自衛隊的主力AS,2011年時依然在前線活躍,九六式改的改進主要是把原本九六式特徵的三指型手臂換成國際標準的五指型,使其能和駐日美軍共用裝備,並增強原本的動力系統跟肌組件。還配備了簡易型電磁迷彩(ECS)系統和大容量冷凝器,使機體可靜音驅動30分鐘,與美軍M6A3〈Dark Bushnell〉同受外界評為第二世代AS的最頂尖機體。[14][28]

C3-5 Mistral II/ミストラル2

Mistral II,出自驚爆危機和驚爆危機ANOTHER。
法國制造的AS。由於法國是把AS當成戰車來運用,所以這AS彷彿是輛裝有手腳的裝甲車,設計上十分粗獷。[29][30]

Cyclone/サイクロン

Cyclone,出自驚爆危機和驚爆危機ANOTHER。
英國制造的AS。為盡可能削減前方投影面積,因而外形設計上彷彿是在直升機裝上了手腳,以靈活的機動性為特色,不過由於沒有足夠的動力輸出和反應性,加上經常發生跌倒事故,因而被評為「失敗作」,不過之後這些問題都在Cyclone2得到改善。[29][30]

Cyclone2/サイクロン2

Cyclone2,出自驚爆危機ANOTHER,由渭原敏明擔任機械設定。[30]
製造:
全高:8.2m
重量:11.6t
動力源:燃氣渦輪引擎(750千瓦)*2
最長作戰行動時間:140小時
最高行走速度:160Km/h
最高跳躍高度:28m
固定武器:Fuse L95A2 7.62mm 鏈砲*0-4
攜帶武裝:奧瑞崗(Oerlikon)KDE 35mm步槍、皇家兵工廠(Royal Ordnance)L21A3 30mm機關炮 Fuse TOW 2N 反戰車飛彈、布理斯托 CRV7-PG 2.75in 火箭彈
英國制造的AS。Cyclone1的改良版,2000年開始配置,外形和Cyclone1沒有太大差異,不過動力源,電容器,電戰設備和FCS都有全面的改進,有著特殊的雙燃氣渦輪引擎設計,就算只有一台燃氣渦輪引擎都能勉強運作,不過當二台都正常運作時,就可作出多樣化的動力輸出設定,而其最大的賣點就是緊逼第三世代的運動性,但代價是裝甲十分薄弱,就算是步兵用的武器都能輕易使它陷入重傷。

第二.五世代

2000年前期,法國馬法通公司和其他幾間歐洲公司共同開發了成本較低的鈀反應爐「EPR-3」並大量出口到其他國家,這種新型鈀反應爐整備比燃氣渦輪引擎來得簡單,而且價格也比標準的鈀反應爐來得便宜,因此很多國家都能通過購買"EPR-3"來得到制造電力驅動的AS的能力,不過由於這些AS不論在驅動系統、電子戰或動力方面都達不到第三世代的標準,因此這些AS被俗稱為「第二.五世代」。

Goblin

Goblin,出自驚爆危機ANOTHER,由渭原敏明擔任機械設定。
瑞典制造的AS。[31]

Vampiro

Vampiro,出自驚爆危機ANOTHER。
西班牙制造的AS。[31]

RioHondo

RioHondo,出自驚爆危機ANOTHER。
南非制造的AS。[31]

第三世代

90年代後期美軍開始研發設計概念不同於以往的第三世代AS,最終成品就是M9。

M9通過鈀反應爐和新型的肌肉束技術,鈀反應爐的實用化使AS終於可以擺脫M6所採用二元驅動式動力源,實現了完全的電氣化驅動,因而使重量減輕,得到更高的運動性,肌肉束技術使AS不再使用油壓系統,機身內部的空間因而大增,可以搭載的傳感器或電戰設備也因而增加;而新式的肌肉束也可以提供基本的防彈能力,能在沒有厚重裝甲的保護下都能有一定的防禦力,可以在靈活度和防衛力上取後一個平衡;加上第二代的ECS成功開發,使M9獲得了更進一步的隱身能力;而且還有先進的資料連結機能和AI的支援,使操縱者的負擔減少了,不用操心一堆按鈕和儀表的操作,可以更專心地戰鬥。這種種的改變使第三世代的AS戰鬥力比起第二世代的AS有了飛躍性的增幅,[15]因而能輕易對抗第二世代的AS,在實戰時,一般都要三台第二世代的AS才能對抗一台第三世代的AS。[32]

不過第三世代AS都是有缺點存在,在力量輸出方面肌肉束是不及油壓系統,肌肉束一旦超過出力上限就會損壞,而且肌肉束也有著容易損耗的問題,經歷幾場戰鬥後一般就要替換,加上第二代的ECS和各種先進的電子器材都是十分先進的科技,要使用第三世代AS的部隊必須有充足的整備和支援能力,因此第三世代的AS在力量比拼和在惡劣環境時的運用往往不及第二世代。

在冷戰結束後,雖然各國都已經引入或自行開發了AS,不過由於各國的軍費緊縮,使得造價和維護費用都十分昂貴的第三世代AS普及速度遠不及第二世代。[14]

