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全名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别称:凌云大佛[1])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之处,是世界上高度最高的佛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先后历经3位负责人,历时约九十年。大佛整体开山而建,而髮等部分结构则为后期添加。大佛在建成时,外侧曾有木阁加以保护,但后来完全损毁。乐山大佛歷史上曾有过多次维修,在民国时期曾被杨森所属士兵在军事训练中部分击毁,但随后又由他人集资修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乐山大佛得到妥善保护和维修,1956年8月16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一批歷史及革命文物保護單位,即嘉定大佛[1]。1980年7月7日公佈為四川省重新公佈的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即樂山大佛[2]。1982年2月24日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一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峨眉山風景區,含乐山大佛风景区
世界遗产
樂山大佛
官方名稱(英文)
(法文)
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標準 (iv) (vi)
(x)
編號779
登录年份1996年(第20屆大會
面积15400公顷
緩衝區46900公顷
網站UNESCO的记录(英文)
凌雲寺摩岩佛像
四川省第一批歷史及革命文物保護單位
地点四川省樂山專區樂山縣城東凌雲山
時代唐代
編號19
登錄1956年8月16日
淩雲寺摩崖造像
四川省重新確定公布的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点四川省樂山市
時代唐代
編號39
登錄1980年7月7日
樂山大佛
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点四川省樂山市
坐標29°32′49.27″N 103°46′9.26″E
分類石窟寺及石刻
時代唐代
編號13
登錄1982年2月23日

历史

乐山大佛,全名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4],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之处的凌云山栖鸾峰,位于凌云寺的南侧,因其所在地而得名嘉州大佛、凌云大佛[註 1][5]:13。乐山大佛的具体始建时间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仅记载了一个大致的唐代“开元初”,最早是由贵州僧人海通和尚主持修建的,修凿的佛像为弥勒佛,其目的是为了减弱该河流交汇处的水势[6][7]:7-9。佛像开建后收到了人们大量的捐物捐资,当地的官员因此曾向海通和尚索贿,海通和尚拒绝,称“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前来索贿的官员仍然强行索贿,海通和尚便自挖一只眼睛,将这只眼睛放在盘子里递给该官员,该官员此后再无针对大佛的索贿行为[8]。海通和尚去世后,大佛的修造一度停止。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章仇兼琼担任剑南节度使,为重修大佛而捐出了20万钱的俸禄,大佛得以再次开工。天宝五载(746年)时,章仇兼琼调任户部尚书,大佛的修造再次停滞[9],这时的大佛仅修凿到膝盖位置,膝盖以下并未凿出。贞元元年(785年)时,韦皋担任西川节度使,大佛得以第三次开工,期间韦皋专门捐出50万钱俸禄作为资金。贞元十九年(803年),乐山大佛修造完成,整个工期前后历时约90年的时间[註 2]。为此韦皋专门撰写了《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并将其刻在了大佛龛窟右侧的临江崖壁上[註 3]。建成后的乐山大佛成为了世界上最高的大佛[12],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弥勒佛坐像[5]:14

刚建好的乐山大佛属于凌云寺的内属佛像,其外表涂有颜料,镶嵌有宝石,部分地方还贴有金箔,大佛的外面还建有木阁加以保护[註 4]。唐末和五代十国期间,大佛的相关维护工作并没有明确记载,到北宋初年,乐山大佛已经损毁,佛身长满青苔,外面的木阁也已塌毁。宋仁宗在位期间,大佛曾有一次大规模维修,外侧的木阁也重建[14]。此后大佛的相关毁坏和重建的记载一直缺失,而其原有的所属寺庙凌云寺也曾多次毁于战火。1898年,乐山大佛的体表已经年久失修,外面覆盖了大量的青苔,木阁已完全损毁[15]。1914年,凌云寺的僧人曾经对大佛进行维护[註 5]。1925年时,大佛右眼的眼角出现一处非常大的矩形坑穴,鼻子和右耳已经全部缺失[16]。对此,乐山当地的军阀陈洪范出资几千元维护大佛。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在这次维护中,大量的乐山当地的红砂石被开成石条,直接做成面套覆盖在了大佛脸部,五官部分由于难于修复而直接采取了描画的方式,最后再用红砂将大佛的面部全部涂红,经过修缮的大佛面目全非。同年,杨森率军将陈洪范驱离乐山,杨森下属的部队随后将乐山大佛当做炮靶子进行军事训练,大佛修建完成不久的红面罩的左眼部分在这次训练中被打出一个大洞。这处大洞于1927年被当地的一位居士出资修复。1930年至1933年期间,乐山大佛再次大修。在这次大修当中,之前被加装的红面罩被敲掉,已经严重损毁的鼻子部分用搭建木质三脚架的方式修复[17]

