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安县
乾安县 | |
---|---|
县 | |
地名出处 | 吉林省西北方向平安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隶属行政区 | 吉林省松原市 |
区划类别 | 县 |
区划代码 | 220723 |
总面积 | 3,512.95 平方千米 |
总人口 | 30万人(2002年) |
时区 | UTC+8(北京时间) |
邮政编码 | 138000 |
电话区号 | +86 (0)439 |
網站:乾安县政府网 |
历史
清朝和民国初年,乾安为哲里木盟郭尔罗斯前旗属地。民国初年,乾安水草丰茂,土地肥沃,人烟稀少,是放牧、垦荒的理想地方,所以也来此开荒占草。包括当时吉林省长张作相及其手下军政要员、名绅显贵也闻风而至,各显神通“跑马占地”,“招工开垦”。村落名称尚无统一之规,有的保留了原来的蒙古屯名,如:大布苏(现夙字井)、好力保(现灵字井);有的以村主名字、职务为屯名,如王财窝堡(今能字井)、赵老得围子(今往字井)、团长围子(今鳞字井)、师长围子(今才字井)、省长围子(今采字井);有的以地形、地物为村名,如后山弯(今西玉字井)、六方地(今东君字井)、双榆树(今命字井);有的以户数和房的撮数为村名,如五家户(现官字井)、三家子(现乃字井)、十二撮(现兰家井);有的以村主的绰号为村名,如少爷窝堡(今前入字井)、大傻窝堡(今称字井)。民国十五年四月(1926年)经吉林省长张作相与郭尔罗斯前旗蒙王、哲里木盟盟长齐默特色木丕勒磋商,商定勘放郭尔罗斯前西部蒙荒,设县治理。1926年11月,全荒勘丈告竣。为了便于土地的买卖和租佣,丈量时,按中国古代“井田制”的基本格局,把全县土地划成一个个方块,每一方块均成“口”字形,每一口字又和周围口字四面相连,口字延伸成“井”字形。每一方地称为井方。丈量后,全县共划整井二百七十四个,每个井方内又划出小方三十六个,每方面积为四十五垧(每垧长、宽各6·6华里)。因当时采用“跑马占荒”的习惯方法圈定勘放范围,造成勘放土地的周围形状很不规范,丈量时,延边界留下了不少无法成方的土地。于是,成方的土地称为“整井”,相对的把不成方的土地称为“破井”,这样的破井有三十五个。省长张作相决定用中国传统的启蒙读物――《千字文》为每个井方定名。一九二六年六月十九日,勘放总局发布第一号布告,布告中明确规定,用《千字文》为每一井方定名,排列方法是,按照“从上至上,从右至左”的中国传统的书写习惯,排列村名,在地图中,上为北,右为东,所以,从东北向西南排列,排列顺序是,从《千字文》开头“开地元黄”开始。一句句一字字往下排列,每个井方一个字,这个字便作为这个井方的名头,而井方的“井” 字便作为名尾,所有井方一律称为“*字井”。从《千字文》的第一句“天地元黄”起,到一百一十九句“既集坟黄”止,在总计四百七十六字中选用二百六十八字定为村名,弃掉二百零八个字。弃掉的字中,基本上是属于这样六类情况:
- 同音字、近似音字只用一个
- 字义“不祥”的字不用
- 字音“不吉利”的不用
- 笔划繁杂书写不方便的字不用
- 字义有伤“风化”的不用
- 文言虚字和数字不用
- 用做村名容易闹出笑话的不用
1927年6月筹建县城,也是按井方名称排列,县城按《千字文》排序正好建在“伐”字的井方内。1928年4月正式建县。按该县在吉林省西北部与八卦中的乾卦方位相吻合,而用其“”字,又因当时这里匪患猖獗,所以复用一个“安”字,定名为乾安,寓意为吉林省西北平安。成立设治局,属吉林省吉长道。
九一八事变前,全县只建村落92个,有居民七千余户。随着时间推移,人口增加,村落不断扩大,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这样,一些村落就开始分屯。如“寸阴是竞”的竞字井,就分为前竞字井、后竞字井、东南竞字井;“女慕贞洁”的洁字井分为前洁字井、西洁字井、东洁字井和腰洁字井。在村落分划中,同一井方内新建的村落不另起村名,一般的是按东、西、前、后、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上,就把方位名称填在原来的名字前面。中间的位置习惯称为“腰”。还有的按大小区分,这里的大小并不完全按规模,大多是按建屯的时间。还有特殊的村落用正、附加以区分。
特产
乾安红辣椒、乾安糯玉米、乾安黄小米: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参考文献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