M9 Gernsback/ガーンズバック/卡恩茲巴克

M9 Gernsback(ガーンズバック),出自驚爆危機和驚爆危機ANOTHER,由海老川兼武擔任機械設定。
[28]按作者所言,M9的性能設定上是「比機動警察強,比機動戰士弱」、「比DESTROID強,比可變戰鬥機弱」(附註:後者為超時空要塞之機體,DESTROID為不可變型炮擊用人型機)。
製造:吉翁特隆電子工學
全高:8.4m
重量:
  • 米斯里魯版本:9.5t
  • 美軍版本:10.3t
動力源:
  • 米斯里魯版本:羅斯&漢布爾頓(Ross & Hambleton)APR 2500a常溫核融合爐(2500馬力,3300千瓦)
  • 美軍版本:通用動力公司(GE)P101常溫核融合爐(2300千瓦)
最長作戰行動時間:
  • 米斯里魯版本:150小時
  • 美軍版本:160小時
最高行走速度:
  • 米斯里魯版本:250Km/h以上
  • 美軍版本:200Km/h以上
最高跳躍高度:
  • 米斯里魯版本:45m
  • 美軍版本:40m
固定武器:AM11 12.7毫米格林機關炮×2(頭部)、XM18 䌫繩槍×2(手部)
攜帶武裝
  • 米斯里魯版本:Oerlikon Contraves GDC-B 40mm步槍、Bofors ASG96-B 57mm滑膛砲、Hughes VGM-A2 (M)“ヴァーサイルⅡ”多靶嚮導彈、Raytheon/General Electric K1 “標槍”超高速導彈、皇家兵工廠(Royal Ordnance)M-1108對戰車短劍、吉翁特隆電子工學(GeoTron Electronics)GRAW-2單分子切割刀
  • 美軍版本:奧瑞崗(Oerlikon)GEC-B 40mm步槍、通用動力GAU-22/S 25mm格林機炮、Raytheon/General Electric K1 “標槍”超高速導彈、皇家兵工廠(Royal Ordnance)M-1108對戰車短劍、吉翁特隆電子工學(GeoTron Electronics)GRAW-2單分子切割刀
特殊裝備(米斯里魯版本):XL-2緊急展開推進器、妖精之眼
在AS發展上,與前代機體有著差距性的驚人性能之第二世代AS M6 Bushnell,作為其取代機種而被稱為所謂的「第三世代機體」進行開發的M9 Gernsback。
與第二世代AS相比,M9擁有較為細長的身體,以及會聯想到戰鬥機飛行員頭盔的圓滑頭部,塗裝色為灰色。[33]
“米斯里魯”的M9能以“XL-2緊急展開推進器”來快速進入戰場,XL-2緊急展開推進器是一種能使AS以時速五百公里的速度[34]飛行四十公里的單向式即拋火箭。[35]
“米斯里魯”的M9雖然沒有配備Λ式驅動儀,但可配備“妖精之眼”,“妖精之眼”是Λ式驅動儀力場探知系統,能使配備的機體具有檢視目標是否有啟動Λ式驅動儀和顯示Λ式驅動儀的分佈情形的特殊感應器。
“米斯里魯”的M9除了一般型號之外,還設有小隊長機,和一般M9的分別在於頭部裝有角狀天線,並增設有電子戰裝備和通訊裝備。[36]
原本M9為美軍預定開發之新一代AS,1998年時M9在美軍內部此機仍然是處於實驗階段,短時間內並不會大量配發,換句話說,此機在驚爆危機中基本上為“米斯里魯”所獨有之裝備。[37]
雖然如此,在作品的正式年表中,美軍於1998年12月結束了此機的實驗並開始預量產。第一批預量產型XM9預定生產26台測評,[21]而美軍的三角洲部隊已經確定至少接收一台此型機種,並於《集結的Make my day》中登場並與“阿瑪爾干”進行衝突,因此“米斯里魯”實際上採用此機的時間也只比美軍快了將近一年左右而已。
驚爆危機ANOTHER中提及美軍已經在2000年秋季正式配置了M9,不過設計上不同於“米斯里魯”的樣式,有著沉重卻勻稱均衡的外型,具有以第三世代AS來說相當高的裝甲防禦力,但機體的重量也因此而增加,使得運動能力下降,被曾駕駛過“米斯里魯”的M9的毛大罵:「那種又醜又笨的肥子才不是真正的M9。」
性能方面的差異主要有:動力源換成了雖然出力比較低,但相對而言成本和耗能都較低,而且出力比較穩定的通用動力公司(GE)P101常溫核融合爐;強化了各部位的裝甲,電磁肌肉也採用了防禦力較高的金屬聚合物的複合式設計;增強了頭部感測器等的軍用電子裝置,資料共享的能力也更強;為方便之前操作M6的操縱兵能適應,採用了簡易式AI,動作管理系統也被改得比較遲鈍。[28]
簡單來說,“米斯里魯”的M9是給精英部隊使用,而美軍M9是給普通部隊使用。
美軍M9具有多種變化機型,分成了:被稱為“原版Gerns”的無記號基本型態M9,M9A1“重裝型”;M9A1E1“軍火型”;以及M9A2“強化型”[14]

M9 D Falke/鷹式

M9 D Falke,出自驚爆危機。[28]
「米斯里魯」配置的M9主要是E版Gernsback,吉翁特隆電子工學另外還開發了D版 Falke,不過只試驗性地製作了二架,除了載重量比較大外,此機和E版的基本性能無異,塗裝色為黑色,外觀上和E版主要分別是在大腿和上臂有增強裝甲,除了頭部設計外其他部分和ARX-7 強弩兵十分相似,因此在出場時被誤會有塔載Λ式驅動儀,但實際上並沒有搭載。[38][39]「米斯里魯」配置的M9 Falke只有一架,駕駛者為克魯佐,此機除了使用M9的武器外,還使用名為"赤色刀刃"的廓爾喀刀型單分子刀。

M9 A1 Gernsback(重裝型)

M9 A1 Gernsback(重裝型),出自驚爆危機ANOTHER,由渭原敏明擔任機械設定。[40]
製造:吉翁特隆電子工學
全高:8.4m
重量:11.9t
動力源:通用動力公司(GE)P101常溫核融合爐(2300千瓦)
最長作戰行動時間:180小時
最高行走速度:150Km/h以上
最高跳躍高度:25m
固定武器:AM11 12.7毫米格林機關炮(頭部)、M18 䌫繩槍(手部)
攜帶武裝:奧瑞崗(Oerlikon)GEC-B 40mm步槍、通用動力GAU-22/S 25mm格林機炮、Raytheon/General Electric K1 “標槍”超高速導彈、皇家兵工廠(Royal Ordnance)M-1108對戰車短劍,吉翁特隆電子工學(GeoTron Electronics)GRAW-6單分子切割刀
為了因應不對稱戰爭,而增強了裝甲防禦力的美軍版M9。

M9A1E1 Gernsback(Arsenal)/卡恩茲巴克(軍火型)

M9A1E1 Gernsback(軍火型),出自驚爆危機ANOTHER,由渭原敏明擔任機械設定。[41]
製造:吉翁特隆電子工學
全高:8.6m
重量:16.8t
動力源:通用動力公司(GE)P101常溫核融合爐(2300千瓦)
最長作戰行動時間:160小時
最高行走速度:110Km/h以上
最高跳躍高度:15m
固定武器:GAU-19/S 12.7毫米格林機關炮、M134 7.62毫米格林機關炮
攜帶武裝:舒華德軍工廠 AGS-3 155mm先進型榴彈砲、Fuse VGM-A2(M)「Vasairu II」多功能飛彈、洛克群島工廠M119A3 105mm榴彈砲、舒華德軍工廠「Styx」多功能砲塔
繼承了M6A2E2 Bushmaster設計理念的第三世代機體。用於火力支援,配備了榴彈砲等諸多重火器和強大的電子設備的美軍版M9,頭部有著大型的感應器,外型已經看不到M9的影子。

M9A2 Gernsback(Enhanced)/卡恩茲巴克(強化型)

M9A2 Gernsback(強化型)為驚爆危機ANOTHER中出現之幻想兵器,由海老川兼武擔任機械設定。[41]
製造:吉翁特隆電子工學
全高:8.4m
重量:9.9t
動力源:羅斯&漢布爾頓(Ross & Hambelton) APR 2800常溫核融合爐(2800千瓦)
最長作戰行動時間:160小時
最高行走速度:220Km/h
最高跳躍高度:45m
固定武器:GAU-19/S 12.7毫米格林機槍、M134 7.62毫米格林機槍
攜帶武裝:奧瑞崗(Oerlikon)GEC-B 40mm步槍、通用動力GAU-22/S 25mm格林機槍、Raytheon/General Electric K1 “標槍”超高速導彈、皇家兵工廠(Royal Ordnance)M-1108對戰車短劍、吉翁特隆電子工學(GeoTron Electronics)GRAW-2單分子切割刀
回歸M9最初的設計理念,重視對AS戰和匿跡能力,動力源由備受批評的通用動力公司(GE)P101常溫核融合爐改回羅斯&漢布爾頓(Ross & Hambelton)APR常溫核融合爐,外型十分接近“米斯里魯”的版本。
具備了稱為"馴獸師系統"的簡易式操作系統。

