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維爾 (印第安那州)

亨利維爾()為美國印第安納州克拉克縣門羅鎮區的一座普查规定居民点[3]。根據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此地區人口有1,905人。

亨利維爾
Henryville
普查规定居民点

亨利維爾於克拉克縣印第安納州之地理位置
坐标:38°32′28″N 85°46′00″W
國家美国
印第安納州
克拉克縣
鎮區門羅鎮區
面积
  总计7.5 平方公里 (2.9 平方英里)
  陸地7.5 平方公里(2.9 平方英里)
  水域0.0 平方公里(0.0 平方英里)
海拔[1]158 米(518 英尺)
人口(2010)
  總計1,905人
  密度207.1人/平方公里(536人/平方英里)
时区ESTUTC-5
  夏时制EDTUTC-4
郵區編號47126
電話區號812
FIPS代碼18-33142[2]
GNIS編號436039
位於亨利維爾的節慶(2006年)
龍捲風在2012年3月襲擊亨利維爾後,一名女孩在當地的小學停車場中行走。

克拉克州立森林坐落在亨利維爾境內,為印第安納州最早設立的州立森林,另外此地區也是肯德基創始人哈兰德·桑德斯的故鄉[4]

歷史

此地區於1850年設立,當時稱莫里斯敦(Morristown)。後來在1853年更名為現名,以紀念曾在威士忌暴乱中擔任上校的亨利·弗格森(Henry Ferguson)上校。1840年,亨利·弗格森購買此地區的土地,而後在此地區設立亨利維爾,並幫助說服賓夕法尼亞鐵路官員能讓該鐵路線可通過克拉克縣[5]。此地區的郵政局於1865年設立[6]

亨利維爾為肯德基創始人哈兰德·桑德斯上校的故鄉[7]

2012年龍捲風

美東時間2012年3月2日下午3時15分許,一個EF-4級的龍捲風襲擊亨利維爾,並對當地造成大規模的損害,而該次災害至少造成3人喪生[4]。該龍捲風的移動路徑長度超過50英里[8]。亨利維爾小學(Henryville Elementary School)和亨利維爾中學因受到此龍捲風的襲擊而被摧毀[9][10][11]

地理

亨利維爾坐落在北緯38度32分28秒、西經85度46分0秒(亦可表示成38.541088, -85.766677)[12]。根據美国人口调查局的資料,此普查规定居民点總面積為2.9平方英里(7.51平方,全境皆為陸地。

氣候

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涼爽乾燥為此地區的氣候特徵。根據柯本气候分类法,亨利維爾的氣候屬於副热带湿润气候,氣候圖中簡寫「Cfa」[13]

人口統計

歷史人口數
調查年人口
2000年1,545
2010年1,90523.3%
U.S. Decennial Census

2000年人口普查,此地區人口有1,545人,戶數583戶,434個家庭。人口密度為207.1人/每平方公里(535.6人/每平方英里)。此地區有609棟住宅,平均每平方公里有81.6棟住宅。此地區居民之種族中,白人佔99.16%,非裔美國人佔0.06%,美洲原住民佔0.13%,亞裔美國人佔0.26%,混血種族則佔0.39%。而西班牙裔或拉丁裔美國人佔此地區人口的0.26%[2]

此地區之戶籍數計有583戶,其中擁有18歲以下孩童的住戶佔38.1%;已婚夫婦且同居的住戶佔58.8%,住戶為女性單親者佔11.0%;住戶並非一個家庭的佔25.4%。住戶為獨自一人居住的佔全戶之21.6%,其中有7.9%為65歲或以上之獨居老人。每戶住戶平均成員人數為2.65人,每個家庭平均成員人數則是3.07人。

以年齡層分類,年齡未滿18歲者佔26.1%;年齡介在18歲至24歲之間者佔10.4%;年齡介在25歲至44歲之間者佔32.6%;年齡介在45歲至64歲之間者佔22.1%;年齡超過65歲者佔8.7%。此地區居民之年齡中位數為34歲。性別比為每100名女性所對應的男性數為97.1名,如只計算18歲或以上的居民,則是每100名女性所對應的男性數為96.4名。

此地區每戶收入中位數為49,405美元,每個家庭平均收入為55,000美元。男性平均收入38,938美元;女性平均收入22,043美元。此地區人均收入為17,745美元。此地區約有6.2%的家庭以及4.9%的居民低於貧窮門檻,其中無18歲以下者,65歲以上者佔27.0%。

教育

亨利維爾境內設有一座小學[14]以及一座中學[15]

基礎設施

公路

65號州際公路由北至南穿越過亨利維爾西部,而路線大致與31號美國國道平行。160號印第安納州州道在亨利維爾境內與65號州際公路及31號美國國道交會。

鐵路

路易維爾和印第安那鐵路由北至南穿越過亨利維爾,而路線大致與31號美國國道平行[16]

參考資料

  1. . 美國地質調查局. 2007-10-25 [2008-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6).
  2. . 美国人口调查局. [2008-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1).
  3. . 美国地质局地理名称信息系统. [2016-10-23].
  4. . [2016-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9).
  5. Yael Kasander. . Indiana Public Media. 2007-03-12 [2012-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8).
  6. . Jim Forte Postal History. [2014-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3).
  7. Witzel, Morgen. . A&C Black. 2005-05-15: 447 [2016-11-26]. ISBN 978-1-84371-1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8. Alford, Roger; Jim Suhr. . 費城詢問報. 美联社. 2012-03-04 [2012-03-04].
  9. Susan Candiotti and Moni Basu. . CNN. 2012-03-03 [2012-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4).
  10. . Usnews.msnbc.msn.com. [2012-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7).
  11. . CBS News. [2012-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3).
  12. . 美国人口调查局. 2011-02-12 [2011-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7-20).
  13. . [2016-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14. . Wclark.k12.in.us. 2012-03-02 [2012-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2).
  15. . Wclark.k12.in.us. 2012-05-14 [2012-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2).
  16. (PDF). [2016-11-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6-15).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