结构

乐山大佛依山体而凿,露顶开龛,佛像为倚坐双手扶膝式的弥勒佛[註 6][19],总高71米[註 7],头宽10米,高14.7米,耳长7米,眼长3.3米,鼻长5.6米,嘴宽3.3米,颈长3米,肩宽24米,手部中指长24米,脚背宽9米、长11米,其中右耳和鼻子部分为后来的维修中用木质结构涂灰修补上去的。头上有1021个螺髻[註 8]。大佛的佛身各部分比例匀称,整体严格按照佛教《造像量度经》上的记载和要求施工,形态端严、镇静,完全符合唐代造像的风格[18]

嘉定大佛與大佛寺

大佛胸部有一处封闭的藏脏洞,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註 9],洞里面装着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在佛体上修凿有一套可以减轻山水冲蚀和风化作用的排水系统,其中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正胸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相互之间没有凿通[22]。大佛的两侧山体上各凿有1尊身披盔甲、手执戈矛的护法天王像,每一尊高约16米,宽约6米[23]。大佛的右侧修凿有栈道,可从佛像顶部直达抵达脚部。栈道的岩壁上现存2处佛龛,是大佛周边的数百处佛龛中保存最为完好的2座。栈道由上至下第一处折返的地方刻有一副《西方极乐图》,雕刻精细,内有亭台楼阁等造像[24]:90

嘉定大佛巖全景
凌雲寺大佛

开发与保护

乐山大佛景区入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乐山大佛被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5]。1982年,乐山大佛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996年12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峨眉山——乐山大佛”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6]。1994年至1997年,与乐山大佛直接相关的“中国文物古迹游乐山国际旅游大佛节”举办了3届[27]。1998年,乐山大佛景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28],该管委会的管控范围达17.88平方公里,其中有景点44处,乐山大佛即是其中之一。该管委会主要负责景区的保护、建设等工作[29]。2006年时,灵宝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随即被归入乐山大佛当中[30]。2008年,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正式成立,该管理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借峨眉山与乐山大佛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头衔来开发旅游资源[31]

1989年至1991年,中国文物研究所等七家单位对乐山大佛进行了整体勘察。在这次勘察中,考古人员发现大佛头部破损严重,发髻也有疏松的情况,佛身也出现了多处渗水,右手处残损严重[21]:31-35。在1992年之前,乐山大佛上的杂草都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官兵负责清理。此后乐山大佛景区管理委员会的工人们接管了这项工程,并在不久之后已经可以每年给大佛全身除草2至3次[32]。由于受风吹、水渍、江水冲击等影响,加上大佛又建在强度不高的红砂岩上,2002年3月24日,由世界银行提供贷款的乐山大佛维修一期工程正式开始,这次维护工程对大佛从头部到胸部进行了全面整修,此外还加固了岩壁上唐代石窟的两处危岩[33]。这期维护工程于3月22日正式结束[34]。2002年6月23日,乐山大佛维护二期工程启动,在这期工程中,工作人员对佛脚处的岩石进行维护和加固,并对江下岩体被掏蚀部分进行修补。另外,还将从江底修筑一个贴坡的仿岩防水墙,以阻挡江水对岩体的直接冲刷,并整体加固佛脚基础,同时该防水墙也是拓展大佛平台的一个结构支撑[35]。当年9月2日,乐山大佛1200岁生日暨二期工程竣工剪彩仪式正式举行[36][37],第四届大佛节也随即举办[27]。此项工作完成以后,佛脚平台扩大近160平方米[35]。这两期工程共计耗资2亿5千万元人民币[34]。2013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乐山市政府举办了第五届大佛节,并借此对外扩大乐山大佛的品牌影响力[38]