ARX-7 Arbalest/アーバレスト/強弩兵

ARX-7 強弩兵(アーバレスト、Arbalest)為驚爆危機中出現之幻想兵器。
全高:8.5m
重量:9.8t
動力源:羅斯&漢布爾頓(Ross & Hambleton)APR 2500c常溫核融合爐(2500馬力,3300千瓦)
最長作戰行動時間:100小時
最高行走速度:不明
最高跳躍高度:不明
固定武器:AM11 12.7毫米鍊式機關炮×2(頭部)、XM18 䌫繩槍×2(手部)
攜帶武裝:奧圖馬(Otto-Melala)“Boxer”57mm霰彈砲、皇家兵工廠(Royal Ordnance)M-1108對戰車短劍、吉翁特隆電子工學(GeoTron Electronics)GRAW-2單分子切割刀(短)
ARX-7 Arbalast是以M9 Gernsback為基礎加以修改並以實戰為前提設計之實驗機,“米斯里魯”使用不存在的技術之試作機體,作品中“米斯里魯”首架擁有搭載Λ式驅動儀並參加實戰之AS,之後原計畫搭載於M9 D型 Falke(鷹式),但由於種種因素因而未進行。
由於是以當時仍在開發中的M9為原型進行修改,因此在機體基礎系統與骨架設計上大多與M9相同,零件上還有不少是直接沿用M9之設計,因此只要進行M9轉換訓練之駕駛員即可使用此機;由於搭乘者相良宗介在戰鬥中大多是處於前鋒之位置,因此慣用Otto-Melala(奧圖馬)製57mm霰彈砲「Boxer」進行作戰。
ARX-7與M9最大的相異點在於搭載了Λ式驅動儀。拜此所賜,ARX-7的機體骨架與M9使用的骨架並沒有差異,整備上,零件是可以共用的,但核心組件完全不同;ARX-7會登錄首次搭載者的精神網絡,其目的是希望機體與搭載者精神同步,以發揮Λ式驅動儀的力量,相對的非登錄者即便可以啟動機體,也無法使用Λ式驅動儀,Λ式驅動儀由於主導ARX計劃的核心人物—研究部的巴尼·摩拉塔技術主任已經死亡的因素,因此該組件的備用零件已經無法生產,因此在“米斯里魯”只有相良宗介可以運用Λ式驅動儀。
另外,由於驅動Λ式驅動儀的時候會消耗大量電力以及發出極高熱量,因此機體也裝備了大型電容器以及散熱裝置,由於這些相關裝置的因素ARX-7的作戰時間比M9的作戰時間來的短。
在外觀上除了配色之外與M9不同的地方,不過外形的流線傾向更明顯,有猛禽類狂野的外形,[42]塗裝色為白色,主要的分別是Λ式驅動儀冷卻器安裝位置(雙肩以及背後之翼狀散熱版)[43],雙眼感應器,還有類似人類的口部臨時武裝搭載硬點(一般主要是對戰車短劍居多)。
機體名稱英文翻譯為中世紀的強弩,以雷納德·泰斯塔羅莎的說法,ARX計劃之機體皆以中世紀武器為名。
之後因遭到墮天使的襲擊而嚴重受損,Λ式驅動儀和AI被回收後裝入ARX-8,其餘部位則是落入日本政府的手中。

ARX-8 Laevatain/レーバテイン/烈焰魔劍

ARX-8 烈焰魔劍(英文:Laevatain,日文:レーバテイン)為為驚爆危機中出現之幻想兵器,由海老川兼武擔任機械設定,[44]賀東招二所言,此機的命名者為武本康弘[45]
全高:8.7m
重量:10.3t
動力源:羅斯&漢布爾頓(Ross & Hambelton)PRX 3000常溫核融合爐(4800千瓦)
最長作戰行動時間:30小時
最高行走速度:不明
最高跳躍高度:80m以上(實際數據不明,按作品中此機曾輕易跳躍到80m)
固定武器:GAU-19/S 12.7mm格林機槍×2(頭部)、XM18 䌫繩槍×2(手部)
攜帶武裝:舒華德軍工廠165mm多用途爆破榴彈砲、皇家兵工廠(Royal Ordnance)M-1108對戰車短劍、吉翁特隆電子工學(GeoTron Electronics)GRAW-4單分子刀、奧圖馬(Otto-Melala)“Boxer 2”76mm霰彈砲
代号Laevatein意思是「烈焰魔劍」,“米斯里魯”開發搭載Λ式驅動儀的新型AS,為擁有ARX名稱的第八台實驗機,但由於ARX計劃於開發主任巴尼·摩拉塔死亡後開發即告中斷,所以此機體雖然冠有ARX的編號,卻並非是原有計畫的產物,而是“米斯里魯”原情報員於機密下製造之AS
在《永不停息的On my own》中遭到墮天使摧毀的ARX-7,在“米斯里魯”原情報員幽靈的努力下成功把ARX-7內部的Λ式驅動儀核心裝置以及AI回收(剩餘的機體殘骸則落入日本政府手中),其後運往香港與“米斯里魯”原情報組織會合,並將此核心裝備裝入私底下開發之新型AS,不過在機體的開發上卻是由被回收的ARX-7之機體的AI「R」作為主要設計者,以自己與宗介的戰鬥習慣為基礎加上原“米斯里魯”保護的傾聽者少女蜜拉(本名久壇未良、作品中一開始被宗介救出的日本少女)進行開發及製作。[46]
Laevatein與M9一樣屬於第三世代AS,在操作系統上沒有很大的差別,不過在性能上有了很大的變化;由於裝備了羅斯&漢布爾頓(Ross & Hambelton)PRX 3000超高動力輸出發電機試作型[47],此動力源的出力達到4800千瓦,是普通第三世代AS的二倍和大規模戰鬥機同級的動力[48],但由於其餘諸多的特殊裝備對電力的嚴重消耗,反而使得ARX-8的戰鬥續航力大幅度下降,作戰時間與M9的150小時,ARX-7的100小時相比ARX-8僅有30小時,續航力顯得十分糟糕。
ARX-8的性能以及搭載的裝備遠遠超越以往“米斯里魯”之使用AS;藉由高出力發電機以及Λ式驅動儀的支撐,此機體得以發揮出超越第三世代AS數倍之上的單機性能,也能運用以往AS無法使用的重裝備,在對抗“阿瑪爾干”的巨型AS Behemoth時顯得十分實用,其配備的武裝主要有:
配置於ARX-8雙腳膝蓋的“GRAW-4/MMC”,是M9上一直使用的“GRAW-2”的發展型,是二把折疊型的大型單分子刀。[49]
配置於ARX-8兩腋下方的小型操縱臂,由「R」操作的隱藏輔助手臂,能在主手臂手持武裝的情況下可同時投擲手榴彈或對戰車短劍,協助更換彈匣,甚至精密作業或牽制對手的動作。[50]
在機體的差異上,由於<R>自己的喜好,因此在原先背後的機體武裝搭載硬點上裝配了兩隻輔助手臂,並且在戰鬥中可以由<R>自行操作進行輔助武裝的替換或是牽制對手的動作。
平時配置於ARX-8兩肩的武器掛架上的舒華德軍工廠165mm多用途爆破榴彈砲(165mm Demolition Gun),有著超越主戰坦克120mm主炮的165mm口徑,就算是120mm大炮也是重量50t以上的坦克才能勉強使用的武器,加上爆破砲所使用的炸藥量和產生的反作用力也是超出想像,基本上這種大口徑的武器是只有10.3t的ARX-8不可能使用的,由於ARX-8配備了Λ式驅動儀,使它能透過Λ式驅動儀吸收後座力來使用這種原本用來排除障礙建築物而使用的破壞工事炮,若沒有藉由Λ式驅動儀的輔助,其後座力足以直接讓機體本身解體。[51]另外還配備了能任意拆組的加長型炮身,加裝此炮身後,可轉成“加農榴砲”模式(GUN-HOWITZER MODE),從和Boxer 2一樣的短炮身武器變為遠遠超過坦克主炮的長大火砲。能作出長距離和高精準度的攻擊,曲射下可達到30Km的射程,作品中曾以此模式擊中3Km外的目標[52]
奧圖馬(Otto-Melala)“Boxer 2”76mm霰彈砲是宗介愛用的奧圖馬(Otto-Melala)“Boxer”57mm霰彈砲的口徑強化型。
妖精之羽是ARX-8在《迫近的Nick of time》中新塔載的反Λ式驅動儀裝置,能無效化範圍內Λ式驅動儀的特殊裝置,不過由於其耗電量和產生的熱量十分驚人,加上自機塔載的Λ式驅動儀也同樣會被無效化,因此只能作為奇著來使用。
Laevatein由於是以AI「R」的自身考量進行設計,極端強化了輸出動力、運動性能及攻擊力,因此除了武裝之外的其餘性能就變得十分極端;尤其是在電子兵裝方面幾乎全被省略,除了光學感應器為第三世代等級以外,其餘電子偵蒐裝備只裝備了第二世代AS的搜索系統,電子性能只比Rk-92好一些,大約和M6同級[53],而且完全沒有裝備任何電子反制裝置(ECCS)以及ECS,也沒有配備“妖精之眼”,因此機體性能只能完全依靠Λ式驅動儀進行支撐。因此此機在單獨作戰的能力上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必須要依靠僚機進行彌補,使宗介在作品中諷刺其為“破銅爛鐵”。[54]
在機體配色上,有別於M9的灰色以及ARX-7的白底藏青色,此機體則是白底火紅色;另外,在Λ式驅動儀啟動時頭部後方會像柯達爾(劇毒)般放出如頭髮般的散熱索。
關於機體名稱,雖然以“米斯里魯”之慣例是以中世紀武器為暱稱,但是由於此計劃在“米斯里魯”中並不存在,因此沒有跟隨此慣例命名模式,但是由於為了証明此機仍然是在“米斯里魯”技術體系下開發之機體,因此在正式編號上仍然繼承了ARX系列,以ARX-8為名。而機體名稱由此機體的AI卻自己將其命名為Laevatain(烈焰魔剑),這個名稱的由來為北歐神話中的幻想武器魔劍Laevatain(在諸神的黃昏中將世界燒盡的魔劍),以此武器為名代表著復仇的決心,以及將敵人的一切通通燒盡的意志。
少數還沒在動畫中登場就成為機戰參戰機體,在《第3次超級機器人大戰Z 天獄篇》中初次參戰。[55]

Plan1056 Codarl/コダール/柯達爾

Plan1056柯達爾為驚爆危機中出現之幻想兵器。
全高:9.1m
重量:10.8t
動力源:常溫核融合爐
最長作戰行動時間:不明
最高行走速度:不明
最高跳躍高度:不明
柯達爾為“阿瑪爾干”所採用的第三世代AS,同時也是該組織的Λ式驅動儀搭載機之一,以蘇聯制的第三世代AS-ZY-98 Shadow為基礎加以改造而成,[22]基本性能大致上等同於M9及ARX-7,不過電子作戰能力比M9稍微遜色,直到I型才擁有與M9同等甚至之上的電子戰能力。
登場機型有Plan1056 柯達爾(前期型)、Plan1058 柯達爾I(Λ式驅動儀安定性較高,為指揮官專用機)、Plan1059 柯達爾M(後期型)。「米斯里魯」初期對它們的代號皆為「劇毒(Venom)」。
柯達爾及柯達爾M主要特徵為像頭髮般的金色散熱絲,初期型為未塗裝的銀色。[56]雖然在Λ式驅動儀的輔助下,面對祕銀的M9及其他第二世代AS有極度壓倒性的能力,不過Λ式驅動儀容易過熱是一大致命傷。此外“阿瑪爾干”所製造的AS(Plan系列),命名方式大多是源自於中世紀的惡魔。

Plan1058 Codarl I/コダール I/柯達爾 I

Plan1058 柯達爾 I為驚爆危機中出現之幻想兵器。
柯達爾I的Λ式驅動儀安定性較高,作品中大多由指揮官駕駛,“阿瑪爾干”在柯達爾基礎上進行修改的產物,主要是將像頭髮般的金色散熱絲修改成了背部的大型散熱片,提高了一定的散熱效能,使Λ式驅動儀能運作更長的時間。

Plan1059 Codarl M/コダール M/柯達爾 M

Plan1059 柯達爾M為驚爆危機中出現之幻想兵器。
Plan1056 柯達爾的改良型,沒採用柯達爾 I 大型散熱片而繼續使用柯達爾的散熱絲來進行散熱,主要塗裝色系為暗藍色。

Plan1065 ERIGOR/エリゴール

Plan1065 ERIGOR/エリゴール為驚爆危機中出現之幻想兵器,由海老川兼武擔任機械設定。[57]
ERIGOR為Plan1056柯達爾系列的最新銳機,作品已確認的有三架,分另是白色、黑色和紅色,各機的武裝都不同。
外型和柯達爾 I 十分相近,一樣在背部設置大型的刀狀散熱片,有著比較雄壯的上半身,力量、運動性和電子性能都得到強化。[58]
紅色機駕駛者為威廉賈斯伯,專長為狙擊,使用的武裝為AS用狙擊槍。
白色機駕駛者為莎賓娜,專長為電子戰,使用的武裝為大型格林炮,能以超高速入侵敵機的操作系統使其癱瘓或失控,作品中能同時使六架第三世代AS失控和十架第二世代AS癱瘓,[59]能用ECS來實現分身術。[60]
黑色機駕駛者為富勒,專長為格鬥戰,初發場時使用二把大型單分子刀,但最終決戰時是使用普通鋼合金製成的大型刀。

Plan1055 BELIAL/ベリアル/墮天使

Plan1055 BELIAL 為驚爆危機中出現之幻想兵器,由海老川兼武擔任機械設定。
雷納德座機,搭載Λ式驅動儀的AS,涂裝色為銀色和黑色,帶有惡魔氣息的外形,頭部的設計左右不對稱。[61]
驚爆危機中最強的AS,不用依靠外接裝置就能浮空,使用的武裝大多為內置,手臂內配置槍炮,能直接用手掌來作為手刀進行格鬥戰,在作品中除了專用武器"以賽亞骨弓"外,沒有使用過其他手持武器。[62]

Zy-98 Shadow/シャドウ

驚爆危機動畫中出現AS Zy-98 Shadow
Zy-98 Shadow為驚爆危機中出現之幻想兵器,由海老川兼武擔任機械設定。
Zy-98 Shadow 蘇聯的第三世代AS先行生產機種。
雖然在動畫版第一季和第三季的原創劇情部分都有登場,但小說版一直到第21集才登場。[22]
有加裝了精密射擊專用的面罩的狙擊專用的特規機,能使用蘇制AS用狙擊槍"流星火"。[62]

Zy-99 Shadow/シャドウ

Zy-99 Shadow為驚爆危機和驚爆危機ANOTHER中出現之幻想兵器。[63]
製造:Zeya設計局
全高:8.7m
重量:9.8t
動力源:OL-3常溫核融合爐(2200千瓦)
最長作戰行動時間:不明
最高行走速度:不明
最高跳躍高度:不明
固定武器:無
攜帶武裝:不明
Zy-99 Shadow作為Zy-98量產後的機型,在驚爆危機ANOTHER的故事中已成為俄羅斯部隊的主力機。
和Zy-98相比,除了外型有所差異外,還作出了一些細微的改動,使其比較利於大量生產和方便整備,頭部感測器換成了比較可靠的型號。