2014年11月,乐山大佛的保护范围被确定为“北至乐山大佛景区北门,西至凌云山临江摩崖造像、乐山大佛沿江山体外延30米边界处,南至下观音寺南侧山脚,东至灵宝塔停车场东缘、凌云寺藏经楼东侧陡坎、下观音寺东侧山脚连线”的区域,而建设控制范围则被确定为“北至城南旅游二号码头南端到岷江对岸观佛楼南侧连线,西至岷江西岸与凤洲岛东侧边界,南至拥翠楼与祝融峰和兑悦峰山脚连线,东至城南干道西侧、乐山大佛景区东门、就日峰西侧山脚连线”的区域[39]。2015年1月14日,乐山市发生里氏5.0级地震,经过当地文物部门排查后,地震并没有对乐山大佛造成任何破坏性影响[40]

2018年10月18日,由于乐山大佛本体出现风化渗水、胸腹部气鼓崩裂、危岩体发育等严重病害,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发布消息称:“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正式启动[41]。2019年4月,为期180天左右的勘测和修复工作结束,景区中的九曲栈道和佛脚观光平台重新开放[42]

流行文化

参见

注释

  1. “凌云大佛”一称来自于凌云寺,而凌云寺是由于该寺庙建造于凌云山上而得名的,故属于因地得名[5]:5
  2. 关于开元初年的记载究竟是否是803年的90年前,即713年一直存有争议,且在开元初年是正式开建还是仅仅提出了一个建造意愿也无法明确[10]
  3. 这块摩崖石碑高6.6米,宽3.8米,于1991年时的整体勘察时被发现,这成为了乐山大佛的修造过程直接史料的最原始的物证。这块碑的位置由于过于偏僻,在此之前都被人们误认为已毁[11]
  4. 乐山大佛外面的木阁在2013年考古发现相关证据之前,只有部分诗词对其予以记载,以至于很多说法都认为这座木阁并不曾存在[13]
  5. 但这次维护的具体方式和维护部分不详[16]
  6. 有资料声称原来的大佛造像应为一手持珠一手扶膝的,后来因为损毁而改建为双手扶膝的姿势,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影像资料,这一说法已经无法得到证实[14]。而现今的造像当中佛像双手未做任何手印的扶膝姿势也是非常罕见的[18]
  7. 这里的总高是从脚底到头顶的高度,而在韦皋所著《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当中曾提及大佛脚下有莲花宝座。在196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部门初次勘察乐山大佛时,莲花宝座的痕迹已经无法看出[20]
  8. 螺髻部分是后来镶嵌上去的,并不是和大佛其他部分一样是直接从山体上凿出[21]:31
  9. 该残碑于文革期间被再次砸毁[22]