Zy-99M Shadow/シャドウ

Zy-99M Shadow 為驚爆危機ANOTHER中出現之幻想兵器,由海老川兼武擔任機械設定。[63]
製造:Zeya設計局
全高:8.7m
重量:9.8t
動力源:
  • OL-4C常溫核融合爐(1900千瓦)
  • D.O.M.S的機體為OL-3常溫核融合爐(2200千瓦)
最長作戰行動時間:140小時
最高行走速度:190Km/h
最高跳躍高度:35m
固定武器:無
攜帶武裝:伊熱夫斯克GSh-40-2 40mm步槍 、羅奇諾夫BK-545 37mm步槍、格魯辛AT-19多目的飛彈、Zeya B3M熱力鎚
Zy-99M Shadow 俄羅斯外銷用的機種,性能較Zy-99稍低,〈Shadow〉是西方國家的代號,其實另有本名,主要銷售到北中國、印度、中東、非洲等國。
頭部設計和Zy-99不同,在有如日本鬼面具的菱形頭部上有三個感測器和角狀天線,而動力源也只是配置了低輸出且低價的OL-4,驅動和控制系統都是以比較低階的零件來構成。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解體後的東方陣營的各國政府都有售出各種99M的升級用改造零件,使得各地的Zy-99M都有不同的性能或加強版本,其中甚至還包括了D.O.M.S.公司使用原版Zy-99使用的動力源OL-3,這使得D.O.M.S.公司Zy-99M能發揮接近原版的機能。
按賀東招二所言,其地位相當於現實中的Su-27一樣。

Rk-02 Scepter

Rk-02 Scepter為驚爆危機ANOTHER中出現之幻想兵器,由海老川兼武擔任機械設定。[64]
製造:勒卡設計局(即之後的OKB勒卡)
全高:9.5m
重量:13.8t
動力源:OL-5常溫核融合爐(2600千瓦)
最長作戰行動時間:280小時
最高行走速度:140Km/h(瞬間最大速度為170Km/h)
最高跳躍高度:35m
固定武器:烏拉吉米洛夫KPV 14.5mm機槍*2、OKB勒卡〈卡杜卡〉兵裝系統*2
攜帶武裝:羅奇諾夫BK-545 37mm步槍、格魯辛AT-19多目的飛彈、Zeya B7C 單分子刀
作者稱其為“大魔王青蛙”,繼承了Rk-92的設計理念的第三世代AS,以驚人的運作時間和厚重的裝甲而著稱。
另外由於價格定位和發售時間有點尷尬,所以銷量遠不及Zy-99M和野蠻人。

AS-1 Blaze Raven/ブレイズ・レイヴン/烈焰渡鴉

AS-1 Blaze Raven為驚爆危機ANOTHER中出現之幻想兵器,由海老川兼武擔任機械設定。[40]
製造:技術研究本部和EHI社(惠比壽重工)
全高:8.6m
重量:
  • 換裝後:9.8t
  • 基本裝備時:11t
動力源:日立製作所PRH-281常溫核融合爐(3400千瓦)
最長作戰行動時間:70小時
最高行走速度:180Km/h(加速時為350Km/h以上)
最高跳躍高度:30m(加速時為400m以上)
固定武器:無
攜帶武裝:奧瑞崗(Oerlikon)GEC-D 40mm步槍、東芝10式單分子切割刀、EHI“蜻蜓”近戰系統
雖然AS-1 Blaze Raven在驚爆危機ANOTHER第一集的封面和終章已經出場了,但一直到第二集的中段才有正式表現。
由於最初是以民用起重機具PS(Power Slave)的名義開發的 ,所以不具備任何固定武裝,而因為是在2011年開始進行測試,因此原本預計命名為「十一武士」,但最後因為多種原因而未採用該名稱。之後正式量產的機體則定名為「11式主從機士」。
日本自行開發的第三世代的AS,有著類似於日本傳統武士的外型設計,單看運動性能的基礎數據,是不及一般的第三世代AS,但有配置劃時代的機能「捷變推進器」,能夠透過視線誘導的方式操作肩部的推進裝置來做出一般AS難以做到的動作。
實際上捷變推進器的操作不單是完全靠視線誘導,另一部分其實是透過使用TAROS來進行輔助操作(該技術是取自距離故事時間13年前在陣代高中遭到重創、被日本政府回收的ARX-7 Arbalest)。
故事中總共出現過5架AS-1的試作機,而各機因運用性質的不同皆擁有各自的前置名稱及塗裝,分別為:
1號機 烈焰渡鴉(Blaze Raven)
標準配備型的AS-1,藍色塗裝,由市之瀨達哉擔任測試駕駛員。
在羅馬尼亞的行動中嚴重受損,之後改良為1號機改,最大的變化是將捷變推進器移至腰部,並在肩部增設輔助的噴射器,從而提升了整體的機動性。
在加魯那斯坦的作戰行動中,最後被捲Bastia以Λ式驅動儀發動的無差別攻擊中導全毀。
2號機 爆轟渡鴉(Blast Raven)
移除了捷變推進器並安裝各式火器的砲擊戰特化型,塗裝為紅色。
3號機 幽影渡鴉(Phantom Raven)
電子戰特化型,裝備有包含各式雷達等多種電子戰設備以及不可視ECS,塗裝為黑色。
4號機 堅盾渡鴉(Aegis Raven)
防禦特化型,除了具備厚實的裝甲外,也搭載有具備主動迎擊功能的FCS(火器管制系統),同時還裝備了利用TAROS進行操作的輔助手臂,塗裝為粉紅色。
5號機 幻象渡鴉(Mirage Raven)
集AS-1開發計畫之大成的AS-1最終版本,基本配置與1號機改相同,但除了增設具備不可視機能的ECS外,動作管理及火器管制等各式軟體介面也都使用最新版本,是以目前能夠使用的所有技術堆砌而成的最新銳機種,以常識而言擁有當代AS裡最頂尖的性能,塗裝為白色輔以藍色。

Wolf/狼

Wolf為驚爆危機ANOTHER中出現之幻想兵器,由海老川兼武擔任機械設定。[65]
製造:克勞斯瑪菲公司
全高:8.6m
重量:10.8t
動力源:西門子SPR-200常溫核融合爐(2500千瓦)
最長作戰行動時間:150小時
最高行走速度:180Km/h
最高跳躍高度:30m
固定武器:通用電子工學GAU-19/S 12.7毫米格林機槍
攜帶武裝:奧瑞崗(Oerlikon)GEF-B 40mm步槍、毛瑟MGK-35 35mm步槍、萊茵金屬GIK-76 76mm滑膛炮 、吉翁特隆電子工學(GeoTron Electronics)GRAW-6單分子刀
德國制的AS,造價高昂,但不論防禦力還是FCS性能都十分高。

Plan 1501 Behemoth/ベヘモス

Plan1501 Behemoth(ベヘモス)、為驚爆危機中出現之幻想兵器。
“阿瑪爾干”所開發的超大型AS。身高約40m、大約是普通AS的5倍(作者曾經說過,Behemoth與機動戰士ZGUNDAM中登場的大小相約)。Behemoth與其他的AS主要的不同之處在於大小和裝甲。除了大小的相差,Behemoth的外部裝甲比一般AS厚好幾倍,其實力亦不容忽視。單靠頭部的30mm機炮能夠輕易擊潰日本自衛隊的96式和毛的M9(見失控的One Night Stand),另外亦佩有巨大刀型武器「太刀」是普通AS的三倍長,但小說中表示「太刀」是一根合金造的類近刀的支狀金屬,沒有斬切的能力。另外,Behemoth乃是搭載Λ式驅動儀之AS。由於Behemoth的重量有數千噸(一般的Codarl只有10.8噸),所以Behemoth單靠駕駛者是無法起動。唯有使用Λ式驅動儀製造出力場支撐,所以駕駛者一定要有高度集中力。從「失控的One Night Stand」當中提及,若Behemoth的燃料充足,能夠不停活動40小时。

Plan 1211 Alastor/ブラックスメルンガー/復仇天魔

Plan 1211-Alastor 復仇天魔為驚爆危機中出現之幻想兵器。
雷納德自行開發的無人型AS,完全的自律型的AS,身高約二米,只有比普通人類的大一點的體形,設計並不是以和AS戰鬥為目標,而是以對人戰為主,擁有可以和步兵進行格鬥戰的靈活度,雷納德稱其為全世界最小的AS,手臂內有機槍,內建ECS和自爆系統。
AI智能偏低,只能執行基本的命令,大多是作為雷納德的護衛登場(結束的Day by day、舞動的Very merry Christmas、燃燒的One man force)。有時也會當作步兵使用。
在短篇「真是危险的九死一生?」中提及米斯里魯在多次行動中回收了不少該機的殘骸,並且在美利達島的決戰之後透過米拉(久壇未良)的協助成功復原出一架完整的機體,但AI等電腦系統設計則因為雷納德的死去而無法復原。之後該架機體被交由失去ARX-8烈焰魔劍的AL以透過衛星線路進行無線遙控的方式當成行動終端機。

Plan1222為驚爆危機中出現之幻想兵器。
雷納德曾提及此機的名字,但沒有明言和Plan1055 BELIAL是否為同一機體。

蹦太君

蹦太君(日语:,也有譯為波太君)為驚爆危機中出現之幻想兵器。
是第二季動畫中出現的測試開發鎮暴用對人小型AS(Arm Slave),是相良宗介和比利時的武器公司合作開發的產品。
參考故事世界中遊樂園「Fumo Land」的倉鼠造型吉祥物蹦太君所設計出的小型AS,在頭部部分還附有變音功能,不論乘員說什麼都會變成一串的fumo連音[66]。由於機體曾被電擊槍擊中(動畫版是設計上就有錯誤。第六話相良剛跳出去就叫了一次mofu,後來被埋伏的若菜嚇到時出現的聲音也是fumo),以致其布偶裝內建變聲系統出現故障,因此當變聲系統關掉時會導致機件故障而關機,至今此問題仍未解決。
蹦太君可以說是全劇登場的AS中最小的一種。然而有趣的是,在動畫The Second Raid中,泰沙的哥哥雷納德曾說自己開發的無人型ASアラストル是世上最小的AS,但アラストル與蹦太君大小實相差無幾,不過雷納德或許也不知蹦太君的存在。準確的來說,宗介發明的蹦太君是最小的人機介面AS,雷納德發明的アラストル是最小的無人機AS,但無人的AS在某方面來看也許已不適合稱AS了,只是個人形兵器而已。
因其外型和大小的緣故,會使AS的FCS誤認蹦太君為穿布偶的一般民眾而不會自動鎖定它。[67]

AS的武器

AS在故事比戰車優勝的地方之是它有著相當於炮台的靈活手部,除了能更靈活地攻擊目標外,還可以快速更換手上持有的武器來應對不同的戰況,AS可持有各種不同的大型武器,以下將列出AS在故事中使用過的武器。

熱力錘

第二世代的AS的開發者在吸收了AS戰場中的實際運用經驗後發現單純依賴射擊武器不能應付近戰,所以開始研發AS用的格鬥武器,而最初的成品就是熱力錘,熱力錘是把成型炸藥直接裝填到整體鑄造的手持鐵錘中,其實這只是拿大口徑砲彈直接轟在敵人身上的拋棄式武器,不論在結構、製造和價格方面都十分有優勢,使得熱力錘從生產至今,一直在戰場中使用。[31]雖然熱力錘有很多優點,但用一次就不能再用,而且體積比較大,一次不能帶太多的數量,因此大多由負重能力比較高不過靈活度較差的第二世代的AS來使用,在作品中的表現很少。

單分子切割刀

單分子切割刀為AS用的格鬥兵器,成本比熱力錘高的格戰武器,但可重複使用,所以在作品中比較常見,刀刃的部分是微小的鏈鋸,能輕易把鐵板切開,大多是設計成藍波刀大小,但也有刃長六刀尺如同長劍或日本刀般的長刀身規格。[68]另外單分子刀雖然被稱為「刀」,但實際上是各種不同的形態的刃狀武器的總稱,如長矛或斧。[31]由於攻擊範圍較小,所以大多由第三世代的AS來使用。

AS用突擊步槍

AS用突擊步槍最初只是由戰車用的機槍改造而成,但之後已全都是專門開發出來,和步兵用的步槍一樣有各種不同的型號和外形,口徑大多為25mm到40mm,射速則大多為400發/分到1200發/分。[65]

AS用手槍

AS用手槍由於填彈數少和射程短的缺點,使其在一般戰場中十分少見,不過在冷戰結束後,由於大規模衝突減少,AS變得常用於地區性的維和行動,手槍這種武器就變得比步槍來得適合。另一方面,由於開發成本低,所以各武器制造商開發出奇特的款式,甚至開發出使用57mm的炮燀的手槍,不過在使用這種特制手槍時後座力會有造成AS的手部受損的問題。[65]

AS用霰彈砲

AS用霰彈砲外型和人類使用的霰彈砲十分相似, 但不是使用號來定義口徑,而是採用mm來定義口徑,射程有限,但威力驚人,使用方面十分困難,宗介的愛用武器。

K1“標槍”超高速導彈

K1“標槍”超高速導彈的設計是放大版的圓筒即拋式火箭筒,速度達到秒速一千五百米,威力能一發擊破戰車。[69]

57mm滑膛砲

57mm滑膛砲主要作狙擊用的大口徑長炮身的AS用槍械,外觀上近似於反器材步槍[70]

對戰車小刀

對戰車小刀為AS用的投擲兵器,由縱列式成型炸藥製成的短劍,帶有一定穿透力,擊中目標後會引爆,有著爆破戰車裝甲的威力而得名,但由於是投擲兵器,所以射程有限。必要時還會直接會當成近戰武器來使用,雖然能準確命中敵機的弱點,但會造成自機的損傷。

20mm格林機槍

20mm格林機槍AS的備選武器,威力弱但射速快,射速達到100發/秒。[71]

AS的操縱系統

AS作為驚爆危機中主出現的兵器,作品中經常會出現其操作它的情節,因其人型的外觀加上在其上塔載的大量電子器材,和可使用各種的手持武器或固定武裝,加上故事是發生在1998年,雖然很多科技都遠超過真實的程度,不過電腦還未發展到能提供足夠的輔助,使操縱者能作出簡易操作的地步,因此AS的操作方式比起現實中的兵器或其他以未來世界為背景的機器人作品來得複雜很多,以下將簡單介紹AS操作相關的設定和操作的方法。