参考资料

  1. "『四川省人民委員會關於在工農業生產建設中注意保護文物的通知』,「(56)省二文字第0618號」,各專署、市、自治州、縣(市)人民委員會:中央駐省及省屬各有關建設單位:保護歷史文物,目前在我省許多地方還沒有引起應有的注意。不少幹部還不了解「這些文物與建築不但是研究我國歷史與文化的最可靠的實物例證,也是對廣大人民及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具體的材料,一旦被毀,即為不可彌補的損失」。今年一月彭縣四區平鄉農民修豬圈,破壞了一座較大的東漢畫像磚墓,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為使寶貴的歷史文物得到切實的保護,不致繼續遭受破壞,、市、自治州、縣(市)人民委員會應根拠本通知及轉發的各項文件教育幹部,作好對群眾的宣傳工作;對文件中所作的各項規定,務須切實遵照執行。各自治州有著大量關於奴隸制度和農奴制度的重要文物,尤其需要作好關於文物的保護工作。中央駐省和省屬各有關建設單位,在進行較大規模基本建設之前,應和文化行政部門取得聯繫,在建設過程中,應教育職工密切注意保護文物,防止出土文物遭受損失。為了不使已知的重要文物受到損壞,現隨文公布我省第一批歷史及革命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對於名單中所列各項文物,有關縣、鄉人民委員會應在本通知到達後一個月內做出木牌或其它標誌,發動群眾成立文物保護小組,妥善加以保護。凡末列入名單,但為人民群眾和各界人土公認為值得保護的重要文物,亦應加以保護,並將這些文物的名稱及簡要情況報告省文化局。現將國務院「關於在農業生產建設中保護文物的通知」和「關於貫徹在工農業建設中保護文物指示的通知」,連同前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於在基本建設工程中保護歷史及革命文物的指示」,一併轉發給你們,希即認真研究。貫徹執行。』附件:國務院「關於在農業生產建設中保護文物的通知」、「關於貫徹在工農業建設中保護文物指示的通知」、及前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手在基本建設工程中保護歷史及革命文物的指示」各一份、四川省第一批歷史及革命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一份,四川省人民委員會,1956年8月16日。合計六十一處。包括:革命遺址四處;漢墓三處;五代(王建)墓一處;漢闕十二處;刻石造像二十二處(包括千佛碑);寺廟建築十三處(內有壁畫者六處);塔二處(磚、石建築);僰人懸棺二處;銅鐵鑄物二處(鐘、塔)。《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彙編》,文化部文物管理局編 1958.02,第288-292頁"
  2. "『關於重新公布全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四川省人民政府一九八〇年七月七日川府發〔1980〕154號文件)我省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於革命傳統的省區之一。保存文物較為豐富。做好革命文物和歷史文物的保護管理工作,對於豐富人民文化生活,提高民族自尊心和發展旅遊事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一九五六年和一九六一年我省曾先後公布了兩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八十六處。但是,由於林彪、「四人幫」推行極左路線,很多革命歷史文物遭到破壞,有的文物受自然侵蝕嚴重,現已面目全非。經調查,現重新確定公布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共一百三十八處(名單。其它具有一定保護意義的遺跡、遺址,可以由所在的地、市、州、縣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各地應根據國務院發布的《文物保護管理暫行條例》的規定,對文物保護單位劃出必要的保護範圍,作出標誌說明,並建立科學記錄檔案,認真做好保護、管理工作。各級人民政府在制定生產建設規劃和城市建設規劃時,應將所轄地區內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納入規劃加以保護。各地各單位在進行各項工程設計時,對工程範圍內的文物保護單位,應當事先會同當地文化行政部門確定具體保護辦法,列入設計任務書。如果因建設工程的特別需要,必須對文物保護單蘆進行發掘或遷移時,建設部門應與當地文化行政部門協商,並且必須在取得一致意見以後才能動工。意見有分歧時,由當地人民政府報請上級決定。一切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紀念建築物、古建築、石窟寺,石刻、雕塑(包括建築物的附屬物)等,其所有權屬於國家,不得佔用。現在使用的單位,只有保護安全的責任,沒有拆除、改建的權利。在需要修繕的時候,必須嚴格遵守保持現狀或恢復原狀的原則,在保護範圍內不得進行其他的建設工程。在文物保護單位附近修建房屋時,須取得當地文化行政部門的同意,並注意環境氣氛的協調和防止污染問題。為了切實做好對文物的保護管理工作,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領導,採取有力措施,制止破壞,切實把這項工作抓起來。文物維修應納入當地計劃,上報審批。同時應經常向廣大群眾進行有關文物保護的宣傳教育。對保護文物卓有成績的單位或個人,應給予表揚和適當的獎勵,對破壞、盜竊文物者,按情節輕重,嚴肅處理。附:《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編. 《四川省法規規章彙編 1952-1984》,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第663-677頁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 2011-02-12 [2014-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9) (中文(中国大陆)‎).
  4. . 光明日报. 2015-05-18 [2014-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中国大陆)‎).
  5. 姜莉丽编著. .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73-10-01: 120. CSBN 7068·287.
  6. 韦皋《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开元初,有沙门海通者,哀此习险,厥惟天难,剋其能仁,迴彼造物。以此山淙流激湍,峭壁万仞,谓石可改而下,江或积而平。若广开慈容,增廓轮相,善因可作,众力可集。由是崇未来因,作弥勒像,俾前劫后劫,修之无穷。
  7. 乐山市文物保管所编. .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2-10-01: 30.