AS的操縱服

AS就算在非戰鬥活動時都會產生一定的衝擊,戰鬥時所產生的強力衝擊會使駕駛艙如同調酒師手中的鋼杯一樣,致使部分操縱兵戲稱AS為"搖搖杯",[72]不過這時候AS內建的各種避震系統會吸收這些相對輕微的衝擊,[73]但AS是作為兵器來使用,受到炮火擊中的情形是無可避免,而且AS是有機會進行近距離格鬥戰,必要時還需執行空降作戰,進行這些行動時所產生的衝擊力是超過系統所能吸收的,為了防止這些強力的衝擊對操縱兵造成傷害,AS操縱兵一般都會穿上特製的操縱服後才塔乘AS。

AS操縱服的外觀設計上類似機車騎士的緊身衣或忍者服,是以能吸收衝擊的高分子素材來製造,具有防彈,防刃,耐火,抗衝擊,調節溫度的機能,就算從四樓掉下來都能毫髮未傷[74]

作品中有出現不同顏色和款式的AS操縱服,不過作品中沒有描寫這些AS操縱服的差異。

作品中提及其造價十分昂貴,所以除了個別駕駛者外,一般不會有專門訂做的AS操縱服[74],不過具體價格不明。

AS的駕駛艙

AS的駕駛艙也被稱為「主控室(Master room)」,操縱兵會以騎馬般的半蹲姿勢坐在駕駛艙內,駕駛艙的設計是盡可能地以稱為"主控服"的裝置包覆操縱兵的身體,"主控服"帶有關節位讓操縱者可自由活動,這些帶有關節的管道具備可以讀取操縱兵的動作並且傳達到機體去而產生動作的功能,而操縱者的雙手伸進主控服的管道後,就可以握住其中的操縱桿。[75]其中M9的駕駛艙是採用帶有NBC防護、水中行動機能、從高高度降落的機能的完全密封式設計,另外也設有空調。駕駛艙的顯示屏環繞著操縱兵的頭部,能以極高的解析度顯示AS攝影機所拍攝到的外界景像和展示各種必要的、表示各樣機體狀態的視窗(需要顯示的視窗可通過按鈕切換)。[76]

駕駛艙內設有旅行箱大小的儲藏箱,能放入各種裝備和武器。[77]

在《驚爆危機14 —Side Arms— 音程之哀、射程之遠?-好孩子的時間~和毛姊姊一起操縱AS~》的卷未部分有著AS-M9的駕駛艙和操縱桿的設定插畫和相關說明。[78]

AS的啟動程序

各AS的啟動程序和登機方式是有差異的,以下將以M9的啟動程序為例。[79]

  1. 操縱兵先圍繞AS一圈,檢查有沒有東西卡在關節位置或明顯的外部損傷。
  2. 然後操縱兵拉下機體腳踝部分的拉杆,使用落下來的搭乘用的繩梯登上駕駛艙。
  3. 搭乘完成後按下APU(輔助電源單位)的啟動按鈕,接下來顯示屏會展示所塔乘的AS的OS版本、機體系列號、所屬部門、各程序的監測項目。
  4. 操縱兵以語音方式輸入自己的姓名、官階、識別號碼,藉此和AI進行認證,認證成功後就會關閉駕駛艙。
  5. 進行MasterMode(主控模式)設定。
  6. 設定BMSA(同步動作增幅度)。
  7. AS開始進行啟動檢查,緊急啟動時可跳過大部分程序。
  8. 操縱兵確認AS啟動檢查正常後,會指示AI解除關節鎖後,AS從稱為"下跪謝罪姿勢"[80]的上鎖狀態變為解除安全鎖狀態,由趴下或蹲下的姿態站立起來。[81]

AS的操作方法

AS的操縱兵會同時通過3種方法來控制AS,AS最基本的活動會通過半主從系統感應操縱兵全身的細微活動來控制,而比較常用的操作和武器控制會通過雙手緊握的操縱桿來控制,更多繁瑣的操作是依靠聲控的方式對AI下達命令。

AS的作業系統是一種名為“Semi-master Slave system(半主從系統)”的同步動作識別系統,此系統會通過包覆操縱兵的身體和四肢的感應器來讀取操作者(Master)的微小動作,並將其擴大化反應在機體(Slave)上,使機體產生同步的動作,這系統在設計上類似機動武鬥傳G GUNDAM鬥將戴莫斯中機體的操縱方式。由於AS的駕駛倉裏的狹小空間無法做出和機體同等的動作,所以只能採用將小幅度動作擴大化的方式來作出操縱,具體說來是當設定BMSA(同步動作增幅度)為3時,操作者的手肘轉動10度的話,機體馬上就會做出手肘產生3倍的反應,手肘將轉動30度,[75]而這過程中操縱兵各種沒必要的小動作以及動作過程中的不配合情況,由電腦“翻譯”後以最有效的動作平滑地反應到機體上[82],這種技術類似類現代的飛控電腦技術的線傳飛控(Fly-By-Wire)。進行這個過程處理的機載電腦的運算能力高低是造成機體性能差別的重要因素,而執行這些動作的應變和實踐的軟體群組,總稱為運動管理。每個操縱兵都會頻繁地進行軟件調整,以能配合自己的駕駛習慣,使AS能發揮最大的性能。[83]在戰鬥中操縱兵會按當前的行動需要來更改BMSA(同步動作增幅度)設定,狙擊,戰鬥,一般行動,格鬥戰時都會需要設定不同BMSA(同步動作增幅度)或不同的操縱模式來應對。

AS的動作靈敏度可以BMSA(同步動作增幅度)來改變外,AS上還有很多其他的感應器和控制模式需要按不同的場合和行動來設定,具體來說,有以下的模式需要設定:操縱模式分10種、火器管制模式11種、索敵模式9種、ECS工作模式4種、通訊模式6種、GPL模式5種。[84]

而AS單單是操縱模式就已經分成十種,分別為:二種遠距離離操縱,二種聲音操縱,二種簡易操縱,半自律操作,完全自律操作和二種半主從操作。而半主從操縱中還有分成使用於長時間巡航的(A)足踏方式(當AS進行長距離行軍時,若操縱兵不停用腳踩的話才能使AS前進會很累,在這模式下操縱兵只要把自己的雙腳傾向任一方向,就能使AS向該方向持續執行步行動作),另外還有適合在戰鬥時必須進行機動的(B)主從方式(在這模式下操縱兵只需直覺地以腳作出動作,就能使機體作出如跳躍、橫跳、踹踢或踏毁障礙物等動作)。[85]

由此可見這些設定的繁複程度,因此在戰鬥中的操縱兵絕對沒有能力去逐一作出設定,所以操縱兵會以MasterMode(主控模式)來作一組組的統合設定,戰鬥中只需以語音或主控模式切換鍵就可快速地選擇其中一組設定來使用,如:MasterMode3通常適用于假設發現遠處敵人時的隱秘行動。選擇MasterMode3時,各控制設定如下:操縱模式[半主從模式A]、火器管制模式[光學-自動半瞄准]、索敵模式[全被動感應器索敵]、ECS工作模式[不可視]、通訊模式[VHF]、GPL模式——動力等級[巡邏];[84]MasterMode2通常適用於長距離狙擊用;MasterMode6通常適用於戰鬥中的警戒;MasterMode4用於常規戰鬥。 AS的操縱桿設計類似現實中戰鬥機的操縱桿,其上設有很多開關調節器和板機,通常的操作類似於遊戲機的控制器,會以姆指來使用類比式指向裝置,食指負責確定和取消鍵,小指會用來控制聲控操作開關,啟動後就能以語音來對AI作出命令,而操縱桿上還有很多其他裝置,其中的裝置包括:武器發射板機,主控模式切換,武裝/發射模式選擇,武器安全鎖,外部擴音器,索敵模式切換,通訊模式切換,螢幕模式切換等,以上這些只是M9的操作按鈕,而M6除了這些按鈕外,還有更多的按鈕,如:各種感應器的開關,油壓控制,燃料控制,能源控制等。[76]

AS的手掌的設計雖然和人類的手掌是一致的,但它的操作不是以半主從系統或手套來進行操作,因為戰鬥中手掌需要作出的動作實際上不用太複雜,所以與其用半主從系統來精密地操作手部,不如釋放手指出來,讓手指可以放在操縱桿上進行其他更重要的操作,因此手掌的操作主要會以拇指操控H形的滾輪按鈕來操作,通過輕輕前推或者後拉左右操縱杆上的滾輪按鈕,操縱兵可以使AS的手掌握緊或張開。實際情況下,機體抓緊東西時細小的手指運動和抓取力度的大小都是靠電腦輔助。滾輪設有力反饋的機能,AS的手掌中抓住東西時滾輪會變得難以推動,若操縱兵無視滾輪的抗力、使勁推動滾輪時,就可以使AS用力捏碎手中的物品,不過AS無法捏碎手中的東西時,AS會在施加一定程度的力量後自動停止施力;不過由於採用滾輪這種簡易操作模式,所以當需要使AS的手指作出複雜運動的場合,如給繩子打結或作出一些手勢時,操縱兵只能從事前記憶的菜單中挑選出對應的動作來執行(單擊滾輪彈出菜單,滾動滾輪選擇,單擊確認);而在手持武器或物品的情形下雙擊滾輪按鈕後,就算不再推滾輪,AS的手都會一直緊握該物,再次雙擊滾輪就會放開。[86] AS的行進速度和方向會依靠正面顯示屏上顯示的速度矢量計來監控,速度矢量的是以AS的速度矢量計圖的方式呈現,上端的○會移動,下端的┴則是固定的,線的長短會因行進速度而改變,長度越長代表速度越快,另外也會以顏色來警示當前的行為危險程度(綠-安全的行動,黃-需要注意的行動,紅-危險的行動)。[87]

而AS的武器攻擊方式,是通過手持武器後,AS會通過手掌上裝設的連接端子來自動識別該武器的型號,並和AS內建的FCS(火器管制系統)建立連線,以便操縱兵能設定武器的發射方式和進行瞄準修正,甚至直接發出發射命令(因此AS開槍時扣板機的動作實際上是在連接端子或FCS出問題時才會用到的後備手段)。[88]

連接武器成功後,將在螢幕上顯示武器的資料("ARM(R): GEC-B{CNT} 46/45(TP) SEMI*" 具體的意思是:ARM(R) 右手的武器,武器名:GEC-B來福槍(CNT連接中)。殘彈數:彈夾45發,槍管內1發,彈種:TP,Target Pracitce 射靶訓練彈,射擊模式:SEMI 半自動。安全裝置:* 未解除)。[89]

武器的瞄准方式有三種:自動瞄准(這方式下操縱兵連手臂的動作都會交給FCS管理,只需選定目標後按發射鍵就行)、半自動瞄准和全手動瞄准。

FCS會和AI協調來自動選定目標,FCS會通過目標的形狀,運動方式,熱能分佈來識別目標的種類甚至機型,並藉此來排定目標的優先程度(如:□標志為‘低價值構造物’,△標志為‘防空車輛’,∩標志為'AS'),預設鎖定比較危險的目標,一般都是AS,鎖定後可通過類比式指向裝置或優先目標切換鍵來改變鎖定的目標。[90]

而按下操縱桿上的聲控輸入鍵後就通過語音方式對AI下達一些比較複雜或不常用的命令(如:直立,蹲下,個別切換不同通訊模式等),而語音也會作為一些雙重認證時的第二重認證工具(如激活武器時必須按住‘解鎖/ 安全狀態’鍵的同時用聲控命令‘主武裝、解鎖’才能成功激活)。[91]

而MasterMode的切換和BMSA的調整都可通過語音來完成。

世界各國採用的AS

驚爆危機中的軍火市場與現實中差不多,共產陣營與不少開發中國家以蘇聯的Rk系列為主,北中國是其中一個採用國,[21]北約與大多民主國家以美製M系列(M6之類)為主,南中國是其中一個採用國,美蘇的外銷版AS一般都是限制了性能,蘇聯的外銷版AS大多會加上M以作分別,少數國家會進行自主研發或採授權生產的方式來開發,而各國自行開發的AS都是有不同的發展偏向,如日本有自行開發96式主從機士。

參者書目

驚爆危機11 靠不住的六法全書?-Bonus Track 選自作者的機密筆記

驚爆危機14 —Side Arms— 音程之哀、射程之遠?-好孩子的時間~和毛姊姊一起操縱AS~

關連項目

參考

  1. . : P9.
  2. . : P30.
  3. .
  4. . : P30.
  5. . : P315.
  6. . : P31.
  7. . : P40.
  8. .
  9. . : P34.
  10. . : P191 注10.
  11. . : P238.
  12. . : P31.
  13. . : P316.
  14. . ISBN 9789863251576.
  15. . : P262–266.
  16. . : P182.
  17. . : P199.
  18. .
  19. . : P159.
  20. . : P136.
  21. . : P10–11.
  22. . : P77.
  23. . : P117.
  24. .
  25. . : P268.
  26. . : P316.
  27. .
  28. . : 機體設定.
  29. . : P36.
  30. . : 機體設定.
  31. . : 機體設定.
  32. .
  33. . : P24.
  34. . : P209.
  35. . : P178.
  36. . : P207.
  37. . : P30.
  38. . : P183.
  39. . : P44.
  40. . : 機體設定.
  41. . : 機體設定.
  42. . : P280.
  43. . : P294.
  44. .
  45. . : 後記.
  46. . : P318.
  47. . : P279.
  48. . : P266.
  49. . : P271.
  50. . : P272,P275.
  51. . : p282.
  52. . : p286.
  53. . : p300.
  54. . : P45.
  55. . [201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1).
  56. . : P217.
  57. . : P369.
  58. . : P228.
  59. . : P82.
  60. . : P60.
  61. . : P42.
  62. . : 機械設定.
  63. . : 彩頁.
  64. . : 機體設定.
  65. . : 機體設定.
  66. . [2013-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24) (日语).
  67. . : P192 注10.
  68. . : P223.
  69. . : P226.
  70. . : P220.
  71. . : P209.
  72. . : P12.
  73. . : P38.
  74. . : P160,161.
  75. . : P199.
  76. . : P164.
  77. . : P192.
  78. . : P194–196.
  79. . : P160–170.
  80. . : P185.
  81. . : P189 注5.
  82. .
  83. . : P189 注6.
  84. . : P167.
  85. . : P188 注10.
  86. . : P177–179.
  87. . : P174.
  88. . : P191 注8.
  89. . : P180.
  90. . : P181.
  91. . : P18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