  8. 韦皋《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彼海上人发诚之至,救物之弘。时有郡吏将求贿于禅师,师曰:“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吏发怒曰:“尝试将来!”师乃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吏因大惊,奔走祈悔。夫专诚一意,至忘其身,虽迴山转日可也。况弘我圣道,励兹群心,安彼暴流,俾其宁息,其应速宜矣。而功巨用广,其费亿万,全身未毕,禅师去世。
  9. 刘范弟. .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5-4.
  10. 魏奕雄. .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4-4: 112.
  11. 赖正和. . 文史杂志. 2007-4.
  12. . 凤凰佛教. 2014-10-20 [2014-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1) (中文(中国大陆)‎).
  13. . 光明日报. 2013-11-01 [2014-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3) (中文(中国大陆)‎).
  14. 魏奕雄. .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5-1.
  15. . 网易新闻. 2015-03-20 [2014-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中国大陆)‎).
  16. . 四川在线. 2011-02-12 [2014-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2) (中文(中国大陆)‎).
  17. . 大众数字报. 2011-02-16 [2014-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2) (中文(中国大陆)‎).
  18. 乐山大佛景区管理委员会. . 香港佛教. 2001, 492 [2015-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2).
  19. 魏奕雄. .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4-5: 112.
  20. 魏奕雄. .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4-2: 112.
  21. 黄克忠编著.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10-01: 30. ISBN 7112020239.
  22. . 四川新闻网. 2015-05-21 [2014-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3) (中文(中国大陆)‎).
  23. . 国图空间. 2013-11-04 [2014-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5) (中文(中国大陆)‎).
  24. 罗哲文等著. .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05-01: 159. ISBN 7530639218.
  25. 韦润琴,何国濤. . 四川文物. 1989-2.
  26. . 新浪四川. 2010-10-09 [2014-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中国大陆)‎).
  27. . 搜狐新闻. 2012-07-26 [2014-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中国大陆)‎).
  28. . 华西都市报. 2015-01-25 [2014-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中国大陆)‎).
  29. 乐山大佛景区管理委员会. .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3-6.
  3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 2013-11-04 [2014-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中文(中国大陆)‎).
  31. . 中国广播网. 2008-11-19 [2014-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中文(中国大陆)‎).
  32. . 乐山新闻网. 2015-04-23 [2014-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中国大陆)‎).
  33. . 新浪四川. 2002-05-06 [2014-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中国大陆)‎).
  34. . 人民网. 2002-03-25 [2014-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中国大陆)‎).
  35. . 搜狐新闻. 2002-06-13 [2014-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中国大陆)‎).
  36. . 新浪新闻. 2002-06-13 [2014-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8-28) (中文(中国大陆)‎).
  37. . 搜狐新闻. 2002-09-02 [2014-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9-28) (中文(中国大陆)‎).
  38. . 乐山新闻网. 2013-11-04 [2014-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0) (中文(中国大陆)‎).
  39. . 乐山市人民政府. 2014-11-21 [2014-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7) (中文(中国大陆)‎).
  40. . 四川在线. 2015-01-14 [2014-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中国大陆)‎).
  41. . www.xinhuanet.com. [2019-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0).
  42. . www.rmzxb.com.cn. [2019-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乐山大佛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